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2003-04-26 03:22陈平
人民教育 2003年14期
关键词:课例校本教学研究

陈平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校本研究成为课程专家及教师谈论的一个主流话题,大家对它的认识开始变得具体而深入。大家也越来越感到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与校本研究及制度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身处国家级实验区的无锡市羊尖高中,把校本研究制度的建立与新课程的实施同时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校本研究是为了解决本校及本校教师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立足并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的研究。校本研究必须与教师成长、教学实践和学校的实际相结合。而这些问题的根本点就是教师教学,因而校本研究的核心就是对教师教学的研究,我校的校本研究就是围绕着“教学研究”这一中心展开的,我们借助“课例研究”这一基本的研究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集体和专业人员的作用,让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同时教师通过教学叙事、经验总结等促成自己对教学事件的反思,让教师从行为到理念都有一个飞跃,尽快超越“习俗”水平,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三人上一课”与“一课三人上”

2003年3月,羊尖高中艺术组6位老师在锡山区教研员和学校教科室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例研究活动。

“三人上一课”是音乐组三位老师进行的课例研究活动。

执教的是青年教师张敏,选择的课题是《华夏古韵》(《音乐》七年级下册〕,张老师准备以“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主题为切入点,通过“音乐故事——唱歌——音乐情景剧”这三个环节来突出“华夏古韵”这一主题。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讲音乐故事.

1.以古琴曲《流水》为背景音乐,师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2.师揭示课题,介绍古琴及古琴曲《流水》。

(二)学唱歌曲。

3.由“知音”一词引出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集体朗读。

4.出示“送别图”,学生聆听歌曲《阳关三叠》。

5.辅导学生学唱歌曲。

6.处理歌曲,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编音乐情景剧。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阳关三叠》的内容创编音乐情景剧。

8.推选1~2组同学上台表演音乐情景剧。

9.师生点评。

设计敲定后,张敏选了一个班上课,课按计划实施,下课铃声响时,老师最后的点评刚好结尾,也就是说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张敏自我感觉也不错。可听课的老师觉得不理想,特别是黄教研员听了直摇头。课后大家对这一堂课进行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一是课上学生对所学东西不感兴趣,求知欲不强,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二是老师受教材的制约太大,教学方法陈旧,未体现出新课程意识;三是对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提出了异议。所谓的“目标”及“任务”主要是完成了教案及课本规定的东西(如老师讲完了一个故事,学生唱了一支歌、表演了一个节目等),学生有什么收获却很难评判。黄教研员建议对这一课作大的调整,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这样,三位音乐老师开始重新设计教学过程。

两天后,新方案出来了。新方案以新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基点,确定了一个新的主题——“友情”,新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课前欣赏,创设情境。

学生在歌曲《朋友》的音乐中进教室。

(二)导入(学生交流——以“友情”为主题)。

1.向同伴介绍发生在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

2.教师小结。(点题:自古以来,“友情”一直是人类吟颂的永恒主题。)

(三)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1.出示“送别图”,讲述唐代诗人王维与元二的故事。

2.出示诗歌《送元二使安西》,师生有感情地朗读。

3.播放《阳关三叠》的合唱录音,学生完整地欣赏。

4.辅导学生学唱歌曲。

(1)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处理歌曲。(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声音、情感等方面分析。)

(3)小组上台交流意见并当场演唱。

5.学生在理解作品情感的基础上完整地演唱。

(四)创编情景短剧.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一个以“友情”为主题的真情短剧。

2.推选1~2组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

3.师生点评。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友情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2.师生同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结束全课。

张敏老师在平行班上的这一课学生相当投入,气氛时而热烈时而紧张,时而高昂时而深沉。当下课铃响时,学生的真情短剧才进行到一半,张老师不忍心打断,只能让学生继续表演,无奈放弃了最后的小结部分。

课后照例进行了评议,张老师很紧张地说:我没完成任务。可参加听课的两位音乐老师、一位教研员及学校的三位领导都给予了很高的評价。大家觉得整堂课无论是感知、欣赏、表现、创造,还是交流,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同前一课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从学生“情景短剧”的创编中看出,一旦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其艺术的创造力是无限的。第一课因为拘泥于课本的要求,不同的小组的表演基本雷同,第二课由于确定了以“友情”为主题,每个小组的表演产生了不同的形式与内容,如有的小组依照《阳关三叠》的内容创编,也有的创编了生活中的一段同学之情,有的干脆表演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学生在歌声与笑声中忘记了下课,在师生互动中创造美、感受美。

“一课三人上”是美术组进行的课例研究活动。

美术组三位老师采用了与音乐组不同的研究方式。三位老师共同确定了《标志设计》(《美术》七年级下册)为上课内容,接着分别备课和上课。第一位老师上完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老师通过比较及反思,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根据新情况进行调整,课上完后照样进行评议。第三位老师根据前两位老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老师上出了不同风格,从第一节课到第三节课,其教学结构及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进。

