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星
军内一连几个大动作,军外挟洋以自重,台军正在变成陈水扁"以武拒统"的工具。
2002年是台湾民进党执政的第三年,在初步稳住政权后,陈水扁重点加速了对军队的改造,几次大动作下来,使台湾军队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台独"军队。
动作-:新"国防"体制与建军规划出台
台湾军队过去一直沿袭国民党退踞台湾前在大陆时期的管理制度,军政、军令长期分立,造成军队结构和体系庞大重叠。2002年3月1日,台军按照"国防部组织法"与"国防部参谋本部条例"("国防二法")规定,正式实行军政、军令一元化的新的"国防"体制。新体制架构将过去军政、军令由"国防部长"、"参谋总长"分管改为统一由"国防部长"管理,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及其他兵种"司令部"由过去的受"参谋总部"节制,改为由"国防部"统筹。原由"总统"下令"参谋总长"执行指挥军队作战的指挥流程,变成"总统"下令给"国防部长",再由"国防部长"下令给"参谋总长"指挥军队作战。
2002年7月23日台"国防部"公布的"国防报告书",首次将作战构想从过去的"制空、制海、反登陆"调整为"制空、制海、地面防卫",并提出了以"资电先导、遏制超限、联合制空、制海,确保地面安全,击灭犯敌"为指导,建立"小而精、反应快、效率高"的建军构想。在此基础上,台军初步形成了《兵力结构及组织精进案》,计划到2006年将三军总兵力由2001年刚完成"精实案"后的38.5万人,进一步裁减到35万人。其中,陆军在19.9万人基础上裁减15%,海、空军分别在5.6万人基础上裁减3%-5%。
未来十年台湾将把建军重点放在"制海"上,预计采购的武器装备包括制海、制空、反登陆三大项,主要是:柴油动力潜艇、远程警戒雷达系统、攻击直升机、P-3C反潜机、"爱国者"导弹、"基德"级驱逐舰和两栖突击车等,共计203亿美元。
台湾公布的2003年军费预算总额为2615亿台币(约合78.0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5亿台币。
动作二:台籍将领全面掌控军队
2002年陈水扁先后三次对军方高层人士进行大幅度调整。在年初的第一次调整中,台籍将领汤曜明出任"国防"体制调整后的第一位全面掌控军队实权的"国防部长",另两名台籍将领为"国防部"副部长。同时,一次性调整了包括参谋总长、三个副参谋长及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和军管区司令、宪兵司令等在内的约30名中将以上职位,其幅度之大、范围之广,均创历史之最。年中,陈水扁又晋升一批将官,其中12人晋升为中将,其余34人晋升为少将。据统计,陈水扁上台迄今,已先后六次对军队的人士进行了调整,加官晋爵的将领多达240名,其中多为本土籍将领。至此,李登辉与陈水扁先后推动的军权本土化目标已基本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新提升的一大批高级将领普遍有着美国背景,为陈水扁与美国建立实质性军事与政治同盟培植了班底。
动作三:美台军事合作与交往出现实质性突破
2002年,美台军事合作与交往的数量和质量呈明显上升趋势。3月10日-12日,汤曜明应美国军方邀请访美并参加了"美台防御高峰会议",与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等军政高级官员进行商讨。4月初,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官员访台,直接与台"国防部长"、"参谋总长"及三军高层将领共同商讨有关台湾防御问题。4月15日,美国防部邀请台军政官员赴美太平洋总司令部"亚太安全研究中心",接受为期12周的培训。4月下旬,美太平洋总部首次派遣两名将级军官直接进入台衡山指挥所,全程指导台湾"汉光18号"军事演习,并对台军C4ISR(C4-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I-情报;S-监视;R-侦察)做出全面评估。7月17日,美台安全战略对话在美国加州举行。7月中旬,美由一名现役少将带队赴台与台军方共同协商制造潜艇事宜。9月7日-15日,台"国防部副部长"康宁祥赴美与沃尔福威茨等官员"再次确认台美双方相互支援、合作的军事关系"。10月15日-25日,台陆军副总司令高华柱率台25名将校级军官,赴美"战略培训班"接受培训。上述现象表明,台美军方高层直接联系渠道基本形成,美台关系正朝着实质性军事同盟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美对台军售愈演愈烈。据统计,2002年美先后宣布向台出售武器装备九批次,累计金额达29.83亿美元。其中包括AH-64D"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AN/MPN-14空中军事交通管制雷达系统及其相关设备、"标枪"反装甲导弹(该型导弹是首次大批量销往亚太地区)、AIM-9M-1/2型"响尾蛇"空空导弹、AGM-114M-3"地狱火2型"空对地反装甲导弹、F-16A/B、F-5E/F、C-130H战斗机与IDF战斗机所需雷达系统,两栖攻击登陆艇。此外,美还将售台四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
动作四:针对大陆的军事演习明显加强
2002年,台军不断强化各类演训活动,以增强部队"以武拒统"的实战能力。据统计,台军全年共进行大小演习200余次,其中重大演习80余次,包括"汉光18号"演习、"联兴86号、87号"两栖登陆演习、"万安23号"联合防空演习、"金锤"三军联合火力演习、"联勇"三军联合攻击演习等。其中,以"汉光18号"三军联合演习为全年度的重头戏。演习以我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为背景,假想在2005年春季,我人民解放军完成军队现代化建设后,战斗力大幅提升,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渡海作战能力,突然对台发动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台湾军队如何在不到5分钟的预警情况下,做出快速反应和进入作战状态,以及如何进行人力和物资的紧急动员。演习从4月8日开始,到5月20日结束,为期42天。
据台媒体报道,这次的"汉光18号"军事演习从规模到批次,都大大超出以往,仅实弹射击打掉的枪、炮弹就要花上亿元新台币,保障演习的各项费用也在3000万新台币以上。
与此同时,代号分别为"天频计划"、"强汉计划"、"强武1号计划"、"频管计划"、"庐山计划"、"万箭计划"、"擎天计划"以及"翔升计划"等在内的20多项武器研制计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综上所述,一年来,台军在国防体制、建军规划、人事调整、台美合作及军事演训、武器研制等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这预示着台军整体作战能力将有明显增强,未来其军队建设的发展动向值得密切跟踪和高度重视。(刘武摘自《世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