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芳 李石纯
他来自川西平原的一个农民家庭,虽年过花甲,却有着年轻人般的朝气、活力及干练,更有着学者的儒雅、博学及智慧,他就是北大附中校长、现任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长赵钰琳。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就中学教育的育人模式问题和北大附中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对赵钰琳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赵校长,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育人模式问题的?
赵钰琳(以下简称赵):任北大附中校长之前,我是北京大学生物系的教师,担任生物化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我的教学对象基本上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曾是各中学的尖子生,学习成绩很优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学生存在“两强两弱”现象,“两强”即基础知识强、考试能力强,“两弱”即创新精神弱、实践能力弱。我还对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40多名出国留学生做了调查,他们在国外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模式及教材内容(无论大学还是中学)一定存在某些问题,应当着手改革。基于这种看法,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编写了一套大学化学教材《现代化学基础》,这套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方法,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便于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担任北大附中校长后,我有机会经常接触国外知名中学的校长,并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考察,更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育人模式的滞后及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制约作用。
记:有人认为教育领域不存在“模式”问题,认为所谓“教育模式”本身就是束缚人的东西,因而它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赵:我认为无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教育模式无疑都是存在的,也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运作。这些年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比较多,如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等。第三次全教会以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法多了起来,应该说,“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教育模式,因为大家比较公认“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提法较之“教育模式”的提法只不过在含义上更加鲜明而已。“人才培养模式”或“教育模式”是总概念,它还包含若干子概念,如“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另外,对于不同的教育阶段,教育模式的提法也应有所区别。中学教育阶段还谈不上出人才,只是为出人才打基础,重在全面育人,所以,这个阶段提“育人模式”比较合适。我认为“育人模式”就是教育教学诸要素的内在结构和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之下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简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育人模式是手段,是杠杆。对一所中学来说,应该在党和国家宏观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在宏观教育模式的统筹之下,努力构建适合自己校情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模式,否则,宏观教育思想和宏观教育模式将无从得到落实。
当然,我们不能僵死地去理解育人模式,事实上,育人模式是个相对的、开放的、动态的东西,它是由教育教学诸要素决定的,而教育教学诸要素又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教学诸要素的变更尤其是育人目标的变更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更新。
记:您认为我国中学教育在育人模式方面目前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赵:首先,教育目的观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做法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恐怕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某个学校某个部门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考试分数固然有其公平的一面,但也有压抑学生个性、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及使学习方式单一化的一面。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有必要在小范围内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做改革实验,也有必要给招生单位一定的自主权。
其次,全面育人、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思想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塑造。单纯重视传授知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考试成绩是检验教与学的惟一标准,应当说这种模式有它合理的一面,但存在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的一面。弊端是传授知识不能少而精,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即便就传授知识本身而言,目前也存在较大缺陷,如注意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对其综合性却注意不够:重视传授知识的结果,忽视传授知识产生的过程,等等。这样做势必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整体、系统的思维结构,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最后,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学校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的改革受到中考和高考的制约,很难做到少而精、精而优,尤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记:与西方发達国家相比,我国近现代以来创造性人才与创造性成果偏少、创造力偏低,您认为与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吗?
赵:应该说有密切关系。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从教育领域自身出发去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便不言而自明。所以,目前党和政府倡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记:一般来说,中学阶段重在打基础,在这个阶段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否有些不切实际?
赵:中学阶段的确要注重打基础,但仅仅注重打牢知识基础是不够的,还要注重打牢创造性能力发展的基础、健全人格价值取向的基础,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基础中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14岁以上的青少年已基本具备成年人的智力水平,且在各方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而,有必要也有可能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当然,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搞什么发明创造或出多少成果,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及必要的动手能力。
记:作为一所全国知名中学,北大附中在育人模式上也存在问题吗?
赵:北大附中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拥有与北京大学的特殊联系,拥有优秀师资与优秀生源等方面的优势。建校40多年来,无论在升学、国际国内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制作、小论文、小发明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对北大附中来说,升学率是不成问题的,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是不成问题的,而且,北大附中历来具有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如何有效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很显然,过去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育人模式是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因此,我们必须寻找新的途径与方法——构建新型育人模式。
记:北大附中构建新型育人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赵:总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还提出了学校自身“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北大附中的办学目标为:1.把北大附中办成国内基础教育界具有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有示范功能的一流名校。2.把北大附中建设成英才的摇篮、名师的沃土、科研的基地、辐射的中心。3.力争在21世纪初跨入世界一流名校行列。北大附中的培养目标为:1.为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组织才能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2.为重点大学(特别是北大、清华等)输送一大批基础知识宽厚、思想活跃、人格健全、可持续发展,并有创新意识和爱国精神的优秀学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北大附中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之下构建其新型育人模式的。
记:您能概述一下北大附中的办学模式吗?
