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管理与记者的采访之策

2003-04-29 00:44姬建敏
新闻爱好者 2003年9期
关键词:登门被采访者心理学

姬建敏

所谓的印象管理,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是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也就是"在人际交往场合中,行为者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以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采访活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活动,记者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而如何给被采访者留下好的、恰当的印象,不仅关乎记者个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记者采访的结果。

个人形象,心理学认为与自我表现有关。自我表现,又叫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外现"。(高玉祥《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采访活动主体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举手投足之间,往来问答之际,有意识地向采访对象展示美好的自我,使自己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思想观点、兴趣爱好等方面与对方的期望相一致,博得对方的好感,融洽采访的气氛,吸引对方,就是自我表现。记者自我表现的方法很多,比如,对长者尊重,对幼者亲切,对被揭露者严肃,对领导干部不卑不亢等,全凭记者个体依据对象、环境、采访内容各方面的情况做具体分析,被采访者是被报道者、知情者,或是受表扬者、挨批评者,身份不同,记者自我表现的策略也就不同。

但要注意的是,记者自我表现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被采访者印象管理的效果。印象管理本身无所谓好坏,它只是调节和润滑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因此,为了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在注重包装的现代社会里,记者除了重视采访中的自我表现外,还要在印象管理的具体策略上下点工夫。

1."登门"之计

"登门"之计又叫"得寸进尺",意思是促使人们首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就有可能让他接受一个大的要求。就好比登门槛,只要对方乐意稍稍打开一个门缝,让你登了门槛,就有可能进入室内。因此,也有人称做"登门槛效应"。

应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不是反复无常、捉摸不定的,保持稳定一致的形象是给人良好印象的前提。记者的"登门"之计就是利用了被采访者的这一心理。比如,有些被采访者可能身居要职,一时难以接近;有些可能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接触媒体;有些不事张扬,不善言辞,如此等等。如果记者一见到他们就单刀直入地进行采访,不仅会显得比较唐突,也容易被拒绝;但如若先和他们聊身体,聊健康,聊热点,"拉家常",引他们打开话匣子,往往就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因为,被采访者话匣子一开,也就不自觉地"卷"了进去,记者趁机按照采访提纲进行采访,他们为了不破坏自己刚刚建立的亲切、和善形象,也就不好回绝,这样,在不经意间,记者就有可能轻松地完成采访任务。

2."后转弯"之计

"后转弯"又叫"保面子",意思是当人们拒绝了别人的一个大要求后,常常会为保面子而接受别人提出的另一个小要求。这种现象也称做"门面"效应。

谁都不想"得罪"别人。拒绝别人的要求,都会心存歉意。这个时候一旦别人再提出什么条件,为了挽回面子,也就不好拒绝。记者的"后转弯"之计,就是利用了被采访者的这一心理。一般来说,记者都愿意对名家、名人来一个独家采访,但名家、名人资历深,头衔多,人不好见,稿不好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要想达到采访的目的,不妨直接向他们提出采访的要求,他们公务忙,社会活动多,自然不好答应。这时,记者趁机再提出一个预谋已久的小要求,比如,不接受采访也罢,能否告诉我近来忙些什么,这两天的日程安排怎样等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对方也就不好拒绝了。据研究,如果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就是"门面"效应。

3."因人而异"之计

"因人而异"又叫"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意思是面对不同的对象,行为主体或有意"夸大"自己,或有意"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在实践中,记者要采访的对象,应该说是一个五花八门的群体,其中有领导干部,也有一般群众;有"大红大紫"者,也有初出茅庐、刚刚"得道"者。他们的职业、地位、性格、气质不同,对记者的采访,也就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或合作,或不合作。"因人而异"之计就是根据对象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讨好"对策。至于"放大"多少,"收敛"多少,记者要因人、因事、因环境、因需要而定,不能过了头,变了味,给被采访者造成造作、虚假的印象。

猜你喜欢
登门被采访者心理学
忆江南·天如洗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电视新闻采访方法及原则
如何让听力下降晚“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