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才
感冒为百病之首,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冬、春两季多发。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身体免疫防卫机能降低,时自然界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减弱。风寒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首先侵犯肺脏,出现怕冷、发热、咳嗽、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咽痒、头疼、身疼等一系列症状。
风府、风池、风门是三个防治感冒的重要腧穴。风府穴在后项部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单穴),风池穴即在风府穴旁开约2寸处凹陷中(双穴),风门穴在上背部第:胸椎(肩背正中最高椎骨之下两个椎骨)下旁开1.5寸(双穴)。三个穴位的名称都有一个“风”字,寓意风寒之邪极容易由此侵犯人体。反之,从防治疾病的角度出发,此三穴均有祛风散寒、宣通肺气的作用。在三穴施行灸术,可防治风寒性感冒。收效甚佳。
1艾务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距皮肤约2厘米高),每穴温和灸5分钟左右,以穴处感到温热舒适为度。轻者日灸一次,重者日灸2~3次。如预防感冒,则每日一次,连灸3~5日。
2艾炷隔姜灸:切生姜一块,厚约2~3厘米,用针穿孔若干,置于穴上。另将艾绒做成如枣核大小的圆锥形,放在生姜片上。从史绒顶端点燃,燃完一个,即为“一壮”,再换新艾炷续灸。每穴每次3~5壮。轻者每日一次,重者日灸2次。
3温灸器灸:用各种防病保健的温灸器在三穴上轮流施灸。每次每穴5~10分钟。风府、风池二穴施行小面积点灸法,风门穴施行大面积片灸法。已病可治,未病能防。
4电吹风灸:用市售电吹风的热风对准穴位施行“吹灸”。每次每穴5~1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自觉温热、舒适、微微出汗为“度”。
上述灸法一般应遵循先上后下的原则,即先灸风府、风池穴,后灸风门穴。灸风府、风池穴时,注意保护头发,且火力不宜过大,时间不宜长久,以防灼伤颅内延髓。灸风门穴时间可适当延长,以局部皮肤发红,甚至出汗为宜。风门穴也可以施行皮肤针叩刺或拔火罐。风门穴拔罐左右各一,火罐拔在穴上固定不动,留10分钟左右取下,称为“坐罐”。若事先在罐口涂抹少许油类润滑剂,拔上后可手扶罐具以风门穴为中心作上下垂直移动。上移经过第一胸椎下旁开1.5寸的大杼穴,下移经过第三胸椎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此两穴也都具有防治感冒的作用。若加拔大椎穴(肩背正中最高椎骨下),疗效会更加显著。
(编辑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