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异地办学的利弊及建议

2001-09-15 21:19崔秋灏戴庆洲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1年2期
关键词:异地校区办学

崔秋灏 戴庆洲

异地办学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迅速蔓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笔者想探讨其将会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什么新变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扶持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

一、高校异地办学的直要意义

高校异地办学是利用高校的晶牌和智力优势,实现高等学校与地区政府、社会资源的结合,为本地区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服务。高校异地办学与另起炉灶新办学校相比,风险小,易于操作,教学质量易于保证,它可以作为沟通城乡、向基层延伸的最佳起点,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

1.异地办学是调动地方政府办学积极性的一种有效形式

有远见的地方政府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对高校在本地办学有着较为深远的认识。他们认为,高校在本地的办学不仅仅是为本地培养经济建设中所需的人才,为本地提供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各种教育服务,更重要的是异地办学有助于提高本地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知识资本的积聚,有助于改善本地的社会环境、投资环境,有助于拉动本地区房地产、交通、通讯、商业、饮食业及文化出版业的发展,有助于刺激本地经济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高校异地办学的诸多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办学积极性。因此,异地办学促进了高校的品牌和智力优势、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社会资源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较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有效形式。

2.异地办学是一种持续扩大教育规模的有效形式

实现高等教育扩大规模的远期目标,可以采用的办学模式应有三种:一是以内涵发展为特征的办学模式,二是以外延发展为特征的办学模式,三是以内涵和外延并举发展为特征的办学模式。异地办学是高校办学的延伸,是以内涵和外延并举发展为特征的办学模式,它具有前两种办学模式的某些长处,同时也克服了前两种办学模式的部分短处。异地办学既能迅速扩大规模,又能兼顾基本质量,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今后持续扩大规模时可供选择的有效办学模式。

3.异地办学是适应高校扩招的一种办学模式

扩招给高校带来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办学空间已经达到了全面饱和的地步。异地办学可以扩展学校的办学空间,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缓解扩招给高校带来的压力,同时也缓和了供需矛盾。可以说,扩招是高校异地办学的“催化剂”,高校异地办学也正是为了适应扩招的需要。

4.异地办学是高校内部改革的一块试验田

创新、改革是高校异地办学发展的生命力。全新的环境使新校区抛开了“母校”积累多年的矛盾,更有利于新校区积极推行诸如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后勤社会化等各项内部改革。与“母校”的改革相比,新校区的改革更全面、更彻底,更具有根本性。同时,由于新老校区同属一校,新校区的改革成果完全可以应用到校本部,促进校本部的各项改革。

二、高校异地办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大学精神的缺失

任何一所大学之所以成其为大学,尤其在于有大学精神的传承。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意识支持和灵魂,她给大学以无形而又持久的激励和熏陶。办学者以大学精神而凝聚出大学形象,学习者因大学精神而时刻受其激励和鼓舞,社会人也因大学精神而对大学以景仰。但在异地办学的校区中,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缺少大学精神传承的根基。

2.校园文化的苍白

异地办学的新校区校园人文环境只处于培育的过程之中,特别是与“大学”之称相符的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的形成,更需要艰辛日久的培育、养护。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均可体会,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陶往往比课堂上所学对其人生意义来说更重要。异地新校区的学生们在缺少学长们的榜样示范和其所营造的文化影响下,如何从中学生转化为大学生,值得认真研究。

3.师资水平的隐忧

能否办好学校,关键在于学校能否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效率工作的师资队伍。面对异地新校区,不能不引人忧虑:异地新校区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科研基地及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能否吸引、留住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任教?因异地办学而将异地新校区更多地安排年轻教师,这样的师资结构对人才培养来说是否合理?异地新校区的学子们到底能见到几位他们久仰的名师、大家?

4.办学设施的忧虑

相对完善、相当水平的办学设施是大学的必备硬件条件。对异地新校区办学设施的忧虑有两点:一方面,数量上新的教学设备、实验设备及生活保障条件能否满足招生规模的要求;另一方面,异地办学设施不应该是原校落后设备的处理场,也不是原校设备水平的重复建设,而应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着眼未来,注重创新。

5.管理方式的困惑

异地新校区内的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上问题成堆。其一,原校区中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能适应新校区的新环境吗?其二,照搬原校区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只能导致低效,甚至于混乱。其三,在管理过程中,能否从思想上做到统筹兼顾?

6.师生交流的匮乏

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重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仅仅只有在课堂上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熟、成功,都少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异地办学新校区中,师生交流的时间难有保证,交流的途径有限,交流的方式单调,交流的内容更难丰富和扩展。

三、对高校异地办学的几点思考

1.能够异地办学的大学应有较高的条件要求

这是因为:第一,异地办学不宜重复这种办学模式,要办出新的特色,要从长远发展考虑,高起点,高投入,使学校符合现代化的要求,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一般大学没有这个基础,如果仓促上马,办起来以后就会成为“半拉子工程”。第二,新校区的教学和管理主要由“母校”负责,“母校”负责配备学校所需管理班子和教师队伍,保证新校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因此,有条件异地办学的大学应是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社会声誉和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管理水平,能够成建制地输出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的重点大学。

2.高校异地办学要注重办学效益

高校异地办学首先要认真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管理成本和学生培养成本问题,要考虑新老校区的资源共享、资源互补问题。要针对新老校区的存量资源进行分析,发挥老大学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掘老校区的潜在资源,以减少新校区投资。

3.高校异地办学要注重创新、改革

高校异地办学的改革创新首先要体现在管理机制上。相对独立、灵活高效、现代化程度高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异地办学的追求目标。专业设置要有为地方服务的针对性、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对“母校”优势专业的继承性,更要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课程安排要与现代人才培养趋势相联系,并在学科内涵上加以深化。同时,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新型设备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如开展网上教学,增加多媒体教学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学环境。

4.高校异地办学要有明确的融合思想

高校异地办学首先要考虑将新、老两个校区融为一体。新老两个校区同是学校的组成部分,虽然在地理空间上相对独立,但在内在精神、软件建设、运作管理等方面仍然是一致的。要将“母校”优秀教学传统与新校区的改革、创新相融合。同时,要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与新校区所在城市的建设融为一体。

5.高校异地办学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早制定有关法规,严格申办的审批程序和异地办学过程中的评估制度,以防止一哄而起的现象发生。

作者系中山大学教科所硕士生

(广州510275)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异地校区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TheStudyofGen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