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 成观慧
2002年年底,我们有幸参加了在英国利兹举行的由广东省教育厅和英国利兹大学教育学院合办的中英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员的培训。该培训目的是培养一批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员,以适应广东省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的需要。这次培训我们主要是在大学上课,虽不能说对英国教育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也感受颇多。
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在合作中学会分享
早就耳闻英国教育非常注重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在三个月的紧张学习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英国的课堂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我们在课堂上都是分组讨论式;对于任何一个问题,教师绝不会把答案或者权威的观点直接告诉我们,而要求我们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去获得答案,教师也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来,并且鼓励我们联系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这就是英国教育中很著名的“小组指导”,他们称之为“workshop”,其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这有点类似于我国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和团队之间的竞争,个人在团队和小组内的任务和角色非常重要,强调过程重于结论。
英国教育也非常注重团队协作精神。英国老师时常告诉我们,每个学员都是带着不同的经验和体会来到这里的,现在是坐下来互相学习的好机会。因此,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位组员都要求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倾听别人的观点,最后统一意见,相互协作,提供一个全组认为最佳的方案。记得我们在英国上的第一次课,每个人都必须在两分钟之内用领到手中的七块“七巧板”拼成一个正方形,游戏的规则是不允许互相讲话,而我们每个人领到的“七巧板”是绝对不可能拼成一个正方形的。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束手无策,有的则注意到小组中其他人手上的“七巧板,可以拿来利用,而自己的“七巧板”可能别人也正需要,于是就互相传起来,很快整个小组的成员都完成了任务。事后,英国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游戏就是用来提醒我们要注意互相关注,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后来在对一些小学的参观学习中,我们也发现各级学校提倡和鼓励的不是竞争而是合作(cooperation ratherthan competition)。可是在国内,即使在小学和幼儿园里也时常片面地提出要让孩子有竞争的意识,以致我们大部分独生子女严重缺乏团队精神。众所周知,在世界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团结协作是事业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给学生提供发展平台是所有人的责任
务实的英国教育,可以说是“软件不软,硬件不硬”。“硬件不硬”表现在学校所使用的电脑一般都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高级品。因为发展得早,英国许多学校现在使用中的很多电脑都是多年前的配置,最多也就是奔腾一代,不像我国在一开始就是很高级的。一般的教室都没有多媒体平台,我们在访问一些学校时都没见过使用计算机上的课。“软件不软”重要表现在教师非常敬业,虽然他们的收入只处于社会平均水平,但由于选择这一职业多是出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兴趣,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注重教学规律,关注学生文化素质是否提高,学习策略是否适当,情感培养是否得当。所以,在大多数课堂上,即使教师只是使用传统的幻灯机,但是却能将教学落在实处。在教学中他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材为学生服务,而不是让学生配合教材。不仅学校可以自行选择教材,而且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上所写的作业也可以有所不同,例如,有必做的,也有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完成的。
英国老师也非常重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小的孩子坐在地毯上,大一点的分小组学习。各个教室里的布置,几乎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有他们在各学科中做的画报、海报等,也有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和孩子们的手工制品。
作为强调人人都有发展的教育,英国的小学教育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为此,他们把一个年级为数不多的学生(50人左右)分为三个组,分别是高、中、低组。每组有一个专职教师,有时还有一个被称为特殊需要的教师(special need teacher),主要是帮助有行为困难或诵读困难的孩子,通常是一对一。有时班上还会出现自愿到学校帮忙的父母或社会义工。在利兹大学给我们上课的教师,多是全英著名的从事儿童英语教学研究的专家,她们长期在小学里担任义务教师。很多当地的文化艺术界的名人也都是小学的义务教师,定期到学校参与教学。我们参观的一所小学就有很多这样的教师,其中有一位还是知名画家。这样,学校就可以集中一切智慧和力量为每个孩子的最大发展提供机会、条件。
“我们的班规是不准大喊大叫”
我们常常说英国人待人接物是彬彬有礼的,非常有绅士风度,此话不假。即使是在最拥挤的地方也秩序井然,绝对听不到有人大喊大叫。在英国坐火车,车厢里静悄悄的,有人甚至说英国婴儿的啼哭声都很会控制音量。在英国的小学参观后,我们感觉这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
英国的小学老师非常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比如,教育学生时刻为他人着想,说话要有礼貌,不能大喊大叫,时刻清洁周围环境,等等。我们去听过课的一个班,在他们教室最醒目的地方写着:“Ourclass rule is that we don't shout out.”(我们的班规是不准大喊大叫)老师在课堂上也会不断提醒学生有话好好说,不能大叫。而我们中国人在国外常常被认为是爱大声嚷嚷,不太注意周围环境的人。相形之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也该在这方面注重让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呢?
早就听说英国的教育以严谨著称,但其严谨的程度我们是到了英国才深有感触的。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要求,我们在利兹大学教育学院的学习期间要写两篇论文。以往写文章,我们知道凡引用他人的原话是要打引号的,但如果是总结他人的观点,就不会在观点后面标洼作者,只会在参考书目中列出来。可当我们第一次交论文的时候,知道如果不在观点后立即注明的话,在英国就是犯了剽窃罪(plagiarism)。每次交论文时,老师都要我们在封面(cover)上有一栏保证文章是自己所写的地方签名,并同意愿意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即使总结运用他人的观点,也要在观点后注明作者姓名与出版时间,以示尊重。这有个好处就是自己的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因为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通篇都会是引号和别人的名字。
另外,我们在英国遇到过很多在那里读书的印度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的英语听起来语音很不准确,也可以说很难听。可是他们和英国人交流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由于语言优势,印度人在英国读书听说读写能力比起中国学生来强很多。相反,我們的英语教学太看重学生语音的准确无误,语法的丝毫不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讲英语的流利程度(focus on fluency),而不要过分强调准确(accuracy),要在遽两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教师一开始就应该给学生正确的语言输入,但不必要求学生初始阶段就要做到语音、语法的纯正和完美,因为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我们认为,一开始在教学中要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功能,鼓励学生能在适时的情景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交流。英语的学习重在用,在用中学,学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