1964-1965年毛泽东在长沙的日子

2003-04-29 00:44:03夏远生
领导文萃 2003年4期
关键词:陈伯达胡志明贺电

夏远生 马 娜

给赫鲁晓夫发贺电"祝寿"

1964年4月毛泽东回湖南,此中有段史实鲜为人知,就是毛泽东在长沙决定为赫鲁晓夫"祝寿",由此谱写了上世纪70年代中苏两党大论战中一段别致的插曲。毛泽东说:我们要致电祝贺赫鲁晓夫的70寿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是要讲团结;电报不能完全是礼节性的,应该讲点实质问题;赫鲁晓夫越要大反华,我们越要采取同他相反的姿态;他要坚决反击,我要坚决友好,他要分裂,我要团结;这样我们就可处于主动地位,争取国际同情,进可攻,退可守。

毛泽东估计中苏两党尚不至于马上公开破裂,中国共产党要采取拖的方针,推迟这个破裂,但同时要准备这个破裂。毛泽东交代在京的中央常委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关于给赫鲁晓夫的祝寿信,要在北京准备好,传给我看了以后再发出。为表明中国慎重其事,毛泽东还要求贺信要用毛、刘、朱、周四人联名签署。也就是说,这是党、国家、人大和国务院的联合贺信。

毛泽东离开北京后,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与苏共论战的第八篇文章《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即"八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中央认为,前段时间,写作一至八评很紧张,很辛苦,现在可以稍稍缓一口气了,于是决定让写作的总负责人邓小平带领秀才班子到外地去参观休息,休整一下,以利再战。

邓小平、彭真率"九评"写作班子的秀才们到兰州的第二天晚上,中央办公厅发来紧急电话通知:按毛泽东的点名,邓小平、康生、吴冷西三人立即停止休假,于4月12日中午飞抵长沙。他们下飞机后,刚吃过午饭,毛泽东即通知开会。他开门见山地说:北京传过来的给赫鲁晓夫的贺寿电文要修改。

秀才们在北京起草的这个贺电写得比较长,还谈到中苏两党的分歧和争论。

毛泽东对邓小平等说:不赞成这样写法。这个贺电应该争取苏联能够发表,因此,不能多谈分歧和争论问题,要点出这么一个意思:尽管我们有分歧,但是一旦有事,我们两党还会团结起来的。

第一天的会议散后,4月12日晚上、13日上午,邓小平主持对贺电进行修改,定稿后再送毛主席审阅。

4月14日下午3时半,毛泽东收阅了两个修改稿。在吴冷西起草的较为详细的那一个稿子上,毛泽东动手作了认真的修改:最主要的是改了一头一尾,开头处他在赫鲁晓夫的职务头衔与祝贺语言之间加上"亲爱的同志"几个字;在结尾处他加上"让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在我们的团结面前颤抖吧,它们总是会失败的",以显示团结的力量和意义。

稿子改定后,毛泽东要求立即电传北京,请刘少奇、周恩来再过目,没有意见就照这个稿子发出。因为赫鲁晓夫70寿辰是4月16日,毛泽东最后在长沙定稿是4月14日,贺电必须在4月16日前发出。

同时,毛泽东还要邓小平告诉周恩来,贺电发出一个星期内,我们不发表反修文章,以示友好。

周恩来收到电稿后,马上同刘少奇一起认真看了一遍,立即给长沙回电话说,少奇和他都同意主席在长沙改定的稿子,电稿将于4月16日凌晨用明码发到莫斯科。

4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贺电全文。当时,许多党员干部感到很惊讶:中苏论战正酣,怎么给赫鲁晓夫发这么一个温和的贺电?许多人转不过弯来。

其实,毛泽东当时已预见到赫鲁晓夫内外交困,苏共内部很可能会发生重大变故,这就要求中共中央做好两手准备,以有备无患。果然,10月14日,苏联就发生了大事变,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全会罢免,下台了。

