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苏三山:风波之后

1999-02-10 08:32
财经 1999年10期
关键词:江阴市实业生产

苏三山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只被暂停上市的股票。

1998年9月12日,苏三山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已连续三年发生亏损,按规定自9月14日起暂停上市。作为江苏省第一只上市的股票,苏三山为保牌而进行的重组工作据说得到了江苏省特别的重视。而苏三山也真的“不负众望”,截至8月底公布的四家公司的中报显示只有苏三山成功地扭亏,每股赢利5厘。当然,此时的苏三山早已更名为振新实业。

记者在江苏昆山市苏三山公司见到了公司的副总顾铮镐。他现在的职责虽不是“守摊儿”,可看起来与双鹿的黄博和差不多。苏三山在1998年已基本停止了化纤生产,主要生产设备已经全数对外租赁。由于没有了主营生产,公司也只剩下了一个“壳”。

顾铮镐现在也没搞清自己的身份在振新入主苏三山后有没有改变,原因是振新对苏三山原有工作人员如何安置至今也没有拿出一个明确的说法,换句话说,他上不上班都一样。据顾的介绍,目前振新实业对原化纤厂职工发放70%的工资,但这七成的工资究竟能领到什么时候,工人们将何去何从,始终是悬在心头的一个疑问。于是,振新实业在苏三山人员安置上的“不积极”引起了苏三山员工的强烈不满。就在今年2月份,员工中开始流传春节后振新将不再发给苏三山员工工资的传说。终于在此后的某一天,四五百名冲动的工人们把振新派来主持工作的新任总经理颜祖荫团团围住。这种局面维持了一天多。

所幸的是这种事情可能再也没有发生的机会了——振新实业的总经理再也不用到昆山来了。目前,振新实业的厂房车间、生产设备以及公司的管理人员全部在公司注册地、离昆山200多公里的江阴市。

还未到振新实业所在地江阴新桥镇,老远便看见在一座鹤立鸡群般的高楼顶上很显眼的阳光集团标牌。在距离阳光集团办公大楼不远的地方,记者找到了振新实业的厂区。江苏振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江阴市振新毛纺织厂,是阳光集团的成员企业,截至1998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3亿元,净资产1.4亿元,1998年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为9%。

阳光集团公司在全国毛纺织业中生产规模、产量和销售量均居首位,其控股的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刚刚在沪市上市。目前,振新实业办公地仍在阳光集团,但据振新实业董事会授权代表张华介绍,这只是暂时的。振新实业现在的主营是羊绒、兔羊绒和一部分精纺呢绒的生产。振新实业背靠阳光集团,借助阳光的销售网络,产品销售表现良好。

张华透露,振新计划不久申请将公司股票简称由PT苏三山更换为PT振新,使之“名副其实”。

关于PT的研究报告之三

苏三山是我国证券市场第一家因三年连续亏损而被暂停上市的公司,造成苏三山连续亏损的内在原因是经营管理不善。为解决这一顽疾,必须对苏三山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全面重组。外在原因是其主营化纤产品的设备规模属于被淘汰的小化纤之列,必须通过资产置换才可以换出原低效甚至负效的资产,同时换入优质资产。作为当地的“面子”工程,此任务落到了江阴市振新毛纺织厂的身上,1998年12月23日苏三山与振新毛纺织厂进行了整体的资产置换。

急促的资产重组并未能使苏三山1998年实现扭亏。而从公司1999年中报可见,重组后的苏三山经营规模仍然偏小,1999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4875万元,实现净利润77万元,刚好完成扭亏任务,同时还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带有解释性说明的“审计报告”。截至1999年6月30日,苏三山仍涉及6起经济纠纷,涉及诉讼标的人民币逾1800万元,期末每股净资产为0.785元,在四个PT公司中属最高。公司下半年能否继续保持微利状态还是个未知数。

猜你喜欢
江阴市实业生产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