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等
宽畅的道路、怡人的广场、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灯牧的护城河、郁郁葱葱的城市风光带……今日的丹阳无处不展现着现代化江南古城的迷人风采。旧时的臭水沟、荒凉的小上丘、拥挤的棚屋、狭窄的小巷哪里去了?有谁知道,为让古老的曲阿焕发出现代化的名城风采,我市的拆迁工作者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不破不立,拆是建的基础,是打造新城的“先行官”。丹阳市拆迁办的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在过去的拆迁工作中,用真情真心真行动,不辱使命,勇敢地挑起了城市建设拆迁安置的重任,唱响唱红了一曲曲美化城市、加快发展的壮丽凯歌。众所周知,拆迁工作是苦差事,由于居民不理解,它历经风雨,遭受人们的白眼、敌视乃至恐吓,真可谓拆迁难,难于上青天。由于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故土难离”思想,拆迁工作阻碍重重,但是丹阳市拆迁办干部职工为了完成政府交给的使命,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婉言拒绝众多亲朋的规劝,经过一次又一次艰苦工作,用爱心和奉献,靠顽强的毅力去拼、去磨、忍辱负重,不辱使命,甘为铸造一个崭新的新丹阳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作为丹阳市建设先锋的拆迁办全体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在拆迁的第一线,实践着自己当城市建设先行官,“上为组织挑重担,下让居民满意”的铮铮誓言,一丝不苟书写着“苦干”和“奉献”几个闪光的大字。有首流行歌曲如是唱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丹阳市拆迁办正是靠着这种拼搏精神,开创了丹阳市拆迁工作的大好局面。
如今漫步丹阳市区,街道整洁平坦,桂花树、垂柳、松柏等花木簇拥道路两旁,树绿叶翠,百花争艳,整个城区宛若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市区“亮化工程”全面启动,主干道安装了不锈钢管庭院式高压路灯,灯型美观典雅,特色浓郁,一座座气势雄伟,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各展风采。尤其是市民广场、东门外大街等已成为了广大市民休闲、健身、购物、谈情说爱的绝好去处。当人们在空气清新、满目葱翠的风光之中目睹丹阳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禁从内心发出赞叹,也会对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建设者们油生敬意。是的,如果丹阳建设系统没有涌现出像拆迁办这样的团结善战的队伍,变化就不会如此之快。
成功伴着辛酸,辉煌的背后常常凝结着奋斗和艰辛。凡是接触过丹阳市拆迁办工作人员的人都会作出这样客观的评价:这是一个团结善战的能啃硬骨头的集体,个个都敢挑大梁,人人都能独当一面,尤其是石磊同志,更是豪爽、真诚、质朴、有事业心。
石磊不愧是条“钢铁”汉子,同事们私底下称他为“工作狂”。自从他1993年调入拆迁办后他就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既然选择了这行,就必须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终身不悔。”在建设系统呆过的人都很清楚担任拆迁工作是相当繁琐的,如果一个人能在这个岗位一千10年而且担任领导工作,这期间的“不容易”有多少?石磊先后带领他的伙伴们“啃”掉了丹阳拆迁史上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正因为如此,丹阳市拆迁办1998年被江苏省建委评为“拆迁先进实施单位”。据《丹阳市建设志》记载,自1993年起,拆迁办每年负责的拆迁户都在500户以上,一家一户的调查、动员工作都要三番五次,工作量之大之繁重、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而拆迁工作在石磊眼中是使命、是责任、是永恒不变的追求。为了丹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他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在拆迁办工作的10年间,石磊工作日程常常安排得饱和甚至超量,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日和节假日。他总嫌一天工作8个小时太短,于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总有使不完的劲和干不完的事。
