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 晋
较往年图书市场的繁荣景象,2000年的图书销售没有出现动辄就上百万册的壮观场面。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图书策划成功的案例值得回味。这种成功在资讯发达和读者冷静的今天更显难得,这些案例也是它们的出版社对近来图书市场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和苦心经营的结果,它们或许会对国内图书业的经营理念有所启示。
《死亡日记》
——2000年最成功、最典型的策划
关于死亡的话题,任何年代都会产生。如果没有新闻点,此类话题总是不冷不热。以往的死亡话题都将新闻点聚焦在死亡事件上,这一次,“榕树下”抓住的是一个普通人弃医就死的冷静心态和体验生命之火熄灭的过程,并由此开始策划《死亡日记》一书,同时培育该书的市场。在陆幼青写日记的这段时间内,出版社借助媒体将有关陆的病情的资讯不断投向社会,报纸也开始选摘《死亡日记》,以社会的关怀和陆对生命的感悟形成的互动效果进一步为图书的出版造势。随着事件的推移和陆病情的恶化,该书的知名度上扬,投入市场的起爆点渐渐形成。陆封笔后,《死亡日记》一上市就形成热销。2000年年终,陆幼青生命终点的到达又将该书推向第二个热买高点。
抛开其他不说,仅仅从图书经营观念的角度来看《死亡日记》出版,无论是从图书资源的开发还是对该书投放市场的培育都是一次精心妙算的成功。尤其是对市场从无到有的培育,使该书的出版稳操胜券。
《哈利·波特》
——2000年图书的一个亮点
借国外畅销书创中国图书市场,并非如“借鸡生蛋”一样轻而易举。不考虑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引进图书要冒“鸡飞蛋打”的风险。
《哈利·波特》闯入纽约时报排行榜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开始了对它的跟踪和调查。在儿童图书序列里,《哈利·波特》创造了一个令成人和孩子都耳目一新的世界。书中文化背景的不同,地域形成的差异,在儿童心理世界的共同认知中,却成了好奇和诱人的因素。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认准该书文化内涵和价值后,购买版权,精心策划,匠心翻译并快速占领市场。在随后的宣传中,《哈利·波特》成了图书销售中抢眼的亮点。
《一只绣花鞋》
——准确的目标读者群
一本以广大读者为目标读者群的书,很可能因其目标过泛,在内容上无法适合不同读者的需要,而被各阶层、各年龄段的读者抛弃。《一只绣花鞋》的成功,选择读者群的准确是关键因素。
《一只绣花鞋》是反特题材的小说,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风行一时,其内容、情节、时代都同今天有较远的距离。它的读者群体是那些经历了“文革”时期的30、40岁左右的人们。
当年的手抄本变成今天的图书,已经不再单纯是重叙那个年代惊心动魄的故事的行为。在购买书的读者心里还怀揣着这本书连带着的时代的记忆。《一只绣花鞋》的出版所引起的热购现象,可能不仅是一种购书行为,有人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准确的定位和对经历手抄本年代的读者群体的心理关注是该书成功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