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菁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发现,子女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与父母亲相似的特征。这种亲代与子代特征的相似性,包括眼睛与头发的颜色,鼻子的高低,牙齿的排列,甚至个性等,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即是由称之为基因的DNA遗传单位所组成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基因来传递的。
癌症在众多致命疾病中,被列为第二号杀手,因而民间有“谈癌色变”之说。癌症的成因复杂、类别繁多。癌症有没有可能遗传呢?这一直是人们关注,但没有得到明确回答的问题。
根据大量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某些癌症是有可能遗传的。绝大多数的癌症的遗传规律可以以一种易感性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上代遗传下来的基因只能部分决定下一代的癌症是否会发生,但往往不能起决定作用。如果有一种易感体质,再加上环境、生活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会产生癌症效应。
1991年10月。美国的科学家们发表了一项关于癌症遗传倾向的正式报告。这个报告是科学家们花20多年的时间。调查追踪了5万多人而得出的结果。这个报告认为,至少某些癌症确实是可以遗传的。一个人是否会得癌或何时得癌,遗传因素有着一定的作用,而环境、生活方式(如吸烟等)是癌的诱发因素。调查报告发现,在7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中,1%是由遗传基因引起的,15%是由基因异常和吸烟共同引起的,72%是由吸烟引起的。其余6%则是由于其他原因。在50岁左右的患者中,29%是由遗传基因引起的,40%是由基因和吸烟共同引起的,27%是单独由吸烟引起的,2%是有其他原因。
专家们发现,即使某一人群脱离了某一特定环境的影响,这些居民仍保持着原有的癌症高发倾向。专家们还发现,即使是外界致癌环境比较明朗的地区,绝大多数居民并不发生癌症,而患癌的病人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家庭中。这就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癌症发生的过程中。遗传背景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原发性肝癌、乳腺癌、卵巢癌、上皮细胞癌以及胃癌、肺癌等,按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也就是说,只要双亲之中一个人有这些基因,那么就可以直接传给子代。因此,这些癌症的遗传倾向比较明显,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病因素中可达10%~30%。科学家们还发现,一些较罕见的肿瘤也是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传递的,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上腺或神经节的神经母细胞和嗜铭细胞瘤等,其特点是发病年龄早,家庭中可有多人发病,甚至家中几代均有病人。
另一类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肉瘤、脑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基因是通过双亲共同遗传的,如果双亲之一携带有异常基因,可以传给子代,但子代并不发病。只有当父母双方均携带有相同的异常基因,子代才有可能发病。因为隐性遗传基因要成对时才能显示其基因性状。所以,除了近亲结婚的后裔外,这种癌症的遗传倾向比较小,仅占全部癌症的0.5%~2%。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在结肠癌的病变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变异的基因。时隔不久,科研人员又在乳房、肺、食道、骨和脑、胃的癌细胞中分离出同样的变异基因。这种变异的基因在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中检出率更高。这种基因正常时在机体内能够阻抑癌细胞的生长,它的重要作用是控制细胞的生长速度。如果这一基因发生了变异,那么就失去对细胞的控制作用。科学家们由此推测,某些高发癌的患者无疑与遗传变异的基因有关。专家们指出,把癌症家族后裔和某些隐性遗传患者作为癌症重点防治的人群。对他们不良生活习惯及有关环境因素的致癌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切实杜绝近亲结婚,对有癌家族史的乳腺小叶增生,家族性结肠息肉以及有关疾病患者有选择的进行预防性治疗,将是控制和预防癌症的一种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