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灵魂《格萨尔》

2001-12-30 10:45
中国民族 2001年3期
关键词:格萨尔诗篇史诗

屈 趁

从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到辽阔富饶的蒙古草原,从长江黄河源头,到美丽的贝加尔湖畔,从昆仑山下,到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到处都流传着一首不朽的诗篇,她的名字叫《格萨尔》。

《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比世界五大史诗——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以及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总和还要长,至今仍以口头形式广为传唱。《格萨尔》产生于藏族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的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纪元前后至公元五、六世纪。

史诗一开始就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倍受部落战争之苦的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发藏人的君王。为了让格萨尔能够完成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史诗的作者们赋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神、龙、念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萨尔降临人间后,多次遭到陷害,但由于他本身的力量和诸天神的保护,不仅未遭毒手,反而将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杀死。格萨尔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

5岁时,格萨尔与母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部落也迁移至此;12岁时,格萨尔在整个部落的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牡为妃。

从此,格萨尔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征战四方,降伏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辛赤王、大食国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服了几十个“宗”——古代的部落和小邦国。

在降服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重返天界。规模宏伟的史诗到此结束。

到目前为止,《格萨尔》这部史诗,共记录了300多部,除去异文本,约为120多部。总计6000多盒磁带,约为5000多小时。若全部记录整理成文,大约有3720多万字。

《格萨尔》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她是在藏族古代的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标志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她通过对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绘,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这部史诗在广阔的背景下,以恢弘的气势,高度的艺术技巧,反映了藏民族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及其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描述了纷繁的民族关系及其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古代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格萨尔》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而且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历史、阶级关系、民族交往、意识形态、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问题的一部百科全书。

这首宏伟的诗篇,世代相传,从遥远的古代吟诵至今,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她像喜马拉雅山那样宏伟雄奇,像长江黄河那样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永葆艺术青春。

《格萨尔》的产生、流传、演变和发展过程,是藏族历史上少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也不多见。本身就是一首诗篇,一首悲壮苍凉的诗篇,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一首洋溢着蓬勃生机、充满着青春活力的诗篇,一首孕育着创造精神、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诗篇。

从她产生、流传、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时间跨度非常之大,有一、两千年之久;从藏族的社会形态来看,自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社会,氏族社会,经历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农奴制时代,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依然在辽阔的青藏高原广泛传唱,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表现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这种现象,也是世界各国的经典史诗,比如:巴比伦史诗、希腊史诗和印度史诗所没有的。历史上藏族社会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都对《格萨尔》的流传、演变和发展产生过影响,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都在这部宏伟的史诗里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使她日趋丰富和完善。反过来讲,《格萨尔》对各个时期藏族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而在藏族文化史上确立了她不可替代、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藏族文化史上,没有第二部书,能像《格萨尔》那样深刻地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对藏族文化的发展,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她是一部真正的“奇书”。

千百年来,《格萨尔》能在世界屋脊之上广泛流传,历久不衰,主要应该归功于那些优秀的民间说唱艺人,即行吟诗人,他们是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最优秀、最受群众欢迎的人民诗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精神。

《格萨尔》有着独特的传承方式。一个生长在偏僻山村和牧区,目不识丁的农民或牧民,为什么能讲述十几部乃至几十部史诗故事,吟诵十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诗行?若将他们的唱词全部记录整理成文,有几百万字,乃至上千万字,那是厚厚的几十部书。他们是怎么学唱,怎么记忆的?这样的艺术天赋,令人惊叹。惊叹之余,也使人感到疑惑不解。这种记忆之谜,至今我们没有能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解释。有人把那些能吟诵几十部、数十万诗行的优秀民间艺人,称之为“奇人”。这些“奇人”究竟奇在什么地方,怎样解开他们的记忆之谜,成了史诗研究领域里的“斯芬克司之谜”,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猜你喜欢
格萨尔诗篇史诗
童心里的诗篇
静待绽放
雪峰山诗篇
美好的开始
记忆之谜
从《中国史诗》里读懂中国
梵克雅宝再现艺术史诗
史诗
藏族《格萨尔》与土族《格萨尔》诞生部的比较研究
《格萨尔》说唱有望实现语音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