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铭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作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据此,笔者认为,优化学生的心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特征:其一,它是从属于教学设计并指向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其二,它是可供教师在教学中操作的教学措施,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其三,它能启发教师寻找简捷的途径和方式,以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虽然与教师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境,那么,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显然是难以如愿的。为什么呢?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们从事的工作,总是在一定的心境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而教学过程呢?是一个信息的传递与接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境,如快乐、兴奋,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其认识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在接收教师传递信息时处于思维活跃、神情专注的积极状态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反之,消極的心境,如忧愁、抑郁,则会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妨碍其认识活动的开展,造成他们在接收教师传递信息时,思维压抑、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说,从一定意义上讲,述及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学生良好的心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的心境,有效地发挥这一教学策略在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的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优化学生的心境呢?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谋划和操作。
一、师生心理相容是优化学生心境的前提和基础。
师生心理相容,是指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心理协调一致,人际关系和谐。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顺利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创建师生心理相容的和谐气氛——这是优化学生心境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师生心理相容,就要实行教学民主,摆正学生的位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到见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要改变师道尊严的旧有思想,强化爱生的意识。师爱是连结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它有利于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关系,从而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师爱的教学情境中参与教学过程,感到是人格的尊重、自身价值的存在和智慧的展示以及爱的温暖,那么,在接受教师传递信息时,自然是愉悦的、轻松的、积极的。不言而喻,有了这种师生心理相容的和谐关系,学生心境的优化也就融入其中了。
二、教师善于表露情感是优化学生心境的基本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学生的心境,首先要优化教师自身的心境。惟有先生心境的优化,才能有利于学生心境的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这是优化学生心境的基本要求。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一经形成,往往和语言符号一样,具有信号作用。这是因为人的喜怒哀乐,总是要流于形色,通过各种方式表露出来,比如,笑容满面或愁眉苦脸,和颜悦色或板着面孔……都是人的情感一定信号的外在表现。学生受教师这种情感的感染,就可能产生良好或不好的心境。
既然情感的信号感染作用与优化学生的心境直接相关,教师就应该正确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为此,要做到两点:第一,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以避免负面感染。这就是说,教师不管有多少委曲,遇到多大挫折,内心有多么伤感,都要尽力克制和进行必要的调控,一定要以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如果上课开始时,教师的情绪是愉快的、态度是和蔼的、心态是镇静的,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就好。反之,如果教师上课一开始就对学生训斥三分钟,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会笼罩着一层阴影,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其心境必然不佳,参与教学活动必然是被动消极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就不理想。对此,懂得善于表露情感的教师是极力避免的。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既不能因教学的暂时受挫而唉声叹气、灰心气馁,也不能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动气发火,迁怒全班,有所失态……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仔细领会这位教育家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是有教益的。
三、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优化学生心境的重要条件。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调控课堂氛围,是优化学生心境的重要条件,它将使学生处于一个满意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其思维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班级学生关系要和谐。即教师要做好班级学生之间的团结工作。有了这种团结的基础,才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友爱,消除猜忌和敌意,减少或避免一些无谓的矛盾和冲突,才能建立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是教师讲授应得法。如果教师讲课充满激情,教法灵活,善于启发诱导,语言生动形象、妙语连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这样的课堂,师生配合默契,就会呈现出亲切热烈的气氛。反之,如果教师讲课缺乏热情,教法呆板,一味填鸭灌输,语言机械平淡,枯燥乏味,形同催眠曲,那么,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样的课堂,好似死水一+潭,缺乏生气,呈现出的当然就是平淡消极的气氛。
三是善于处理偶发事件。比如,教师上课时,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故意在下面接茬儿,或者借口大声叫嚷,使平静的课堂一下子掀起轩然大波。有的学生故意制造恶作剧,把小猫之类弄到教室叫个不停,致使课堂秩序混乱,气氛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简单的说教往往是多余的、无效的:而无休止地讨论或争辩,也会使教学迟迟不能正常进行。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果断地立即制止学生的这种故意违纪行为,但态度不宜生硬粗暴,语言不宜带有刺激性,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矛盾及时得到化解,使课堂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和良好的气氛,才能使学生恢复良好的心境,保证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优化学生的心境,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