以身作则是石磊的最大特点。在工作中,他身先士卒,自己主动奋战在拆迁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一起工作;在生活中,他对同事们以诚相待,不做官老爷,视同事们为兄弟、朋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上下级之间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从而使整个拆迁办工作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整整10年的拆迁工作生涯,石磊参与现场拆迁千余起,练就了他坚韧的品格,他将自己当作了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不管在何处拆迁,都能将党的政策落实到那里,在那里生根,把坚持政策和照顾群众利益有机结合,从而使广大拆迁户能享受优惠,真正理解政策,服从大局。
和石磊一样,全体拆迁工作者在组织需要面前,都能坚决服从;在困难面前勇于拼搏;在“钉予户”面前从不退缩;在好处面前从不伸手。拆迁办的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个个堪称心底无愧、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虽然拆迁工作在常人眼中是件苦差事,但对拆迁办的人员来说是块磨剑石。
顶住说情、讨价还价风,面对形形色色或口是心非、或阳奉阴违、或胡搅蛮缠、或避而不见的现状,拆迁办的同志们一次次登门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谈小局服从大局的道理,谈新型丹阳的美好未来,披朝霞,顶烈日,沐风雨,伴星月,有的竟十余次登门做工作,可谓鞋子磨破、嘴皮磨硬,用恒心与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真情和政策扣开一扇又一扇紧闭的心扉,也有效地化解了形形色色的思想顾虑,公正、公平、合理、妥善地解决了被拆迁户房屋补偿难题,以强有力的行动为丹阳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石磊等拆迁办的同志用自己的努力,为丹阳的城市建设标上了一个又一个惊叹号。如今丹阳的两项城市建设精品工程(东门外大街拓宽、市民广场)受到内外客商的青睐。东门外大街拓宽项目是2002年4月份开始的,拆迁户达232户,拆迁面积达1万平方米。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如期完成任务,拆迁办勇敢地签订了项目“拆迁日月表”军令状,确定指标、户数,分门管理,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为了掌握进度,他们每天下午4点都召开一次汇总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东门外大街拆迁特点是困难户多、残疾人多、下岗工人多。针对这些特点,拆迁办有关人员跑房屋中介机构,利用二手房调剂给他们,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既解决了拆迁户的安置,又为国家节约了相当的奖金。针对一些“钉子户”的无理要求,他们敢于及时依据法律手段进行解决,从而提高了拆迁进度。
搞拆迁工作艰难复杂,绝非一个“难”字可以说清,个中酸甜苦辣更非文字能够表达清楚。拆迁办上上下下的职工,硬是用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烈日炎炎的夏季,他们经常忙得连口茶也喝不上,一个个晒得皮肤发红、发黑,但大家没有怨言。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顶风冒·雪,感冒了、发热了,只要能抗得住,没有一个退缩。有时,因在关键施工中,有的同志忙于工作,数日不能回家,只好将家务事交给家里人。可以说,拆迁工作者家庭的“贤内助”是逼出来的,整理家务、侍奉老人、教育孩子,一桩桩、一件件,包含着多少的艰辛和无奈啊。
一片拆迁一个战役,丹阳市拆迁办像一面高扬的旗帜,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念、过硬务实的作风,以及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像温暖的春风、润物的雨露、明媚的艳阳、奇特的催化剂,融化了隔在拆迁者和被拆迁户心中的坚冰,取得了每一个拆迁攻坚战的胜利。
2002年10月份,丹阳市拆迁办与拆迁安置事务所分设。分设后,拆迁办公室及时地根据国务院305号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市政府各级领导的指点下,制定了《丹阳市拆迁管理办公室行政职能》并对外公开。在很短的时间里,拆迁办工作就步入正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工作中,服务质量和态度上都充分体现了拆迁办工作人员的开拓进取精神,体现了分设后的规范化。(例:标准法律文书、表格、协议、公告等)也体现了一系列的合法性。(例:调查取证的合法、程序和时效上的合法等)。
靠着克难奋进、勇挑重担、敢于争先的精神,拆迁办2002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体现在:完成城河北路片区的拆迁;完成东门外大街二期拆迁工程;完成规范化的评估和生产评估报告300余份;评估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完成访仙镇中心小学扩建拆迁工作;制定了分设后对外行政管理的一套规定……
我们相信,有建设局党委的支持、有关方面的协助、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丹阳市拆迁办公室的工作会做得更好,一定会为建设现代化的新丹阳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