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点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面前,我们多年来实行的教学常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繁琐滞后的条条框框,机械僵化的检查方式,挫伤了教师改革创新的热情,束缚了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为了解放教师的手脚,克服形式主义的应查 弊端,从2002年起,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在小学广泛开展了教学常规反思研讨活动,并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积极推动了小学教学管理改革。滨城区小营中心小学推出的0教案”改革,就是这场管理改革中绽放出的一朵奇葩。下面,我们就摘发有关这次改革的座谈内容,以飨读者。
校长——教案,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2002年3月,我校开展了关于教育热点问题的大讨论,教师们谈得最多的是教案。
“太浪费时间了,写好的教案上课时根本没用。”
“一个合格的教师上课时不会边讲课边看教案:完全按教案上课,有时效果并不好。”
备课中的很多东西,特别是一看就明白的东西,有必要写下来吗?
如果将打印教案的时间用于
钻研教材、教参,讨论教学设计,做到课前心中有数,要比写教案、打印教案更实用。
我们学校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写教案不一定上不好课,为什么一定要那样机械地检查教案呢!
上完课后我们应该反思,总结得失,那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
自由民主的讨论气氛,使教师讲出了平时不敢讲的话。随后,我们又调查了附近几所学校的情况,走访了许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翻阅了教育杂志中关于教案的讨论,发现我校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有普遍性。
这促使我们进行理性的反思。
——教师备课该不该编写教案?教案有两种:一种是用书面形式把备课成果描述出来的书面教案,描述完整全面者为详案,不完整不全面者为简案:另一种是将备课成果保存在头脑中,有必要时才将容易忘记或散失的东西标注在课本、教参上,摘记在卡片上,输入到电脑中,并不一定用书面形式详细描述出来,可称为非书面教案。
无论是书面教案还是非书面教案,都是备课成果的体现,其质量高低主要是看实用与否、是否符合教学实际、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不在于具体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师需要备课,而且必须高质量备课,但备课成果的体现形式却完全可以随实际需要、个人喜好来确定,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写完整的书面教案。
——为什么会出现“抄教案”的现象?
这个现象的出现,固然与教师的责任心有关,但主要是因为教案的管理方式过于机械。假如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的方式灵活一点,不是机械地数页数、课时数和看书写认真程度,而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看备课的实际效果,“抄教案”的现象就自然会销声匿迹。
教案管理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是怎么改。
“0教案”不是是把教案终结为0
从2002年4月起,我们开始了教案管理的改革尝试:取消对教师书面教案的检查,不再以书面教案的编写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备课实效的依据: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自行选择教案表达方式,可在教材、教参上标画批注,可在以前的教案本上圈点修改:可以写提纲,也可以制卡片,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写,名之曰“0教案”改革。
为了确保管理放开后教师备课质量不至于降低,我们加强了备课管理,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1.加强备课指导。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无论工作多忙,都坚持每天分别跟一名教师一起备课,课前或课后)跟这名教师谈课,听教师谈对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思路、环节、策略的设计与选择,课堂教学得失的分析,跟教师一起修改、完善教案,研究改进教学策略。几周下来,全校每位任课教师都能有一次跟校领导谈课的机会。谈课时,校领导、教师一起平等地探讨教学问题,这有助于领导了解教师备课情况,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成长,拉近干群距离,促进教研氛围的形成。淡化检查强化指导,这样的管理方式教师们喜
2.加强集体备课。有平行班的教师采取同学科同年级提前集体备课;没有平行班的教师可同学科集体备课,也可主动跟往年教过同一内容的教师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学校规定每天下午放学后教师推迟40分钟离校,集中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或组织其他教研活动。
3.进一步强化推门听课的检查力度。校领导不定期地推门听课,只要发现备课不认真、实效低的问题,就立即跟教师座谈交流,进行具体指导。
4.认真组织各种教学观摩、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并指导教师确定具体的教研专题,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交流,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授课录像,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为了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我们还开展了“一读二写” 活动:
一读,即读书活动。读书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特别重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都失去意义。从2001年开始,我们提出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的口号,号召教师多订阅教育理论刊物,学校报销40%。2001年全校36名任课教师订阅各种教育刊物69种,2002 年訂阅85种。学校还曾专门赴济南购买了千余册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书籍,举行读书交流活动。教师们尝到了读书学习的甜头,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读书学习已成为我校教师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二写,即写工作日记和教后记。工作日记,是将每天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也可把业务学习、政治学习的收获融入其中。另外,以往我们对课后反思不太重视,心中偶尔想一想的时候多,主动深入思考用文字总结出来的时候少,传统教案中的教后札记往往只是课堂教学效果的简单描述,真正有价值的思考很少。写教后记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只要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他就能成为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和教后记,总结一天工作中的得失,有利于培养教师从理性层面审视教学过程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教师自我激励和养成执着追求、积极探索的态度,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力措施。
