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智霞
大学语文课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的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中,语文课以其基础性、思想性、工具性、知识性、文学性、社会性等多元性质越来越被高等学校和整个社会重视。但是,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大幅度的提高,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仍然在困扰着我们。当一门课陷入教学低效的境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感到无所收获,就会极大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整个教学活动成为恶性循环,这门课程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或名存实亡。大学语文课在目前的理工科高校还是一门新课程,要让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把教学质量作为它的支点,让语文课堂浓郁的文学气氛紧紧吸引理工科学生。
一、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因素
我们认为,影响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效果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维能力,是影响大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纵观大学前语文教育,在思想和语言两方面,往往偏重于语言学习,尤其偏重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和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训练。这种十几年一贯制,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认为学习语文等同于学习语言,认为大学语文不过是中学语文的翻版或延续。学生的作文基本是这种情况:大多数文章观点正确、结构严谨、词汇丰富、语言流畅,乍看似一篇好文章,但仔细揣摩,却缺乏新意,少有回味;还有小部分文章或因思想贫乏,导致语言干瘪,或纯属语言自身问题。在日常的课文学习中,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表现为大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边听边记笔记,不能多角度、多方位地阐述自己的主张、见解,课堂上或是鸦雀无声,或是答案种类单一。以上种种现象说明,应该强调思维能力的训练。鉴于此,大学语文教师应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努力方向。只有思想清楚了,才能增强逻辑分析能力,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只有思想深邃,才能理解名家名篇平凡语言背后蕴藏着的深刻的内涵。开阔的思维空间,不仅有助于语文学习,也是其它专业学习不可或缺的。思路的宽广,能见别人所未见的问题,发别人来发的语言。任何人都是有了思想,然后才有表达的欲望和创作的激情,历史上的大家之作,无不是有感而发。只有在思想支配下的语育,才能如疱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
2.标准普通话,是大学生语文学习不可忽视的问题
早在50年代,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把文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提出了推广普通话的任务。1997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布署一年的工作时指出,语言文字工作应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充分发挥新闻媒介和出版物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示范作用,促进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可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这项工作的基础部门,高校更是责无旁贷。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种方言并存,大学语文课堂上,你会领略到;阻国各地的方言集锦。如果说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学生,普通话中夹有方言,那么广东、福建等地同学的所谓“普通话”,可称得上是粤语或闽南话中夹杂着个别的“普通话”。大学语文注重口语训练,一些同学的非标准普通话既令其它同学费解,又容易使自身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不愿课堂发言,很少与同学交流,放弃了许多锻炼口才的机会,长此以往不利于发展健康的性格。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机会让同学讲普通话。然而,也许是受“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影响,许多同学一回家乡,又重操乡音,课堂上的努力付诸东流。让这些同学操着如此“普通话”走上社会,我们学校就失去了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二、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质量的思考
思维能力和标准普通话是大学语文教学低效的两个基本因素。为此,在教学中也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普通话的问题尤其应该形成一种氛围。除了须有某些硬性指标要求外,可用普通话大赛等方式,在校园中兴起说普通话为荣的风气。
1,加大阅读量,开阔知识面
积累知识的途径很多,但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办法。在教师授课时,结合课本,指导学生读一些课本以外的名家名篇。读书时做到“泛览”和“精读”相结合。“泛览”是要博采众家,取其所长,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但光是“泛览”还不行,还应该把它和精读结合起来。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博览群书,既能增长知识,又是思索的过程,同时为演讲和写作准备大量素材。多种风格的作家作品,有助于激发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启发他们的灵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2.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现代语文涵义包括了听、说、读、写多种能力,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语言表达不仅让方言区的同学练习标准普通话,同时语言表达也是一次口头作文的过程。随着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日益普及,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社会活动的基本技能之一。口头表达要求同学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在较短时间内,用标准流畅的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演讲是更高层次的。演讲训练是思想和语言的结合,也是体态语言较好的练习方式。在这种练习中,要鼓励同学积极参与。须知,即使世界闻名的演讲家也并不都是天生就口齿清晰、声音宏亮、语言流畅、出口成章的。只有反复练习,在练习中找出缺点,不断改进,才能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突破。
3.加强应用文体的训练
在理工科大学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满,尤其是公文等应用文体。应用文在实际工作中,用途虽广,但在原来的写作训练中却很少涉及。因此,在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应用文体的训练是不容忽视的,且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受了严格的基础写作和基本文体的训练,大学写作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应用文;在大学里,许多同学要写总结,写自荐信,却苦于不知从何下手,这种实用性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可结合实习写调查报告。这种练习,学生有真情实感,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调查中,经过搜集材料、分析研究、调查讨论,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增强了社会活动能力;又写出有独特见解的好文章,可谓一举两得。
4.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渗透于教学活动中的,可结合具体课程进行。比如,在讲授新知识时,联系学生以往学过的旧知识,培养学生纵向的阶梯式思维能力。同时,对新知识提倡横向比较,设立问题,引导思维。在文章分析之后,可就某一代表性的观点,组织同学用发散式思维或逆向思维法讨论,写成文章。也可结合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组织演讲赛、辩论赛。这样,既锻炼了思维能力,文章或演讲也做到言之有物。当然,这种练习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劳动。
作者单位:吉林工大人文学院(长春130025)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