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的《玛纳斯》情结

2001-12-30 10:45
中国民族 2001年3期
关键词:玛纳斯阿吉工作组

良 木

位于新疆天山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史诗《玛纳斯》的主要流传地域。阿图什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它又是南疆的一座文化名城。我曾多次去过阿图什,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1965年,那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文联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到单位后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到设在万里之遥的新疆阿图什的《玛纳斯》工作组报到,参加《玛纳斯》的翻译工作。那年,我24岁,刚走出校门。7月底到单位,8月底便提着一个装满春夏秋冬衣物和书籍的大箱子启程。我坐了五天四夜的火车,到了乌鲁木齐。在那里停了一天,就搭上开往喀什方向的公共汽车。那时的道路不好,汽车颠簸得很厉害,车子是早走晚停。每天我都要提着沉重的箱子,赶去住旅店,女床位少,去晚了只得在食堂里坐一夜。在车上颠簸了七天,到第八天中午,才到达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阿图什。算起来,路途上用了将近半个月时间。

想起去年到喀什开会,下午2点多从北京乘机起飞,当晚9点多便到了地处新疆西陲的喀什市(喀什离阿图什仅距40公里)。当年半个月的路程,现在7个小时便可以到达了,真是今非昔比。

《玛纳斯》工作组是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疆文联、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方组成。我1965年去的时候,《玛纳斯》工作组已基本完成了史诗《玛纳斯》的普查、搜集和记录,刚开始史诗的翻译工作。当时工作组的组长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陶阳同志和新疆文联的刘发俊同志,那时,他们仅三十多岁,自己工作拼命,对全组的工作要求也十分严格。《玛纳斯》工作组有十几位成员,《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也在其中。那时,他47岁,年富力强,为人善良、慈祥,与大家关系十分融洽。组里有我的师长萨坎·乌麦尔与阿不都卡德尔,有先于我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的校友赵潜德、黑再勒和尚锡静,还有德高望重的柯尔克孜学者玉赛音阿吉,翻译家帕孜力。刘发俊的夫人赵秀珍,为了协助工作组抄写译稿,把幼小的孩子送回老家,也来到阿图什。

当时的阿图什规模和设施不及内地的一座小镇,只有一条土路贯穿县城,街上只有几间土坯盖的商店和饭馆。工作组的物质生活相当清苦,文化生活就更谈不上了;但是,工作组的成员团结得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把《玛纳斯》翻译成汉文,将这部伟大的史诗介绍给全国,介绍到全世界。县城每天夜里12点拉闸,停止供电,全县一片漆黑,只有我们工作组的几间房子烛光摇曳,大家经常伏案工作到深夜。我与尚锡静住一间宿舍,我们情同手足。她的柯文水平高,性情豪爽、好胜。她婚后怀孕反应剧烈,医生让她输液休息,但她没有休息一天,硬是坚持着与大家一起奋战。经过大家近一年的刻苦努力,居素普·玛玛依演唱的六部《玛纳斯》(七、八两部系1979年补唱)唱本与艾什玛特·买买提演唱的第一部《玛纳斯》唱本的柯译汉工作全部完成,共20多万行。

在工作组里,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在大学里学的又是维吾尔语言文学,翻译柯尔克孜文的《玛纳斯》有很大的难度。玉赛音阿吉是位有名的大学者,他通晓维吾尔语。他在翻译中教我柯尔克孜语,遇到难点,就用柯、维两种语言解释,使我对《玛纳斯》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我的译文受到陶阳同志的肯定。玉赛音阿吉的教导之恩,我是终身难以忘怀的。居素普·玛玛依如同父亲对女儿一样,事事关心我,照顾我。我在翻译中遇到问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地给我讲解。我刚走出校门,就能得到柯尔克孜的两位“圣人”玉赛音阿吉与居素普·玛玛依的指教,觉得这是我的荣幸。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有机会与“荷马式”的《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朝夕相处,听他演唱《玛纳斯》,听他诠解《玛纳斯》,听他讲述各种生动的传说和故事。现在回想起来,在《玛纳斯》工作组里度过的那段既紧张又充实的日子,成为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我第二次赴阿图什是1989年。我们研究所申报的《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课题,荣幸地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重点项目。我被吸收加入此课题组,承担《玛纳斯》研究论著的撰写任务。为完成此项任务,我再次来到阔别20多年的阿图什,深入牧区调查。历经20多年的变迁,阿图什已经变成一座高楼耸立、绿树成荫,具有现代化规模的城市了。我拜访了歌手居素普·玛玛依,拜访了学者玉赛音阿吉,拜访了从中央民族学院调回阿图什的萨坎·乌麦尔老师与阿不都卡德尔老师。他们提供给我许多极为宝贵的资料。我到柯尔克孜人聚居的乌恰县牧区调查时,地震被毁的旧城与新建的县城并存着。此次的阿图什之行,在近两个月的调查中,我访问了十几位学者和大量牧民,对于史诗《玛纳斯》的流传情况做了较为详尽的调查,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我完成专著《〈玛纳斯〉论》做了较为充分的资料准备。

