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关键 邱明开
在本世纪50年代末期,西欧以及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孕妇,服用西德生产的抗早孕反应新药“反应停”后,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像海豹样的短肢畸形儿。以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不少西药对胚胎及胎儿有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因此,许多孕妇对西药等化学药品都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认为西药危险,中草药保险。
事实并非如此。据最近医学资料报道,一些望子心切的人,误听江湖郎中的谣言,服用中草药“转胎”,导致不良后果。如某县医院收治的18例服“转胎药”的孕妇中,生出痴呆儿和先天性心脏病儿的有4例,服药后5~14天发生流产的有9例,4~6月时检查发现死胎的有5例。
从近几年的有关研究看,有些中草药确实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是引起流产、早产,以及死产。如中草药中的红花、枳实、浦黄、麝香、当归等,具有兴奋子宫的作用,使子宫紧张性增高,甚至可使子宫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胎儿宫内缺血缺氧,导致死胎。有些中草药是通过刺激大肠,使肠蠕动增加,反射性引起子宫强烈收缩。造成流产和早产。这类中草药有芒硝、大黄、大戟、商陆、巴豆、芫花、牵牛子、甘遂等。有些中草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斑蝥、生南星、附子、乌头、一枝蒿、川椒、蜈蚣、朱砂、雄黄等,其所含的生物碱,以及矿物质成分,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孕期、尤其是在怀孕的头三个月内,除慎用目前规定的化学药品外,对上述中草药应列为禁用,以免发生意外。特别是雄黄,此药主要化学成分为硫化砷,是中药外用药,有剧毒,一般不宜口服。但一些地方在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风俗习惯,一些江湖游医也利用雄黄的“雄”字做文章,在“转胎药”的单方中用雄黄泡白酒内服。雄黄对胎儿有严重危害,轻者致畸胎儿,重者引起流产、死胎。再如朱砂,该药含有可溶性汞盐(即水银),对人体有毒副作用。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会引起蓄积性中毒。若胎儿先天性汞中毒,可出现小头畸形、耳聋、斜视、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等异常。因此,孕妇应禁用含朱砂的中药。
研究还发现,一些中草药可造成人遗传物质的损伤。如雷公藤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明显增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是当前检测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畸、致癌、致突变细胞遗传学效应的重要指标。雷公藤引起互换频率的增高,说明该中草药可引起生殖细胞突变,以及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损伤。
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是,传统医学很少使用单味中草药,常以复方的形式用药。因此,许多对孕妇及胎儿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多以配方的形式出现在中药方剂或中成药之中。以1985年版的《中国药典》为例,在所收载的210种中成药中,含有朱砂的就有21种,含有雄黄的有9种,含这两种药的有14种。药典未记载的,以及民间单方、验方中含有朱砂、雄黄的方剂,就更难以计数。这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孕妇的警惕。
当然,孕妇有病还是应该及时治疗的,切勿讳疾忌医。更何况在数千种中草药之中,对孕妇及胎儿有严重毒副作用的药物,毕竟是较少的。孕妇在患病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已经怀孕,请医生在用药时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安全无副作用的药物,从而避免药物对孕妇及胎儿的不良影响。
女性排卵期综合征
任方雄
女性排卵期综合征是一种人们未能重视的短暂精神症候群,发生于女性月经期后10天左右。在此期间,女性易激动、易发怒,或是情绪低落、消极,可使周围的同事和家庭中其他成员产生种种误解。
中医认为,排卵期是“真机期”,易因肝肾不足、肝气郁滞而致肾阴虚弱、肝阳上亢。对此。宜以疏肝解郁为主,辅以补肾填精之法。治疗可用逍遥散合六味地黄汤或四逆汤加乌鸡白凤丸,效果往往甚佳。
重要的还在于自我调节。患排卵期综合征的女性不必为此忧伤,胸怀要宽广,此期间要冷静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各种事务;周围的同事和家中的成员(尤其是爱人),亦应给予理解,避免由此而带来的种种不快和烦恼,使大家都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