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的人文特色

2001-04-27 11:28张福旺
人民教育 2001年10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人文作文

张福旺

地处农村的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是首批被市教委批准建设的高中示范校。与其他争创示范校的学校相比,杨镇一中是惟一的一所农村学校,她能进入此行列,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十年来杨镇一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学科教学特色。

深厚的人文底蕴

杨镇一中有着悠久的文科教学传统,建校四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人文学科的教学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社会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制片人,艺术团体中的演员有几十人都是该校毕业的。

学校拥有一批人文学科造诣很深的教师:“文革”前的刘光民、许骅、吴西果、汪智等;“文革”后的李媛、党西伦、刘沛兰等;现在的刘振华、陈永林、李永茂、刘婧等。他们既懂诗词歌赋,又严于自身修养,在校园里塑造了很好的人文氛围。

解放以来,杨镇地区一直处在农村改革的前列,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具有丰厚的农村创作资源。作家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刘厚明的《箭杆河边》以及当代作家王恩桥、乡土作家高国镜的许多作品都从这里取材。在杨镇一中的校园内,有古老的银杏树、具有传奇色彩的“龙井”以及为古庙见证的碑林,这些都是文学创作的极好教材。

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深入思考

为什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杨镇一中有着自己的思考。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但有很多难题光靠科技是不能解决的,诸如环保问题、伦理问题、战争问题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越发展,对人的生存环境负面影响越大,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只能靠人文科学。这是社会发展、人类全面进步的需要。

从人的发展来说,如果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相分离,就会出现两种畸形:一种是只懂科技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另一种是不懂科技,侈谈人文的“边缘人”。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有不同的一面,但更有相同、互补的一面,二者缺一不可。

思想道德情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等这些思想道德的主要内容,虽然属于心理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的范畴,但如果从文化学的角度去考虑,它实际上属于人文学科。在今天德育较薄弱的背景下,人文科学不正是它良好的载体吗?

因此,虽然人们集中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发展的中心转向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学生科学素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杨镇一中的校长和教师们却觉得,万万不可因此而忽视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

改革思路与措施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需要对学校的人文学科进行大胆改革,入手点在哪里?方案如何制定?

校长杨春江对大语文观的发祥地进行了考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进行论证并派教师到外校、外地取经。1998年,杨镇一中提出了人文学科的改革思路,这就是,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思想,以语文单科改革,特别是作文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背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人文学科课程结构改革为基本方法,以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宗旨,进而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特色目标。

与此相应,杨镇一中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改革措施:

1.构建四板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全校性的公共课程,固定有序。这一板块课程主要包括写日记、背诗词、唱中外名曲,知晓国内外大事,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内容要求。

基本功课,各有专攻。每个年级根据学龄特点,规定一两门基本功课。比如:高一的口头表达,高二的辩论、评论。

校园文化课,异彩纷呈。展窗、报栏、广播、电视、校报校刊,有声有色: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并井有条;文艺宣传、业余社团,红红火火。

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各领风骚:在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中,歷史学科牵了头:让学生学习、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教育中,外语、地理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教育中,政治学科当了主角:以陶冶高尚情操和审美修养为主要目的的文学、艺术、审美教育中,音、体、美学科担了纲;以加强文明礼仪和公民素质教育的养成为宗旨的教育中,行为心理课做出了贡献。

2.组织人文社团,构建校内新闻媒体,多种形式开展人文学科活动课。

为使“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特色目标得以实现,学校组织了业余人文社团“毛毛草文学社”和“杨镇一中百灵艺术团”,“百灵艺术团”下设“铜管乐队”,该乐队已被纳入北京市金帆艺术团管乐十一团。

除此以外,还出版了两报:《学习方法报》和《新新文学报》。前者为周报,面向全国发行,为师生施展文学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后者向全区发行,是文学爱好者练笔的好园地。另外还有《杨中人》和《银杏树》两种校园刊物,分别是展示教学成果与提高人文素质的沃土和共青团员的文化天地。

杨镇一中校园电视台和杨镇一中广播电台以及上联因特网的校园网,都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好课堂。

3.建立作文实验室,构建作文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历来是重讲读,轻写作,这种指导思想不可避免地给作文教学带来随意性和无序性。

传统的作文教法中,一向是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素材的积累和思路的开拓,其根本缺陷在于作文教学没能解决“如何写”与实际存在的“没的写”之间的矛盾。因而造成作文的“千人一面”“千文一腔”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镇一中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让学生有的写”这一根本问题上,制定了“写作能力分段训练”改革方案,分年级、分学段设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重点、内容和方法。同时在实践中,语文组教师编写出版了作文改革校本教材:高一的《观察和表达》与高二的《分析与表达》。

为了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理科“实验”的思想引入作文课教学,杨镇一中建立了作文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内四周配备图书、报刊1万余册,同时装备数字投影仪、计算机、录像机等现代化电教设备。

写作的兴趣始于视听的冲击和心灵的感染。杨镇一中的作文课,一一般是先放一段短小精彩的录像,使师生感悟形象,心灵受到感染。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叫做创设心理氛围,调动师生情绪,师生共同入境。当教师和学生都融进了作品所描写的情境之后,通过充分交流,相互激趣产生灵感,创作激情油然而生。

作文教学实验室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使作文教学内容科学化,突出了教学过程的艺术化和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化。新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主观感受得以表达,内心情感得以流露,个人智慧得以展现,作文课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这项改革措施,结束了作文课枯燥无味、生搬硬套的历史,开创了作文课成为欣赏、享受课的新阶段,从而实现了“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目的。

4.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学科活动。

杨镇一中每年都要对人文学科活动进行总体规划,每年的4月举办校内作文竞赛;5月举办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竞赛;9月举办高一、高二年级的辩论赛;10月举行影评、剧评比赛,各类人文学科的人才正在健康成长。

丰硕的成果

在人文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杨镇一中人文学科的优秀生脱颖而出。1993年,徐春霞同学以全区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99年,杨镇一中校电视台台长罗月同学再次以区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2000年,校军乐团长笛演奏者杨迪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这些都很好地印证了杨镇一中人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培养多样性人才方面,杨镇一中也有优秀的表现。2001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柴华北,在杨镇一中曾是活跃的文艺爱好者、校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经过4年的深造,现在成为中央电视台“早安中国”节目的主持人,深受观众青睐。

毛毛草文学社的社长张勤,始终遵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宗旨,文学素养迅速提高。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数篇文章,著名作家浩然曾欣然为她题词:“愿张勤快快成长”,并高兴地称她为“小作家”。

杨镇一中的人文特色,已得到社会的认可。现在北京顺义区20所中学业余文学创作蓬勃发展,各校都成立了业余文学社团。“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研究会”秘书处现也设在该校。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人文作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