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廉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夜幕徐徐降临,中城万家灯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又出现在他家的小阳台上,捧起他心爱的竹笛,尽情地吹起来。悠扬的笛声回旋在上空,把人们带入一个美妙、神奇的境界。
陆春龄从9岁开始学吹笛,迄今已在“丝竹王国”度过了60多个春秋。年逾古稀的“笛王”。依然精神矍铄,举止敏捷,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作为当今南派杰出代表,他一面孜孜不倦地撰写笛子艺术著作。录制磁带、唱片,一边毫无保留地向后辈传授笛艺;同时还经常风尘仆仆地来到车间、田野、矿井、营房,作巡回演出。用他的笛声歌唱社会主义,歌唱中国共产党,用他的笛声倾吐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他每天的时间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干起事来风风火火,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
这位老艺术家的精力何以如此充沛,艺术生命力何以如此旺盛?笔者有机会与陆春龄攀谈,并就这个问题作一番探究。我刚一提出这个问题,陆老就乐呵呵地笑了。他略加思索,认真地说道:“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得好:“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这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很有道理。人总是要衰老、死亡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只要坚持工作和活动,让身体这部机器的各个部件不停运转,就可以消除疾病,延缓衰老过程。更何况,吹笛子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气功呢!你想,天天‘曲不离口,就是在练丹田之气。既练艺又养身,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陆春龄的侃侃而谈,我的眼前蓦地闪现出一连串的“镜头”:
1986年夏天。陆春龄赴萍乡煤矿,曾在井下演出5场,有一场面对的仅仅是1名观众,真令人感动。几十年来,在海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许多矿上井下,都留下过陆春龄那韵味隽永、甜润醇厚的笛音。
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上海期间。陆春龄在城隍庙古老的湖心事上,为女王吹奏了一曲《喜报》,还用英国笛子吹奏了英国民间曲子《乡村花园》。他的深厚功力,赢得女王破例与他握手三次。
1989年夏季,香港市政局在香港大会堂为陆春龄举办的“笛艺60年”专场音乐会上,陆老每场要吹奏3小时,他居然连续高质量地演出了3场。一个高龄老人能在这样长时间的演出中保持其精湛技艺不走样,在笛子吹奏史上是罕见的,难怪在爆满的音乐厅中,热情的观众要一再为之喝采了。
陆春龄儿时家境贫寒。解放前靠作车工、码头工、汽车司机、蹬三轮车谋生,因而他无尊可养,无优可处,生命一直处于运动之中。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坚持天天练艺,坚持深入生活,足迹遍于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他出访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是长年累月的“劳于形”,使他练就了一个健康的体魄。这大概是“笛王”艺术之树常青的“秘诀”之一吧。
“乐观便是延龄诀”。说起“秘诀”,陆老的见解是:“一个人的健康往往受情绪的制约。若精神忧郁悲观,思想狭隘,就容易致病。惟喜悦者常健康嘛。”尽管人生道路曲折崎岖,坎坷不平,但陆老正是笃信了这一点,所以总是用微笑迎接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拼搏。他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他将这一条“养身秘诀”概括为三个字:“想得开”。他认为,一个人对万事万物真正“想得开”之时,也就真正学会了心理保健,有了获得健康长寿的坚实基础。
那么怎样做到“想得开”呢?陆春龄根据亲身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要心胸开阔。”他举例说,有些人遇到一点挫折、打击,犹如天塌地陷,以为一切都完了,有些人目睹同行升迁、获得成功,就嫉妒莫名。郁郁寡欢;有些人一旦患了某种疾病,就精神崩溃,似乎在等待死神的降临。象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怎么能身心健康呢?”说到这里,陆春龄感慨系之:“现实往往会给人们带来种种困惑和烦恼,但为一点点小事忧心忡忡是愚昧的。什么事都能想得开,心情才会愉快,毛病就不会纠缠你,健康也自然有了保证。”
陆春龄的一席养身之道,令人茅塞顿开。你看,他生活得那样轻松洒脱,那样充满青春活力。显然与这种“想得开”是分不开的。
“当然,除了‘想得开的心理保健外,必要的锻炼也是不可缺少的。”“笛王”话锋一转,指着家中墙上挂着的两把龙泉七星宝剑,颇为得意地说:“那可不是装饰品,而是我的练功家伙。”现在他已能自如地打纯阳剑、太极剑。他告诉我:“练剑,一是为j修身养性,二是可使气息通畅,它对于吹笛的拍劲、口劲、唇劲的提高也大有裨益。”我取下挂在墙上的宝剑一掂,唷,每把足有四五斤重,沉甸甸的哩!但见陆老伸出手来,十指不动,无一丝颤抖。为提高双腿的力度,陆老最近又增加了新的锻炼课目:每天金鸡独立踢腿百余下,先左腿后右腿,交替进行。“笛王”往往要在台上站立演奏一两个小时,倘若没有良好的腿功就难以胜任了。
陆春龄一生与笛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爱笛及竹”,他也非常喜爱竹子。前些年,他家的客厅里、阳台上,花盆和盆景中都是竹。天竹、紫竹、红竹、玉竹、凤尾竹、佛竹,一应俱全。如今娇贵的竹子大多残败,但陆老爱竹的兴致依然未减。他的爱竹、养竹既是为了研究竹的习性,以使竹笛用料更为科学,又是陶冶自己的艺术情趣。他的书房里就悬挂着古今画家的竹画墨宝。
陆老兴之所至时也会挥毫疾书一番。最近笔者去他家造访,他刚刚写下“草原笛手艺精湛,民族乐坛开新花”1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以祝贺他的学生,蒙古族笛手张立忠的独奏音乐会的举行。陆春龄幽默地说:“我的这些爱好虽不登大雅之堂,却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可消除烦恼,陶冶情操,倍添生活乐趣。”
是啊,一个生活有目的、精神有寄托又懂得养身之道的人,永远是朝气蓬勃、青春常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