1998年9月,我第三次到阿图什。这次的阿图什之行,意义尤其重大。这一年4月是《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80寿辰,自治州定于9月10—11日在阿图什市为居素普·玛玛依举行隆重的祝寿活动。我有幸被邀请参加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对此项活动也非常重视,派了一辆专车接送居素普·玛玛依,我和新疆文联年轻的柯尔克孜族副主席阿地力随车同行。本来一天多的路程,由于洪水冲了道路,加之车出毛病,在路上足足走了三天半。天气炎热,道路颠簸,80岁高龄的居素普·玛玛依没有一句怨言,他还不时地安慰司机。吃饭时,他有说有笑。他的充沛精力、乐观精神、和善态度及高尚的品格,使我由衷地钦佩,并给我留下至深的印象。

自治州组织的有几百人参加的祝寿活动,庄严而隆重。赠马、赠袍以及献诗仪式,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居素普·玛玛依所到之地,总是被崇拜他的群众包围得水泄不通。他在柯尔克孜人民心目中,不仅是《玛纳斯》演唱大师,而且是“民族文化的旗手”。

祝寿活动结束之后,我和阿地力绕道阿克苏、赴居素普·玛玛依的故乡阿合奇县进行《玛纳斯》歌手的调查。阿合奇县以干旱少雨著称,然而,我们到达时大雨滂沱,连续下了三天,山洪暴发,冲垮了许多房屋,山体滑坡,道路也冲断了。我们冒雨在阿合奇县周围访问歌手,雨停了,我们向县领导借车下乡。县长说路途危险,要保证北京与自治区来的干部人身安全,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乡。在县文化局胡局长的鼎力相助与陪同下,我们终于上路了。山路崎岖,时有大石从山上滚落,车经常是走走停停,路途虽艰险,我们还是访问了色帕尔乡、哈拉奇乡、哈拉布拉克3个乡,访问了9名《玛纳斯》演唱歌手。其中年纪最大的78岁,年纪最小的20岁。

访问居素普·玛玛依的故乡,也是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

居素普·玛玛依的故乡哈拉布拉克乡麦尔凯奇村,位于阿合奇县的西北部山区,离县城很远。道路也狭窄,一边是山,一边是十几丈深的涧。由于刚下过雨,司机开车小心翼翼,到达麦尔凯奇村时,天色已晚。阿合奇县地处偏僻,而居素普·玛玛依居住的麦尔凯奇村,又是阿合奇县的偏僻之地。我们去看望了居素普·玛玛依的前妻,看望了居素普·玛玛依的儿女、他的孙子、孙女以及重孙。80年前,居素普·玛玛依就是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并在这里开始了他学唱《玛纳斯》生涯的。阿合奇县是《玛纳斯》重要的流传地,在这里玛纳斯奇辈出,《玛纳斯》的演唱活动至今仍然相当活跃。我的阿合奇之行充满了传奇色彩:遭遇山洪,遭遇地震。

我的三次阿图什之行,基本上概括了我研究《玛纳斯》的历程。我从24岁接触《玛纳斯》,40多岁开始专门研究《玛纳斯》,50岁出版了第一部《玛纳斯》研究专著,到58岁完成这部《〈玛纳斯〉论》。在这34年间,我与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我与纯朴善良的柯尔克孜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

猜你喜欢
玛纳斯阿吉工作组
玛纳斯河
儿歌作品:我的阿吉
亲亲热热小伙伴之美味的食物
阿爸的灯
省事神器神奇的Excel工作组
9月27日到碧玉之都玛纳斯县开启浪漫之旅
FIFA解散反种族歧视工作组
一条狗的狂奔
有柯尔克孜人的地方就有《玛纳斯》
破解说唱艺人的记忆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