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述裕 陈 宜
那是70年代初,当时我只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一天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破旧且没头没尾的外国小说,若是今天,这样的书该进废品回收站了,而在那个精神饥渴的年代,破和旧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该书叙述的是一位身穿燕尾服的英俊少年去一家咖啡店小饮,忽然窗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一辆马车伴着铃声急驰过来,少年无意中透过玻璃望去,看到马车上端坐着两位妙龄少女,一位是侍女打扮,另一位则是小姐模样,头戴圆顶帽,身穿曳地长裙,楚楚动人,令少年不禁为之一震,他感受到一种令人眩晕的美。待到少年缓过神来想迎上前去时,眼前已只剩少女远去的背影。他悔之莫及。此后,每天在同样的时间,他便来到这家咖啡店等候。可是一天天过去了,马车始终没有再出现,他几乎绝望了。一天那熟悉的铃声再次传来,少年激动不已,冲出店门,果然又见到那位令他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少女,显然她也被这位英俊少年的独特气质所吸引,向他投来纯真、深情的一瞥。
就在那一刻,彼此都读懂了对方眼神中所蕴含的深意,两对眼睛,四束目光透过那小小的瞳孔,直射对方灵魂,将两人隐秘的情感一览无余,少男少女都被这无形的力量震憾了。
令我万分沮丧的是,小说到这里却翻到了“最后一页”。
我久久沉浸在小说的情境和氛围中,它使我进入了一个由目光之网编织的奇异世界,这是我从未涉足过的另一个人生领域。出于新奇,我渴望知晓小说的结局。第二天,当我几经周折,打探出小说原是从废纸堆中捡来,结尾无法知道的时候,我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般没有了精神。
坐在桌前,凝视着窗外,眼前除了交替着出现那对少男少女对视的目光外,我眼前一片空白……
随着时间的推移,渴望知道小说结局的冲动渐渐没有了,那两双对视的眼神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里,只要我长久地凝视一个物件,如圆月,楼房的窗户,转动的车轮,它们就会幻化成与我对视的眼睛,并引发我无尽的联想。
渐渐地,这种习惯化为一种渴求,一种寻找眼神的渴求。
世上真有心想事成的事,后来我果真亲身体验了这种眼神的交流。
那是初中毕业前夕,作为班长,我掌管着班级教室的钥匙,每天晚自习后锁门便成了我每天例行的公事。班上有位女生,学习特别用功,成绩也很好,每晚自习总是最后一个离去,每次我只好耐着性子等她,当时班上男女不说话,有时实在不耐烦了,便干咳一声以示提醒,久而久之,两人间有了默契,只要我一咳,她就赶紧收拾书本走路。
一天晚上,照例又剩下我和她,没等我咳嗽,她已起身。只见她飞快地从书包里抽出一本书,扔到我跟前,满脸绯红,起身急速地走了。这突如其来的动作使我愣了神,心中扑扑跳。拿起书来一翻,是本外国小说,我立刻明白了,她这是以此表达对我每次等候的谢意。因为她知道,我是个小说迷。
第二天晚上,待教室只剩下我俩时,我将已看完的她借我的书,连同那本没头没尾的小说一同送到了她的面前。她当即随手翻了起来,报着嘴含羞地笑了,并抬起头来,于是两个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我被她那奇异的眼光惊呆了,这是一个怎样清澈纯真的眼神,我分明从中读到了交流、理解、沟通的渴望,这眼神真诚、勇敢,没有丝毫的躲闪和游离。我的心仿佛被重重地击了一下,那是由无数道射线刺激所引发的心灵爆裂。于是灵魂在向一个由无数彩色曲线组成的另一个世界飞去。我似乎体味到了那外国小说中少男少女体会到的某种感觉。
那一晚,我长时间地无法入睡,做了一个梦:我被无数个像月亮一样晶莹的眼睛环绕着,簇拥着,在银河中缓缓移动……
从此,我和她开始了交往,一种独特眼神的交往。在没有外人的时候,我们也进行简短的谈话,但不知怎的,常常是言不及义,甚至尴尬。唯有眼神之间的对话,才能感到两颗心灵的贴近。
不久,晚自习被取消,我和她单独在一起的机会是不复存在了,但两人心灵的默契早已建立。上学路上邂逅,我们总是用目光互致问候;课堂讨论时,我总能从众多的目光中分辨出我所熟悉的眼神。那时,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感觉到这种目光如影附身,紧紧相随。它极具穿透力,能够蜿蜒穿过社会和习俗所设置的栅栏,与它所期望的目光在一个约定的地方相会,然后一同享受自由的欣悦。
就这样,我们一直用彼此都能感知的方式,进行着这个世界上最独特最美好的心灵交流,直到中学毕业,各自成为“广阔天地”中的一员。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并连续读了硕士和博士,直至走向工作岗位。这20余年里,尽管我知道她的工作地点,但两个人始终没见面,也没有通信联系。我常想,如果我们再次面对,当年人面桃花的她现在一定和我一样脸上留下了岁月无情的印记,那清澈、纯真的眼神,不知是否也蒙上了岁月的风尘?每每想到这里,我偶尔被激起的探访冲动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害怕用现实的真实去破坏记忆中曾拥有过的对眼神的美好感觉,哪怕这种可能性只有一点。因为我早已将她供奉在记忆的殿堂中,成为一种永远的美丽。
彼此分手这么多年来,再度寻找这样的眼神,已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追求,没有与这样的眼神相遇,在茫茫人海中我就会感到一种灵魂漂泊的孤独。权力、金钱、学位都无法替代对这种眼神的追求。
岁月无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眼睛会由清澈变得混浊,性情也会由充满幻想和激情变得平和和恬淡。但是我确信,无论青年、中年还是步入老年,如果有幸找寻到这样一种眼神,我们都会迸发出生命的激情。
(沉静摘自《散文》199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