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连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六卷本《美国通史》中的第五卷。它全面叙述了一九二九——一九三三年的经济大危机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为止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及社会文化等诸方面,以笔者所见,本书不但卷帙浩繁,结构严谨,而且立论新颖,不泥旧说。
本书对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与评论,是我国学术界最为全面也最有卓见的文字。所谓“卓见”,倒不是说其论点怎么怎么合乎某一些“经典”言论(当然也不是说它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说许多论点道人所未道,言人之不敢言;真正做到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例如,该书对列宁的有关论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列宁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认为工人农民将受到更严重的压迫和剥削,这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当然会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引发阶级斗争,加速社会主义的到来。作者从罗斯福“新政”中看到,至少在美国(在西方其它国家也一样),这种结果并未出现。“新政”不但没有加速资本主义的崩溃,社会主义的到来,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作者认为,“要实事求是地阐明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发展史,就必须发展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是不同于列宁论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德、意、日的法西斯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时他还提出了三十年代以来,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规律,这些内容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
这本书的历史学成就,应该引起历史学界的高度注意,因为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由于它比任何同类书籍都更详尽而明确地论证了美国罗斯福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而且它可能成为“注解”式的旧史学向“创意”式的新史学转变的一个范本。史学的价值与生命力,不仅在于“学术”上的精深,而在于“理论”上的创意,而刘著做到了学术精深与理论创意的统一,比较合乎现在读者的口味和时代的需要。作为一个外行读者,我更感兴趣的是该书的现实意义。《罗斯福时代》也可以说是美国三十年代改革史。资本主义要不要改革?能不能改革?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这时,我们来读一读美国人由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失败而不得不改革的“新政”,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罗斯福改革的实践证明,不论什么体制,只要它不能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都应该改革;不论什么体制,只要进行适应于已有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改革,它也必然能够存在和发展。那种认为资本主义不能改革,社会主义不应改革的观点,都是不对的。另外,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主义的市场制度之所以出现危机,是因为它没有建立起应有的政府宏观调节机制,所以,资本主义的改革,必定是“新政”式的福利体制的建立;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之所以出现危机,是因为它缺少理当存在的市场运行机制,所以,社会主义的改革,就不应该走“新政”道路,而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任何一种经济运行,都需要市场与计划的相互调节,都是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的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从罗斯福那里学到许多东西,这本书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东西。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刘绪贻主编,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