赵:可以。“德育为首,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础,高素质为目标”是北大附中的办学模式。北大附中集中了一批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智力素质较好,基础知识扎实,且承传北大传统,具有一定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有较强的自信心与进取精神。但他们也有他们的弱点。我们在一项调研中发现,这些学生在理想信念、政治思想、文明公德、价值观念、合作精神和学习目的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如何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信念、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等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决定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提出必须以“德育为首”。对中学生来说,培养能力是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可持续学习能力,指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素质和能力的转化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素质高对应能力强,素质全面对应能力全面,智力素质高对应认知能力强,等等。可见,素质高才可能能力强,所以,我们提出应以“高素质为目标”。
记:您所说的“高素质”包括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吗?
赵:当然包括,对中学生来说,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扎实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办学模式里特别提出“知识为基础”。我们所说的“高素质”还包括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内容。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基本实践能力,而且要求形成良好的人格,这就是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责任心以及意志、毅力、情操、健康心态等。健全的人格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素质的最高层次,也是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记:北大附中是如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呢?
赵:北大附中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16字原则: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四重一主”原则上:
“四重”包括:1.重基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这是北大附中的优势,把基础知识打扎实了,学生终生受益,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把学科的基础知识讲好,要深入浅出,少而精。2.重能力——上面提到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将来能否有创造力的关键。3.重特长——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兴趣、特长和潜能,这是学生将来有所作为的切入点,千万不要湮没和扼杀。4.重发展——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谓“一主”,指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指学生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成长和发展。
教学模式涉及到每一门课、每一堂课、每一个班的教育教学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教无定法、教有良法”的总法则,鼓励教师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近年来,北大附中有特点、高效率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比较突出的有“探索导学,自主解决”的教学法、“宽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激励教学法”“感染·影响·激发·疏导”的班主任工作模式等。
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重点,我们努力使课程结构趋于合理,努力使教学内容少而精、精而优,这就必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风范提出更高的要求。北大附中有一名姓刘的数学教师,被学生冠以“留(刘)四题”的雅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刘(建业)老师上数学课留作业每次不超过4道题,一般是2~3道题。虽然作业量减少,但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原因就在于虽然学生的负担比较轻,但刘老师在精讲上下了较深的功夫并做到精选习题,学生虽然做题少却做到精做。每一单元学完后,他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串(串讲),把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加以分析、总结、提炼,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由少而精,达精而优,学生的负担自然就不太重了。
记:您认为北大附中构建新型育人模式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赵: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自古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一所学校若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型育人模式。北大附中有一批学者型的名师,他们为学校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治学严谨、教学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致力于教材、教法和课程的改革,教学研究风气浓厚。
记:北大附中的育人模式有哪些相对稳定的特征?
赵: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面性特征:指确实关怀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达到他应该达到的水平。近年来,北大附中通过改革学校管理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多种活动中心、建立家长学校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全面發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与条件。2.主体性特征:指学生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指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指采用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品格。3.实践性特征: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建立深入、广泛的联系。这里所说的“实践”主要是指具有教育价值的,面向社会、接触群众、联系实际的各种校内校外活动。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学阶段来说,应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势利导,减轻他们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心理压力,这样才有助于他们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创造能力的早日形成及创造性成果的早日出现。北大附中的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在总结历年招收全国理科实验班经验的基础上,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每年招收一个北大、清华衔接实验班,并酝酿创办四年制高中,目的就是希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探索一套新经验。4.开放性特征:从纵向意义上看,构建新型育人模式必须紧扣时代前进的脉搏,要不断调整、改革与创新:从横向意义上看,构建新型育人模式应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近年来,北大附中发扬传统,锐意改革,紧随社会发展与经济转型的步伐,不断调整、改革自身的育人模式;同时坚持“开门办学”的方针,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十多所知名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并充分利用国内的教育资源,与全国二百多所知名中学互通往来,还与全国有关高校、科研院所、部队、社区等建立了一定联系。5.可操作性特征:育人模式是对学校教育过程、教育结构和各种学校教育行为方式一般特征的概括与抽象,因此,它必然具有相对稳定与可操作的特征,包括具有可操作的规则、可操作的程序、可操作的检验标准等。
记:您认为北大附中的育人模式已经比较完善了吗?
赵:远不能这样说。我所介绍的北大附中“德育为首、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础、高素质为目标”的育人模式既是对北大附中近年来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的一种描述,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说是我们对未来事业的一种构想,是否成功,是否完善,还有待时日与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