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 黎
一部200多万字的地方文化史——《安徽文化史》问世了。
这部文化史涉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包括学术、宗教、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史学、地方志、新闻出版、建筑园林、名城名胜、方言、民俗等诸多内容,大体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清后期、民国等8个时期进行论述。
从这部文化史可以看出,安徽地区自古以来,文化精英是相当多的,文化成熟是相当大的,而且颇具个性色彩。
安徽历史上出现过老聃、管仲、庄周、刘安、桓谭、夏侯玄、朱熹、程大昌、郑玉、吴廷翰、方以智、戴震、陈独秀、胡适、方东美等杰出思想家;出现过华佗、王蕃、嵇含、王桢、陈翥、梅文鼎、朱载土育、杨光先、程大位、汪莱、郑复光、汪机、孙一奎、汪昂、吴谦、叶桂、喻仁、汪场宁、侯宝璋、程士范等杰出科学家;出现过曹操父子、张籍、杜荀鹤、梅尧臣、吕公蓍、张孝祥、方岳、戴名世、钱澄之、方苞、刘大槐、姚鼐、吴敬梓、施闺章、梅曾亮、汪静之、蒋光慈、朱湘、田间、阿英、吴组湘、方令孺、苏雪林、韦素园、台静农、张恨水、周而复等杰出文学家;出现过曹丕、吕本中、方回、胡仔、包世臣、项怀述、徐上达、泮茂弘、朱光潜、宗白华、邓以蛰等杰出文艺理论家;出现过何武、李忠兴、桓荣、文翁、周兴嗣、方东树、吴汝纶、陶行知等杰出的教育家;出现过吕祖谦、徐兢、汪藻、王明德、汪有典、吴应箕、张廷玉、夏燮、俞正燮、洪亮吉、张瑞墀、姚莹、马其昶、程演生等杰出的史学家;出现过曹髦、戴逵、曹霸、张志和、崔白、李公麟、丁云鹏、李流芳、程嘉燧、渐江、萧云从、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梅清、石涛、雪庄、汪士慎、罗聘、虚谷、程瑶笙、汪采白、黄宾虹、吴作人、王子云、王肇民、吕霉光、张玉良等杰出画家;桓温、陈搏、张即之、詹景凤、梁山献、邓石如、张琴襄、许承尧、张树侯、范培开、吴芝瑛等杰出书法家;何震、苏宣、朱简、汪关、程邃、黄占、张钧、汪肇隆、巴慰祖、胡长庚、黄士陵、黄少牧等杰出篆刻家;刘世珩、周学熙、刘体信、胡正言、汪孟邹、汪原放等著名出版家;孟汉卿、朱权、朱有炖、郑之珍、汪道昆、梅鼎祚、、汪廷讷等著名剧作家和张曙这一革命作曲家;程长庚、杨月楼、汪桂芬、杨小楼等著名演员。还出现过宗教界著名人士陈搏、大慧宗杲、杜道坚、憨山德清等。
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有过原始法学的创立,道家学派的形成,农家学派的出现,理学的集大成,皖派经学的产生,一直到新文化运动的发轫;有过麻沸散的发明,最早的大型灌溉工程——芍陂的兴修,活字印刷法的发明,《五桢农书》等多种农桑书籍的编撰,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十二平均律的发明,一直到淮南铁路的兴建;有过古代的尊儒兴教、文翁化蜀,书院兴起,一直到陶行知的创办平民教育;有过从徐兢的《宣和奉恢高丽图经》一直到程演生的编撰《安徽通志》;有过从建安文学的兴起一直到桐城文派的独立;有过从曹丕的《典论论文》一直到朱光潜的《诗论》;有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画家曹髦、宋画第一李公麟、姑熟画派、新安画派、宣城画派、桐城画派、直到现代著名女画家张玉良;有过徽班进京,凤阳花鼓流行,黄梅戏兴盛;……
翻开此书,到处花团锦簇,异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
该文化史还从安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安徽文化的五个特点。一是延续性。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从未中断。二是交融性。南北文化在此不断交流、冲突与融合。三是多样性。由于安徽地处江淮流域,淮北地区较多北方文化因素,江淮之间文化风貌兼较多北方文化因素,江淮之间文化风貌兼有南此特征,皖南地区则更多南方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淮河文化、皖中文化与徽州文化三大各具特色的成熟的区域文化。四是安徽文化的发展是早起而中伏,中伏而极盛,有相当明显的早生晚熟现象。五是安徽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积累文化过程中善于“通变”的传统,不断表现出敢于去粗取精地批判,善于兼容并包地会通,勇于自我作古地创新的精神。安徽文化显然是一个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的文化子系统。
《安徽文化史》的出版,对研究中国文化史及中国其他地区文化史,将可发挥其一定的参照作用;对推进安徽当前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内的整个文化建设,将可发挥它的鉴古知今,以古促今的积极作用。
当然,一部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的篇幅巨大的文化史,也难免有其不足之处,如:全书体例不太一致,结构不够谨严,内容有重复之处,各部分呼应也不够好,史料也不无遗漏,而且刊误也非绝无仅有。但总的看,显然瑕不掩瑜。
《安徽文化史》(上中下三册)张海鹏、臧宏、郭因、张秉伦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