我们要求教师每人每天写一篇工作日记和一篇教后记,一个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每天早上8:00前,教师将工作日记、教后记送到学校会议室,课间大家可以自由浏览和学习,下午再带回去继续写。会议室交流的方式非常受教师欢迎,成了学校教学教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0教案”改革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的教育理念正在更新,教学行为得到改善,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开放,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学校教学与管理进入了良性循环,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逐步形成,校园成了教师、学生共同读书学习成长的乐园。
教师——“0教案”释放我们的实践智慧
赵学锋、朱崇常:“0教案”改革的启动,促使我们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作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职能:由检查备课改为指导备课,由课后查改为课前谈。以前我们是在课后检查教案、评定等次,是“马后炮”,发挥的实际作用很有限。现在我们不查教案了,把工作移到了课前,及时进行评价指导。我们每天坚持分头深入教研组与教师一起谈课,先让任课教师谈教学目标和思路,然后一起拟订改进措施,意见有分歧时就各抒己见展开争论,争论激烈时还一起进教室听课,课后再继续研讨。讨论时的高潮此起彼伏,教研气氛愈加浓厚。
实行“0教案” 已近一年,教师有形的教案少了,无形的备课多了:教案可以不写了,教师们的贵任心反而更强了。
李延青: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还非常喜欢写教案。晚上,一张办公桌,一盏台灯,一杯热茶,看上几十本作业,写上一两个教案,第二天,照着教案给学生上课,生活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却也过得悠哉游哉。我的教案还因为书写规范、项目齐全而被评为优秀教案。我写教案的劲头更足了,对教案更追求完美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使用到导课、提问、作业,甚至哪个学生回答哪个问题:都在教案中设计好了。几年之后,我的教学经验逐渐丰富,授课能力也有所提高,这时我却发现:自己的教案没有个性,没有激情了,也没有创新了,完全是在重复昨天的我:写教案简直就成了一种负担、累赘。可不写吧,学校又把它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无奈,我只好来个两手抓:一手抄写无用的教案,一手又得根据大纲、教参及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头脑中精心备课。正当我处于左右为难、疲惫不堪的境地时,学校提出实施“0教案”,我和其他教师一样,不禁欢呼:我们终于解放了!
我开始从繁重的、无效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我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教学和业务素养的提高上了。以前,学校的图书室门可罗雀,而现在却门庭若市,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会到这里逗留一会儿,借几本书看,或和其他教师交换各自订购的教育刊物。
读书的同时,我又重新拾起了久违的日记。但开始时还真不知道记什么,一篇工作日记也就三言两语,没有铺开就已经结束。后来学校规定,每天早上8:00前每人必须把自己的工作日记交到会议室。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每天都抽出一节到两节课的时间到会议室学习其他教师的工作日记,从中汲取营养。时间不长,我写日记的水平提高了。
写教后记也是一样。刚开始,三五十个字就打发了,十分简洁,觉得没有意思,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一种应付。但在一次公开课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上一节公开课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自己也就没放在心,上。出乎意料的是那次上得非常失败,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调动起来。下课后,聆听了几位同事的意见,晚上,坐在办公桌前,又重新回忆了教学过程,反复琢磨,终于明白问题在于我的提问上:我先入为主,学生的思维一下子给框住了。我把自己的这些反思写成教后记,因有感而发,文章格外出色。从此我开始领悟:如果没有写教后记这个环节,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
到现在为止,我记的工作日记已有12万字之多了,写的教后记也已近5万字,这些都是帮助我专业成长的宝贵财富。
李雅静:自从学校进行“0教案”改革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适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方案,自觉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不再用大量的时间去写花架子 教案,而是把精力用在对教学起重要作用的备课上:进课堂以前,认真钻研教材,并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在头脑中像演电影”一样梳理一遍,分清教学主次,抓住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加以思考、分析和调整,随手在课本上做一些提示性的标记,使之成为备课环节的一个有机延伸。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把教案备活”了,教学中哪个地方该放”, 哪个地方该收,哪个地方该扶,自己逐渐能做到得心应手,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苏向向:当学校宣布进行“0教案”改革时,我们禁不住欢呼雀跃:我们解放了! 我们自由了!我们不用再削足适履了!……但我们心里明白:“0教案”并不意味着教学的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把握教材、研究学生上,自由地把自己的智慧、情感、个性魅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之中,创造出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比如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往那种教师先行设计的彩排”、依葫芦画瓢”的现象已经销声匿迹,不仅有井井有条、紧凑严密的科学论文体式的课堂,更有富于诗意的散文体式课堂。
“0教案”是务实的改革,它激发教师进行创造,它释放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
