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朴
在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谈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时,引用了马克思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一段重要论述。这个手稿在一九三九年用原文(德文)在莫斯科发表时编者给加了一个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从此便以《大纲》为标题闻名于世。这个手稿现在收入我国近年翻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下册)中。
我们知道,马克思开始研究经济学,是因为从四十年代初期主编《莱茵报》时遇到了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在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道共同研究和制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同时已着手认真研究经济学,写了一些著名的经济学著作。除《共产党宣言》以外,马克思还写了《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书,此外,在研读各种经济学著作时写了大量的笔记。
一八四八年的革命打断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在伦敦。这时他一方面亲自考察英国这个最发达的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一方面在英国博物馆里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文献,作了详细的摘录。他在研究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当马克思已经积累起大量材料时,一八五七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马克思估计到革命形势的到来,打算尽快把自己的理论制定出来,以满足工人阶级革命的需要。于是,他在贫病交加中夜以继日地从事这一经济学手稿的写作。
这部手稿是马克思对自己近十五年的经济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总概括,也是《资本论》的第一个纲要式的草稿。按照马克思自己的说法,这个手稿不是为了付印,而是为了自己弄清问题而写的。因此,我们研读这个手稿,就象被引进了马克思的“创作室”一样,可以看到马克思的一些著名经济原理是怎样逐步制定出来的。
找到了资产阶级财富的细胞形式
马克思自己说过:“当然,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①可以说,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经济学手稿更多地反映的是马克思的研究方法
从这个手稿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到商品这个资产阶级财富的细胞形式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探寻过程。这个手稿总共写在八个笔记本上(标号为M.I-VII)。手稿的开始是一篇著名的《导言》,单独写在“M”笔记本上。这篇《导言》对于马克思将要写的经济学巨著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作了精辟的说明。我国读者对这个《导言》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
《导言》后面,接着是《货币章》,写在第I笔记本和第Ⅱ笔记本的前半部分。再往后是篇幅最大的《资本章》,是这个手稿的最主要部分,从第Ⅱ笔记本的后半部分一直写到第Ⅶ笔记本。在手稿的最后一页上,马克思才写了第一章的开头。这一章的标题不是《商品》,而是《I.价值》。到这时马克思才回过头去把前面的《货币章》和《资本章》分别标上Ⅱ和Ⅲ两个罗马数字。这说明,马克思让那两章变为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一手稿开始是从分析货币问题写起的。但货币所以存在,是商品矛盾发展的结果,所以马克思到后来补写了第一章,而把货币改为第二章。在标题为《价值》的第一章中,开头第一句话就是:“表现资产阶级财富的第一个范畴是商品的范畴。”这就预示着,马克思将来的《资本论》要从分析商品开始。因此,这个手稿反映了马克思寻找这个细胞形式的过程。
最初的写作计划
从这个手稿中还可以看出,马克思后来写成的《资本论》,并不是马克思计划中的经济学巨著的全部内容,而只是一部分内容。马克思在写作这一手稿的过程中,不时地拟定他的未来著作的计划。如果把马克思这个时期前前后后写的各个计划归纳一下,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计划共包括六册,而第一册《资本》又包括四篇。这个计划大致如下:
第一册《资本》
[绪论性篇章:(1)商品;(2)货币]
第一篇《资本一般》
(①资本的生产过程;②资本的流通过程;③两者的统一,资本和利润)
第二篇《资本的竞争》
第三篇《信用》
第四篇《股份资本》
第二册《土地所有制》
第三册《雇佣劳动》
第四册《国家》
第五册《对外贸易》
第六册《世界市场》
由此可见,马克思本打算从细胞形式分析起,一直阐述到世界市场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而后来的三卷《资本论》只相当于上述计划的第一册第一篇的内容,即只相当于经济学中一般原理的部分。至于以后的各篇各册为什么没有写,一直是中外学者们争论的问题。有人主张马克思后来改变了计划,有人则主张马克思没有写完。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出结论。
在论战中揭示货币的本质
这个手稿的主要意义在于,马克思第一次制定了自己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货币章》中,马克思是从批判蒲鲁东派的货币理论开始制定自己的科学理论的。蒲鲁东派的改良主义思想当时在工人运动中颇有影响。他们认为,资产阶级社会中所以发生经济危机,是由于金银货币占居特权地位,只要废除货币的特权地位,好象就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病”。所以他们主张实行银行改革,改用什么“劳动小时券”代替货币,以为这样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就能变革社会。马克思批判了他们这套荒谬主张,指出货币的存在是由商品本身的矛盾造成的。而商品所以有二重性,又是由于资产阶级社会中劳动具有二重性造成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地是私人劳动,这种劳动的社会性必须在市场上才能表现出来,商品的价值必须在市场上才能得到实现。这样,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间的矛盾就必然要求产生出货币来。可见,蒲鲁东派想保留商品而废除货币的主张纯属无稽之谈。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关系,制定了自己的劳动二重性的理论。这是马克思思想的卓越成果,正象马克思自己所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②
