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灼热若踩燔炭案

2000-06-13 23:50樊凤娥宋京英
中国针灸 2000年3期
关键词:肾阴委中太溪

●樊凤娥 宋京英

吴×,男,64岁,干部。

1998年11月7日就诊。

主诉:双足底灼热如踩燔炭2月余,伴头晕少寐,腰膝酸软,口干不欲多饮,饮食尚可,二便调。曾服中药数10剂及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片等药,头晕等全身症状略有减轻,但双足底灼热未效。刻诊,时下已进入深秋,患者双足裸露,自述每日将双足蹬在墙壁上或浸泡在凉水内才感舒适。查体:体温36.7 ℃、血压160/96 mmHg。患者呈焦虑面容,神清语晰,心肺(-),四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扪及双足底无灼热,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各项均正常;血胆固醇7.1 mmol/L、甘油三酯1.9 mmol/L;血流变检查:血浆粘度1.56 mpa.s,红细胞压积49.03%,舌质红绛、少苔,脉沉细数。诊断:足底灼热证,辨证为肾阴不足,虚火内炽。治宜益肾填精,滋阴清热。治疗以取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足太阳膀胱经为辅。取穴:太溪、委中、涌泉,均取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取伏卧位,先取太溪穴,用补法;继取委中穴,用泻法;再取涌泉穴,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后针下均有上下窜麻之感觉。留针4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针刺1次后足底灼热和全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针刺7次后,仅感足心热,后将委中、涌泉二穴,交替使用,每日仍取太溪穴,共针刺12次后,症状基本消失,仅有午后足底轻微热感,继用上法治疗5次,症状皆除,随访半年无复发。

如上法又治疗2例足心灼热者,均获痊愈。

按语:足底灼热为肾阴虚,虚火内炽所致。取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输穴,是肾之原气输注的地方,可养肾滋阴;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又名血郄,善泻血分之热,亦可泻阴分之热,故取委中主泻足底之热;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为滋肾清热之要穴,主治足心热。根据《灵枢·终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故先补太溪而滋肾阴,后泻委中而清其热,涌泉穴平补平泻,既滋肾阴,又泻其热,亦属表里脏腑配穴法。三穴相辅相成,使其肾水得滋、余火有制,阴阳和调,则足底灼热之症可除。

山西041000临汾地区卫生学校樊凤娥

临汾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宋京英

(收稿日期:19990808,成平发稿)

猜你喜欢
肾阴委中太溪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温暖手脚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
补肾的法宝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