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岩薇
摘要:爱好是从兴趣开始,然后变成乐趣,最后成为志趣(简称三趣),也就是说爱好有三种境界。一个人将“三趣”投入到工作、职业和事业中会产生如下两种结果:一是:可以发挥其80%以上的潜能;二是:工作不感到疲劳。相反,没有“三趣”的人在工作时只能发挥其20%左右的才能,并且老是觉得累,甚至整天睡觉也感到累,所以这是职业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兴趣;乐趣;志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根据笔者多年的钢琴教学经验,练好钢琴并非易事,需要长期刻苦的训练,许多学生经讨一段时间的训练都会对钢琴产生厌烦感,经常会听见有学生报怨到“弹钢琴没什么意思,除了练还是练......”。可见,如果在钢琴弹奏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愿弹琴,爱弹琴的意愿,学生是很难坚持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因此,培养学生弹琴兴趣是钢琴教学良好开展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钢琴的强大内在动力。
一、让儿童体验到弹琴是一件有趣的事
兴趣是你对这件事情是否有感觉,是否想去做,可以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做事的冲动感。事物的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同一枝玫瑰,有的人认为她美,有的人却不这样认为。那么如何让学生一直保持学琴热情,是琴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方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心理学认为儿童主要通过感观,依靠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喜欢具体直观的东西,如对色彩图形等的敏感度远远强于文字。因此,在幼儿钢琴教学活动中,形象性教学极其重要。如:在学习五线谱这一课时,教师可做好课前准备,将五线谱绘制成一座漂亮的五层楼,每层楼都住着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上课前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都能马上被吸引到图画中来,再进行五线谱教学就不难了。同时教师可将乐曲演奏一遍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听觉感受乐曲的情感,对乐曲产生遐想,并大胆表达出来,有意识地启发其创造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然而,有的教师只注重了学生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钢琴内在美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只是死板地让学生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学生在演奏乐曲时,不懂得抒发情感,久而久之,钢琴学习及练习变得无味、单调、没有一丝活力,使得学生信心全无,更谈不上兴趣。传统的钢琴教学以传授钢琴知识、训练其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动作用,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利用游戏导趣,把游戏引进课堂,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如:在幼儿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手指游戏等来加强和巩固知识,在幼儿学习识谱期间,教师可以与幼儿玩“小鱼吃虾米游戏”,将小手当成小鱼的嘴巴,每个音符都是一条小虾米,教师用简短的儿歌让幼儿回答小虾米的家在哪里(音的唱名),回答正确小鱼就可以吃到这条小虾米,幼儿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从中巩固了他们的识谱能力。幼儿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发育期,个体差异化非常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积极、正面的方法去诱导每个幼儿,用最适合的方式教导孩子。这样做同样也能使孩子们在学习钢琴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二、让儿童感受到弹琴是一件有乐趣的事
乐趣是你能去做,并把它做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感。乐器们能令人开心得原因都一样了,就是抒发心情。弹奏的时候,人总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己对音符的期望,手指的每一个动作,声音都如心里所想的一样回应自己。乐器简直就像一台会说话的机器,跟自己聊天。而且他比人好的地方是,他们总给你所期望的回应。
三、让儿童把弹琴弹奏成为一件志趣的事
志趣是你不仅能把它做好,还能做的最好,在做得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并为之努力和奋斗。志趣,指意向;志向和兴趣。见《晋书·阮修传》:“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自发的兴趣是肤浅的,宝剑锋刃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让儿童体验挫折后的成就感。要让孩子体会到苦尽甘来的道理。获得人生阶段性的高峰体验。
爱好是从兴趣开始,然后变成乐趣,最后成为志趣(简称三趣),也就是说爱好有三种境界。一个人将“三趣”投入到工作、职业和事业中会产生如下两种结果:一是:可以发挥其80%以上的潜能;二是:工作不感到疲劳。相反,没有“三趣”的人在工作时只能发挥其20%左右的才能,并且老是觉得累,甚至整天睡觉也感到累,所以这是职业人需要考虑的問题。
【参考文献】
[1]刘汝萍.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史[D].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