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理性故里

1989-07-15 01:07顾国泉
读书 1989年1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本体论故里

顾国泉

理性主义哲学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但是它沿续下来的本体论的伦理学实质,以及认识论的深邃精神,仍然倡导着当代哲学家的探寻进程和开创意识。

因而,我有幸读到陈宣良新著《理性主义》时,便重新返回理性世界的故里,瞧瞧它存活的精神元素,看看它进展的多元轨迹。我感到一种由时间所消弥的精神内容,并不表示它将永恒地逝去,反而,随时间的洗刷而沉淀的精神蕴意,只要重新拂拭,有可能重放异彩。哲学这个迷人而深奥的王国,尤其在这种重返过程中所闪现的思想灵光。当然,作者重返理性故里足以本体论为起点的,他并不认为理性主义不是真理,就一定是谬误,就象不说它正面价值,就一定是负面价值。他中肯地判别:作为一种本体论,它也许并没有科学真理所依据的实验基础,难道它因此就没有价值了吗?

我们纵观理性主义的发展长河,尤其是理性主义的伦理学的延伸轨迹,使得作者在分析和推理中,认定它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内在价值,同时还认定它是现代非理性主义产生的先导。既然理性主义的伦理学以获得内心平静、人格完善为目标,就无法放弃对情感、意志、欲望等的研究。但是这些东西是人各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无法把它们作为科学对象来研究。并且这些东西是理性无法支配的,这就使人本身脱出了形而上学决定论的笼罩。正是由于在对人的考察中更注重这一些东西,才出现了所谓非理性主义哲学。

对理性主义的深层挖掘,其实是探寻非理性主义的渊源。人们由于承受现代哲学思潮的冲击,往往忽视它的原动力是什么,往往无视它的推动力是如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伦理意义,是深掘人的终极问题的另一种表述方法。当然,也是发现人的主体包括人的主观性、自由意志和个体性的最初提及。或许,人们并不注意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相关性,或许,在注重非理性主义时并未串联它们的内涵实在。现代哲学研究的薄弱点,就是偏重同一形态之间的比较,而忽视纵向形态的前后衔接。这样,使哲学容易陷于一种“断裂”的状态。

作者一头扎进这种“冷门”里,并不想考证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新花样,而是梳理出一条值得世人信服和首肯的线索。恐怕重返理性故里的涵义就在此。不过,我还发现这种思考的经验,引向我们从客观的逻辑上推进哲学研究的新秩序——因为我们太多了盲目性的主观臆想和误解性的阐释方法。

(《理性主义》,陈宣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五月版,2.05元)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本体论故里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漫悟漫画
项王故里
思乡
本体论视域下大学本体要素及资源分类探析
麦克尤恩小说《爱无可忍》的电影改编
论政治哲学对确定性的追求
“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之术语辨析
浅议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理性主义视角下的庭审中心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