向胡志明伸援手

1965年5月,毛泽东在长沙会见了专程来华访问的胡志明主席。胡志明对毛泽东讲:我这次来有三个目的:第一是问候你和中共中央其他同志的健康;第二是感谢你们给予我们抗美斗争的各项援助;第三是祝贺中国第二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毛泽东谦虚地说:第一点、第三点我接受,第二点不接受。全世界人民都感谢你们,感谢越南,不是你们感谢我们。

在招待胡志明吃饭时的谈话中,毛泽东突然说:"我想到你们那里去,秘密去。"胡志明吃了一惊,忙说:"欢迎你去,但现在局势是这样,美机常轰炸。"他担心毛泽东的安全。毛泽东紧接着说:就是要去看看被敌人轰炸的地方,形势好转我就不去了。我就是想现在去。以前,我被国民党、日本、美国的飞机轰炸了几十次、几百次,就是没有炸到我。现在,我想到你们那里看看,即使到靠近的地方也好。可以秘密去。

根据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省委九所,紧握着胡志明的手说:胡主席,我们一家人嘛!你说有什么困难?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兄弟的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于是,胡志明从自己穿的中山装口袋里掏出一张条子,这是一张绘制着越南河内以北要抢修12条战略公路的示意图的绝密文件,请求中国党和人民予以支援。毛泽东当场答应了越方的要求。

由于这张条子,便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万部队陆续秘密出境,参加抗美援越战斗的那页战史。

胡志明在长沙赠送给毛泽东一些芒果。毛泽东转送给湖南省委的同志,每人一个。

离开长沙前,胡志明提出要把自己精美的拐杖同毛泽东那根普通的竹拐杖对换,以作为纪念。毛泽东笑着说:用我这根打狗棍跟你换,不合算,我不能让你吃这个亏。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作罢。

五大秀才读经典

1965年5月,毛泽东在湖南省委九所三号楼的住处,召见了北京来的五个大秀才,他们是:陈伯达、艾思奇、胡绳、田家英、关锋。这五个人,全是笔杆子,而且是当时中共党内的大笔杆子。

毛泽东把五个大秀才找到长沙来,是为了落实1963年他提出的一项工作:在全党布置学习《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六本马列经典著作。为此,他考虑了很多时日,这一次找五大秀才来,是想建议为这六本马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写好序言。五大秀才,加上毛泽东自己,六个人,写六篇序言,一人一篇,可谓作家阵容强大。

在读书、讨论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陈伯达在毛泽东那儿见到了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的《毛主席语录》。毛泽东指着语录本说:这是在给我编《论语》!听说中宣部也在编这个东西。

陈伯达听后大吃一惊,他身为理论权威、中宣部副部长,竟然不知道中宣部在编《毛主席语录》。他打定了一个主意,回北京以后,要赶快找人编一本最有权威性的《毛主席语录》。但陈伯达的这个心愿到底没能实现,因《毛主席语录》是林彪直接抓的项目,而他的实力是不能跟林彪比的。

毛泽东在长沙找五大秀才要做的事,很快就因他自己的重上井冈山之行,没有如期完成。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忘怀。1965年底,毛泽东在杭州时,又把原班人马召到身边,继续讨论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撰写序言的事。写序用的两箱子经典著作大字本,也专门从北京运到了杭州。

猜你喜欢
陈伯达胡志明贺电
过奖了
台公布“安倍双十贺电”被打脸
环球时报(2019-10-09)2019-10-09 04:45:41
迟暮之年的周扬与陈伯达
领导文萃(2017年1期)2017-02-09 14:09:43
新国家(四)
连环画报(2016年5期)2016-06-27 03:53:30
新国家(五)
连环画报(2016年6期)2016-06-16 06:09:32
琵琶记
连环画报(2016年5期)2016-06-16 05:37:18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金秋(2016年1期)2016-06-05 14:59:17
《陈伯达传》
哪些人会收到习近平的贺电?
博客天下(2015年3期)2015-11-23 06:21:35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读书文摘(2014年11期)2014-12-24 16: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