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

2001-04-27 11:28徐锡安
人民教育 2001年10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生产力素质教育

徐锡安

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和现实性,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将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作用和影响。首都教育战线的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要全面准确地领会“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身体力行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和“三个代表"精神上来,统一到加快首都教育现代化进程上来,深学真做,努力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一、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在提高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素质方面的历史责任,以实际行动体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他们的素质水平影响着未来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需要进一步承担起对全体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责任,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党在基础教育领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推动的新形势下,一方面,我们迫切需要直接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知识创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传播方面的基地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同样迫切需要中小学教育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可以说,基础教育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第一动力源。当前,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科技创新素质基础,是我们党在基础教育领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职责。

作为基础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在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方面的历史责任,以实际行动体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挥基础教育智力支持的奠基作用,尤其要重视基础教育在推进首都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的先导作用。实践证明,能够发挥这种奠基和先导作用的基础教育应有的标志是:方向正确,结构合理,供给充分,行为公正,秩序规范,质量优良,形成学习化的环境和终身教育的基础。与此相对照,我们还存在着不少差距,还有不少应试教育的倾向,必须站在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高度,深刻反思、深化改革,用实际行动履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职责。

二、充分认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身体力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领域,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也是先进文化的奠基工程。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教育,就要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全体国民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人民革命文化传统和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对全体受教育者施教。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宗旨与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的20多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从本质上看,依据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就是在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教育。当前,要重点抓住推进课程教材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按照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基础教育的一項紧迫任务。

基础教育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充分认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身体力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坚持用人类优秀科学文化成果教育人,武装人,激励人,把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育人工作的重点。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完善自身、提高素质的楷模。我们必须消除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负责任、不讲奉献、敷衍正业高价补课等不尊重学生、有违师德、有伤文明的不良风气,这些问题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妨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损害了本应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教育事业的形象。

三、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深入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教育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对各类教育的需求,持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力求新的进展与成效。

当前,从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的教育需求出发,需要重点解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保障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也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水平,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未来几年、十几年之后,新一代公民的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如何,他们承担的首都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今天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基础教育。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迎接未来的挑战,是世界性的课题。近些年来,不少教育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基础教育改革力度,以保持本国人才培养质量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比如美国,克林顿和布什,先后对基础教育采取什么措施提出过非常明确的要求。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主持制定《俄罗斯国家教育学说》,反思“近十年内国家教育遭到了重大损失”,要求“改变国家教育政策的方向”,重新强调“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创新才能和个性全面发展教育”和“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其用意就在于通过改革基础教育帮助国家“走出危机”。在我国,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础教育上去了,就可以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基础教育上不去,国民素质提高就无从谈起,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难以得到保障。应当认识到,基础教育与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我们要从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发,时刻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切关注、深入研究并优先解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积极扩大优质高中的教育资源。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集中表现在对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强烈渴望上。在义务教育中应当合理调整布局,发展优质教育;办好每所学校,促进均衡发展;理解择校需求,规范管理秩序;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即在布局上,在质量上,在公平秩序和加大投入上都要采取有力措施。当前,要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有关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尽快减少义务教育领域公立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义务教育性质本身的要求,也是依法治教的原则。“九五”期间,随着北京市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教育投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北京不同地区之间、地区内部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还是较大,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较突出。市、区(县)政府要把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协调发展作为政府职责统筹加以考虑。市级政府主要解决区县之间的差异,为条件较差区县提供支持,以达到全市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区(县)政府要致力于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配置,从而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就全市而言,发达区县也要采取措施促使公共资源发挥更多的辐射、服务和支援的作用。我们还应积极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九五”期间,北京市已经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0年,高中在校生17.9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市民的需求,我们将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规模为重点,坚持效率原则,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合理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要通过融资、撤并、跨区县办学等方式,更加有效地扩大与盘活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到2010年,全市优质高中教育发展规模要基本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实现优质高中占到70%以上的承诺。要进一步规范教育秩序,推进教育公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需要经历一个积累条件、逐步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应该积极开拓、加快发展,又需要及时制定并实行有关政策与制度,严格教育管理,规范教育秩序,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充分供给要靠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短缺也不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要做到满足各类合理需求的供给。要做到教育公平,尤其义务教育阶段应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对一些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推动学校建设,而且做到执行政策公正,管理行为规范,就一定可以稳步实现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和优质教育的发展目标,这样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第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育人质量。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教育就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質教育:全体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教育事业的长期实践中,一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要结合时代的变化去丰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理解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江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他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是对素质教育目标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进一步注重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注重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注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验,注重对广大师生进行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注重通过学校内外的一切教育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要抓住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新的突破。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包括加快推进课程教材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等。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应该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育,推行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

总之,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用更大的气力来努力学习、身体力行。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贵任心、紧迫感,投身于实践“三个代表”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十五”目标,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实现“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生产力素质教育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来不及生产力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也谈素质教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