“三人上一课”是同伴互助式的研究,体现了以往“集体备课式”的教学优势,利用学科教研组内外力量集思广益,上好一堂课,做好一个课例;而“一课三人上”则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主要依靠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步改变自己的观念及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育真知来自生活

“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坚持下去,就会产生奇迹。”

这是朱永新教授在《教育在线》网站上看了《羊中新教师教学个案选》后发的回应帖子。

当教师研究回归到教学研究后,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及总结。教师的反思及总结主要不是以理论性、观念性的论文呈现,而是一种教育教学叙事,其行文的优势不是引经据典,而是列举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例,因而主要是对自己教育教学个案的描述。此种叙事及案例描迷对教师来说一定是自己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反映一定教育教学问题的行为及事件。在这行为变化及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教师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原理,体现出教师育人的智慧及技巧,更有教师的理性思考.

例:一张破碎的试卷(高李扬)

期中考试过后,我要求课代表把学生订正的试卷交上来批改。课代表交来时告诉我,王小虎的试卷没了,于是我喊来王小虎。

“试卷怎么会没了呢?”

“我……我把试卷撕了。”

“为什么啊?”

“我一看到试卷很不理想,一冲动就撕了,现在只剩下一团碎纸了!”说完低下了头。“很好啊!”我赞许道:“你能有这样的举动,说明你努力了,但结果不佳,你是要求上进的,对于这样的成绩不是无动于衷的,但表达方式有问题,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呢?”他慢慢地抬起头来,顿了一下。

“老师,你能不能再给我一张试卷,我……”

高李扬老师在事后的教育感悟中写道: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敢做敢当,但在表现方式上还不是很成熟,在遭遇挫折后很容易出现厌恶、畏惧、退缩甚至敌对等现象。我最初想训斥他一顿,但现在看来是不妥的。学生的问题若处理不好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但若是因势利导,给予恰当的评价,很可能会事半功倍,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事例给我印象很深,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同样给了我启发。

我们从高李扬老师的叙事中可看到,教师的叙事是对自己教育生活的一种采集,一种追忆,一种肯定或一种反思。这些叙事,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经验还是教训,是令人欣喜的还是叫人懊悔的,都是教师们给自己或者给别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一个精彩的教育教学案例,并不亚于一篇教学理论文献,它同样有深邃的哲理,同样能启迪智慧,更重要的是只有一线教师最合適做此类事情,他们身边有取之不尽的资源。

同时,叙事研究也是课例研究的一个延伸,是课例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通过叙事对自己已发生的行为进行概括、提炼,系统反思和整理,也可促使教师继续学习,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理性认识和理论水平。

由此,我校改变了对教师书写论文的要求,把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的一篇论文改为鼓励教师写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故事,写材料丰富、体验真切的报告、总结,写能反映教师生活的笔记、随感等。《羊中新教师教学个案选》就是由教科室组织的一次新教师个案征集活动,活动结束后把优秀作品汇编成册,部分作品上传至《教育在线》网站,作品发布后网友们给予了很大关注,李镇西老师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读了这一组短文,我真是被感动了!

其实这些都是平时我们生活中的细节,但正是从这细节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机智……

一位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也许起点就在这里!

崇尚科研 崇尚学习

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不同于学校的一般管理制度,因为教学研究制度的对象是教师,是知识拥有者及知识的创造者,创造者需要的是相对开放的空间及以激励为主的机制。同时教学研究是教师对教学及学生的研究,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可变性使研究变得十分复杂和不可预测,因而其揭示真知的时间及形式都是难以意料的,这样就使得教学研究制度的构建具有了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校本教学研究要构建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和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利于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能激活每一位教师潜在的科研动力的机制。

在校本研究制度的建设中,校长是第一负责人,校长的科研意识及水平决定了学校的科研风气及水平。储建明校长认为,“学校的活力在于教育科研”,勉励教师们将“成功的经验规范化,规范化的经验理论化”,鼓励教师及各部门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对已结题的个人及部门进行奖励。学校建立了多样化的评价或奖励体系,对有突出贡献的老教师的教学思想、经验专门组织研讨活动,如,xx老师教学思想研讨会、xx老师教学经验交流会,等等。

羊尖高中的决策者们认为,校本研究本质上是一种校本学习,当教师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时,研究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也只有将教师的研究与教学及学习融为一体时,研究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羊尖高中提倡校本教学研究要与“建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营造学习型校园”相结合,教研组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教研组的研究活动允许不同思想的碰撞,提倡不同观点的交流,倡导各具特色的探索性课例的出现。

正是建立了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羊尖高中的校本研究才得以持续深入地进行,同时也使这所已经历了60年风雨洗礼的国家级示范高中(由江苏省评定的)始终具有活力和朝气。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怎样设计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进行课例研究,怎样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课例校本教学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课例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