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

2002-04-29 01:10沈恒福
人民教育 2002年5期
关键词:志趣人格创新能力

沈恒福

创新心理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以增强创新素质为目的的心理教育。就创新而言是无法通过教育达到的,但从事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创新心理教育来培养和提高的。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心理素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在创新学习中不断地内化、积累和实践来实现。笔者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构成要素多,也很复杂。一般认为,它包括智力因素的几乎所有方面和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方面,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自觉能动的反映,自觉中交织着自由,能动中渗透着必然,而在自觉、自由、能动、必然的互动中,创新便实现了。既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妨借用高尔曼先生有关情感智力的术语,把构成创新意识的特征归纳为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抵制,建立关系,察觉情感,了解他人,服务导向,政治敏感,冲突管理,催化改变等方面。创新意识主要靠自觉养成,以达到匀惯成自然的功效。

2.创新思维。

伴随着创新意识的发展,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推理,作出抽象、归纳或演绎的分析和综合,从中提炼出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思维不仅能够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还可以超越具体的客观事物。人能够依托身体、借助思维进行创新,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这里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思维活动把外界观念化,由此积累起丰富的知识,这条路径被马克思称为自然的人化,属于人类精神生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思维产生创新是很难的事情,熟视无睹的成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于创新思维而言,知识的储备是极其重要的,知识既是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又是创新思维的制约条件,如果我们面对无穷的创新思维对象,能够善于把握思维的三种运行机制,即从无穷多的对象中提取一部分,从无穷多的属性中抽取一部分,从无穷多的变化中截取一部分,就能够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把无穷变成有穷,把有穷变成创新。

3.创新志趣。

创新志趣是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活动中由创新兴趣、创新乐趣升华而来的,它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创新方向上的一种定格,即不仅对创新活动感兴趣,而且爱好创新,积极从事创新实践活动,并且在实践中品尝创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创新志趣不仅是认识上的倾向,更是行动中的倾向。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从事创新活动的适宜土壤,使受教育者在认识和行动的结合上不断升华和巩固创新志趣。

4.创新人格。

“人格”一词在西方也称作特质,我国学者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创新动机方面,而西方学者的研究既注重创新动机,也注重创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从创新动机与创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创新人格是指从事创新活动所应具有的动机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殊品格,主要包括对事物的好奇心,敢冒风险,自信,精力集中,自我激励与调适,合作意愿。学校心理教育应着力帮助学生确立并追求创新人格,尤其要逐步形成创新人格特征及其心理品质。

5.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体现于对创新实践的反思、检讨和批判,既是宏观的,结构性的,又是微观的,问题性的。前者涉及创新方向和突破口,是创新精神在创新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后者涉及教育观念和模式,是创新精神在创新实践中的价值导向。创新精神对于创新理论同样有所反思、检讨和批判,但这种反思、检讨和批判不是就事论事的,而是就事论理的,归根结底是对人类历史上各种优秀的创新理论的扬弃以及对各种错误的创新理论的剖析。因此,培养创新精神重在培养对创新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检讨和批判的心理教育。

6.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力。它主要有三个层面:其一,创新知识链一知识层面的創新能力。知识本身并不能产生创新,但是,知识是创新的资本,是创新的力量。其二,创新情感场——情感层面的创新能力。这方面的能力有移情能力,情绪辨认能力,情感调控能力,体验理解能力,自我愿望能力等。主要体现在围绕创新形成的一种充满主观内在性和双向多向互动性的情感场,一种创新情境。其三,创新操作力——操作层面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指个体潜在的,而且更重要的指显现的,是一个人现实的创新资质,只有加强创新实践锻炼才能不断积累和提高,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猜你喜欢
志趣人格创新能力
以鸟喻人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重阳有感
夕阳晚秋
“zhi”趣盎然话数学
浅谈儿童钢琴弹奏“三趣”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