马克思探索到了货币的本质和起源。在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正象马克思很风趣地指出的,因为研究货币问题而发疯的人比因为恋爱而发疯的人还要多。很多人看不透金光闪闪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只有马克思才科学地指出,货币无非是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而已。马克思一步一步地研究货币的逐渐发展,探索货币随着生产和交换的日益扩大而执行的各种职能。马克思还详细考察了从希腊罗马时代起直到近代为止的货币史。为了考察金银为什么适于充当货币,详细摘引了有关金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金银矿开采的大量科学资料。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在《资本论》中论述商品和货币的篇幅不大的章节,是建立在丰富的科学资料基础之上的。
剩余价值理论的初步制定
在《资本章》中,马克思解决了他研究的中心问题,即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机制,初步制定了剩余价值理论。我们知道,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李嘉图等人的理论后来破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不能解释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为什么既符合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又能够产生出剩余价值来。结果被他们的论敌逼得无路可走,使李嘉图学派解体。而马克思以商品二重性的理论为依据,科学地论证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关系,阐述了这种关系既符合价值规律,又会产生出剩余价值来。马克思把这种关系分为两个过程,首先在劳动市场上,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能力的价值就是工人生活和养育后代的费用。资本家购买劳动能力时是等价交换。然后进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使用劳动能力,让工人劳动,而工人在劳动中不仅创造出自身的等价,而且为资本家阶级创造出剩余价值来。可见,资本实际上是在等价交换的假象下不付等价物而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这样,马克思就在经济学史上第一次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是马克思一生对人类的两大贡献,由此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从揭示剩余价值的秘密开始,一步一步地探索了资本主义矛盾的多方面的发展,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必然为更高的社会所代替。
值得发掘的理论宝库
马克思在这个手稿中写下的许多思想,后来在《资本论》中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个手稿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发掘的理论宝库之一。例如,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引用的那段有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的论述,就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这一节中,考察从原始社会起到资本主义为止的各种社会形态下所有制的演变时写的。
这个手稿包括有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其中写道:“科学这种既是观念的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③又写道:“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④人类要想驾驭自然,征服自然,就要有知识、懂科学。而科学一旦运用于实际,就会变成“直接的生产力”。社会越往前发展就越是如此。
这个手稿中还论述了节约时间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一重要思想:“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⑤这段话是极为精彩的论述。这虽然是针对共产主义社会而言的,但对于大干四化的我国人民来说,其精神是同样适用的。任何真正的节约,归根到底都表现为时间的节约。换句话说,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时间的节约,意味着自由时间的增加,人们可以利用这些自由时间更好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本领,反过来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社会的发展也就会更快。
手稿中关于共产主义下的劳动的论述也是很有教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曾经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会是一种娱乐和消遣。而马克思依据大生产的发展趋势预见到,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将不再象阶级对立的社会中那样是“外在的强制”,但同时,“这决不是说,这种劳动不过是一种娱乐、一种消遣,象傅立叶完全以一个浪漫女郎的方式极其天真地理解的那样。真正自由的劳动,比如作曲家的劳动,同样也是非常严肃的事情,精力极其紧张的活动”。⑥
总之,这个手稿也象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样,能使我们受到多方面的启发和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册,一九七九年三月第一版,〔精〕1.65元;下册,一九八○年八月第一版,〔精〕1.85元)
①《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马恩全集》第二十三卷第23页。
②《马恩全集》第三十一卷第331页。
③《马恩全集》第四十六卷下册第34-35页。
④《马恩全集》第四十六卷下册第219-220页。
⑤ 同上,上册第120页。
⑥《马恩全集》第四十六卷下册第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