趙小兵:“0教案”给了教师一份难得的自由,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利用这份自由读书、求知,每个人都已积累了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这,只是短短不到一年的工夫。
工作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和思维火花常常给自己以警示和启迪,现在我已习惯将它们记入工作日记;课堂教学中有太多精彩的片断和瞬间,现在我已精心将它们保留在教后记中。
不抄写教案,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与思考。我们在学习中思考,我们在思考中提高。
王道荣:不再设计书写完美的教案了,教师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创造性临场发挥。原先,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懒” 教师常会照着抄来的名师教案宣科,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我们就“生拉硬拽”,将学生绳之以“案”,此时的学生和教师都成了教案的奴隶。现在就不同了,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灵活地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李娟:想想以前,我订阅的教育书籍报刊也不少,可往往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发下来便束之高阁,成了摆设。实施“0教案”后,学校提出“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的口号,要创建学习型组织。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我被激励着、感染着,除认真备课外,读书、学习充实了我的生活。40万字的工作日记和教后记,是我的财富和骄傲。我还经常和其他教师针对一些教育观点展开讨论、交流。就在这样的学习和交流中,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体验到了教育工作的快乐。
王小青、李月中:“0教案”改革改变着每一位教师,影响着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德育工作也不例外。
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并在与学生广泛的接触中理解学生,领悟教育的真谛,师生关系由专制型、对立型向民主型、合作型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平等、合作的朋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我们学校,学生已经真正成为各种德育活动的主人,国旗下演讲、红领巾广播、歌咏比赛、会操比赛等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主管理,他们在逐渐学会做人。
新的教育思想,往往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诞生:新的教育观念,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0教案”改革,我们才刚刚实践了一年,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是我们坚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会拥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那一天。
教研员——这只是教学管理改革的第一步
“0教案”改革音讯一出,立刻招来了小学教学管理领域的纷纷议论。不仅许多校长、学校中层管理人员一时难以接受而保持谨慎态度,就连一线教师也有困惑:教师备课不写教案行吗?领导不查教案还怎么保证备课质量?读读小营中心小学领导、教师的文章,答案或许仍不能确定,但毕竟能增进一些了解。
多少年来,教师备课必须写教案,而且教案内容愈详细具体愈好,形式愈完整无缺愈好,书写愈工整认真愈好,否则就有不认真、不敬业之嫌。于是乎管理者订出一系列条条框框,检查时逐条照搬,死卡硬抠,愣是把教师查了个“不亦乐乎”。不曾想作茧者必自缚,为应付检查不动脑筋抄教参、抄教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就连一向责任心强的好教师也不得不效尤,令管理者头疼不已!说来难怪,小学教师有的一人要教多门学科,课时太多,课前能读读课本、翻翻教参、想想怎么上课已属不易,哪有空闲写那些机械繁琐的书面教案?
其实,要遏制应查之风很容易,领导不查书面教案不就完了?要查就查备课实效,到课堂上看去。“0教案”改革的思路就是这么简单。然而就是这极其简单的思路,却打破了我们多年来一直信守的管理观念,让我们一时间找不着北了。
这样改到底行不行?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澄清以下几点认识。
那种纯粹为了应付检查的教案不论其内容多么充实、形式多么完整、书写多么认真,如果没有收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其价值等于零:那些僵化机械的备课管理制度,不论其多么具体明确、多么健全完备、多么冠冕堂皇,只要有碍于教师扎扎实实地备课,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备课的实际效果,其价值等于零。
“0教案”不是笼统地否定—切教案,只是不再要那些工工整整写在备课本上、填在机械繁琐的表格中的形式主义的教案。只要能备好课,教案怎么写都可以,写”在脑海中也可以。
“0教案”不是“0备课”,该做的工作仍然要做,只是不再用那些机械僵化的检查办法束缚教师,不再毫无意义地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已。
——这才是“0教案”改革的真正实质。
时代在发展,课程在改革,教学管理也必须与时具进。这就需要我们对日常的教学习惯和管理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理论学习非得大段大段地抄写、记忆吗?备课时读画批注,多在思考感悟上下功夫行不行?作业布置与批改非得教师亲自动手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吗?为应付检查而辛苦编造的种种假档案是不是也该寿终正寝了?等等。
從这个意义上说,“0教案”还只是教学管理改革的第一步。
编后 本刊自去年第9期以来开展的教案是否要来一次革命讨论,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们收到了数百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许多学校还结合本刊发表的文章开展了关于教案管理的座谈。限于篇幅,其中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实践和思考我们都无法呈现给读者了。
在讨论中,大家已形成了一个共识:教案必须改革。但教案改革要付诸实践和取得成效,必然会牵扯到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以及教师教学思想、行为习惯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可能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教案改革是一个长远的话题,我们的讨论到此就暂告一段落,但我们仍然关注教案问题,也欢迎读者继续提供教案改革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和理性思考。在此,衷心感谢热情参加讨论的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