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霖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主要在<资本论)中完整地表述出来。它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革命和建设能否取得胜利,主要取决于党所遵循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是否符合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通过学习(资本论),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会被更先进的社会主义所取代等一系列问题,从资本主义这一反面加深认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同时,通过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理解、认识和体会,提高了运用邓小平理论酌自觉性。下面,仅就<资本论)中“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结合邓小平理论浅谈体会。
1生产关系要适应经济基础
“所谓的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这些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资本论·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就是说,分配关系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它只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我们知道,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一部分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贫困。以上这些情况都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逾越的社会历史阶段。任何忽视这一客观事实的做法都是危险的、有害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大跃进的做法之所以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就是因为当时的做法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事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中,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如些巨大的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我们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措施都能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这一客观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措施,并在这一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稳步地前进。生产关系这一上层建筑一定要和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一不可主观否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2分配关系要促进生产力发展
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分配关系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来建立,并且要起到促进生产力发的作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不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知道,我国现有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它的分配制度必然是要适应这一“经济格局”的发展,能起到推动它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所以,我从为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以其它分配方式为辅的分配制度基本上能够适应这一要求,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各种经济成分,特别是公有经济成分的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维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保证其社会主义性质。《1)社会主义分配关系起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构成相一致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既可以保证广大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按照他们的劳动成果来分配消费资料,从而保证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又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劳动能力,从而使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另外,按出资额(按股份》分配的分配方式有利于筹集社会的闲散资金,使分散的小溪流能够汇入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历史大河之中,扩大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来源。同时,在混合经济中,占主体的国有经济可以通过控股方式控制比本身大得多的经济规模,这正是壮大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有力证据。还有按科技入股分配的方式进行分配,可以吸引科技人才等积极因素加入社会主义建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这一点,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各国纷纷进行以经济、科技为主要因素的综合国力竞争这一国际大环境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现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就是我们国家贯彻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重要措施。21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可以起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作用。有人担心,实施按资分配这一分配方式会使资本主义因素扩大,进而会妨碍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我队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是多余的。因为我们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是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前提之下的,亦即是说,按劳分配占统治地位,而按资分配只占有辅助的、补充的地位。在国有经济或混合经济中,国有资本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公有经济不仅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通过发展,会在质上占有优势。在这一前提下,私有经济无论是如何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只能是处于次要的辅助、补充的地位,只能为公有制经济服务。可以这样说,在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前提下,私有经济越发展,越能够起到为公有制经济服务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公私相得益彰的良好互动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㈢社会主义分配关系适应了改革开放形势需要,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大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了对外开放的战略,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局势。许多外资、合资企业在我国的政策引导之下,进入到我国,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这些外资、合资企业进入我国,势必要求按照股份或出资额的多少来进行利润分配或分红。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并且是一个对我们很有益处的因素。所以,要留住这些外合资企业,并且要在我国的政策引导之下有计划地扩大引进外资的规模,这就要求我们的政策要适应这一状况,实行按资分配方式,招商引资,壮大我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综上所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分配制度是完全正确的,它一定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