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都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欣赏文艺作品(读小说,看戏或者看电影电视,)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正确地欣赏,丹丹的悲剧就是一个证明。
电视连续剧《血疑》歌颂顽强坚韧的人生态度和真挚纯朴的美好感情。播映以后,反响强烈,社会效果十分积极。既然如此,丹丹何以因为观看《血疑》而走上绝路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脚色”(鲁迅语),成了幸子的盲目崇拜者,以至于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
《血疑》艺术地描写幸子的命运,当然是要引起我们的感动和联想;我们在欣赏时,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觉,去想象。在这个意义上讲,丹丹为着幸子或悲或喜,应该说是正常的。但是,一部文艺作品一般比较复杂,它的思想感情倾向是通过矛盾冲突的全过程体现出来的。这样,《血疑》也大量地描写了幸子面临厄运时的消极、颓伤甚至绝望的情绪,正因为幸子最终战胜了这一切,她才那么令人喜爱。因此,只有从《血疑》的整体上去进行感受,同时好好想一想,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幸子。丹丹却不是这样。她一味沉溺于幸子的悲欢情绪之中,处处模仿她,甚至要象幸子那样去死—一这样的欣赏态度,即使面对十分优秀的作品,也可能使欣赏者走上难以摆脱的绝境。
任何文艺作品,都是一定时代与社会的产物。欣赏者“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脚色”,还会完全忽视文艺作品描写的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闹出笑话来。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描写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也想做游侠骑士,结果吃尽苦头,还断送了性命。其实距离他生活的时代四百来年前,欧洲就告别了骑士制度。同样,如果我们今天读了《红楼梦》,也整天象林黛玉和贾宝玉那样谈情说爱,斗嘴呕气,不也会走上病态的爱情道路吗?
丹丹的悲剧发人深醒,它提醒我们,青少年学会正确地欣赏文艺作品,是何等重要和紧迫;另一方面,丹丹的悲剧和她的思想性格弱点恐怕也大有关系,她的由于家庭疼爱造成的自尊而又脆弱的性格,她在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她那处于青春期的多愁善感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因此,青少年还要努力加强思想修养和性格锻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文艺欣赏作为吸取养料的过程,丹丹一类的悲剧也才能最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