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中的“秘密”要不得

2003-04-23 11:59陶国忠
人民教育 2003年5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秘密机会

陶国忠

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小组活动(包括小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发表意见,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这种小组活动的意义却变了味:有的教师为了让小组活动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吻合,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暗示给学生,甚至趁机安排好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这已成为一些教师驾驭课堂的秘密。有的教师甚至说:只要组织小组讨论,我就不怕他们说不出。笔者认为,这种秘密是千万要不得的。

这样的课堂,从表面上看,学生积极动手,充分讨论,老师放下架子,参与其中,但在这秘密的背后却是教师过早地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而且介入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和结果引导到自己预设的教案上来。这流露出让学生为教师或教案服务的思想,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权利,也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不真实、不自然。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把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因此,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之一。关键是我们的指导和介入是否是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和有效的,要把教师的指导和介入定位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服务上。介入早了,剥夺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晚了,又会使学生处于无助状态:而有时,指导根本不必要、不应该,以致剥夺了学生尝试和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要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展示教师有多么精彩的教学设计,也不是为了体现我们的课多么流畅、多么具有可观赏性,更不是让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服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要沉浸于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舍得花时间,及时指点迷津;当学生探究成功,沾沾自喜时,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標迈进。

总之,真正的课堂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秘密机会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没机会下手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成长的机会
愿望树的秘密(二)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