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步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既有数量的扩大,又有质量的调整。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现阶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拓展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面对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人民群众现实的、潜在的需求与现有教育供给能力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基本矛盾。实施膨胀名校战略通过名校改制、新树名校、股份制联合办学等形式,实行教育资源战略重组,进一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当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瓶颈”,全面提升教育整体水平,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推动。教育资源短缺,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既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实践看,目前,解决这类矛盾的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新建学校;二是名校改制;三是膨胀名校。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新建学校所需周期较长,投资较大,见效慢。名校在改建过程中容易出现产权纠纷,如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采取膨胀名校的策略,发挥“栽大树、早结果”的“大树效应”,是在高校现有条件下尽早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档次和竞争的必然选择。
名校的高水平、高标准膨胀是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高,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内容。名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也是满足社会高层次需求的沃土。名校的无形资产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起着龙头作用,同时,对提高高校所在城市的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规模效益不高,办学水平相对较低,办学之间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迫切需要发挥名校的作用。因为名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治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料、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学风、雄厚的科研力量,依托他们带动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这种做法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一些名牌大学通过合作、联合、共建、合并等形式开展了校际间的联合办学,不仅促进了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在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一项开拓性工作,没有现成教育模式可循,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变革机制,认准方向,大胆探索,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正在进行结构大调整,同时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改革,明确提出让更多的人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目标。能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有名校膨胀壮大,这是加快拓展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之路,也是提高教育整体实力,实现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领域一系列深层次改革,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极大促进力量,必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持久、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优化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膨胀名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领域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结构调整,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实施难度较大。因此,要把名校做大、做强、做好,必须把握好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原则,二是坚持优化性原则,三是坚持示范性原则。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搞活,多渠道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一是要允许名校办分校。二是实行强强联合,培植新的增长点,组建名校的联合舰队。三是推进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本着有利于集聚更多的教育资金,有利于解放教育的生产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原则,探索对国办、企业办、民办教育资源的调整与优化,探讨区域间教育资源的衔接、沟通和交流的机制。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用社会的钱办教育的事,借鸡生蛋、扩大教育供给,走出一条办学低成本、高效益、有质量保障的发展道路。
要办好高等教育改革,关键是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师素质的提升要比建设一座高楼更重要。因此,膨胀名校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不放松。一是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完善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的职能,研究新的政策措施,面向社会吸引和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构建能进能出的师资队伍“蓄水池”。二是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新型人事管理体制,实施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空岗待聘、解聘辞退等多种形式的教师聘管办法,进一步激活了教师队伍。三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施酬劳挂钩办法,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优劳优酬,用分配手段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办学管理效益。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实施名校战略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也在不断地改革完善之中,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共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杨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