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

1982-01-01 04:4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4期
关键词:意识流写作技巧手法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艺创作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写作技巧,它于本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在英、美、法等国勃起并形成影响较大的流派。

意识流的名称,最早出现于1844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他在该文中指出: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一种斩不断的“流”,即“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提出过与此类似的观点的,还有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1859——1941)。他曾经说过:“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意识流就是在这种现代心理学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意识流理论的出现,适应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些竭力追求描写人物内心生活的作家的需要。这些作家认为欧洲的传统小说由作者从外部描写人物性格,忽略了对人物的感情和内心生活的描绘,他们要求突破已往的“程式”,深入到人物意识的奥秘中去,让人物自己直接展示他的思想活动。因此,他们强调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种种象征手法来真实地显示人物意识流动的轨迹。

1887年,法国作家艾杜阿·杜夏丹在《月桂树被砍掉了》一书中最早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开了意识流小说之先河。接着,英国作家维吉尼亚·沃尔夫于二十世纪初期在《墙上的斑点》、《波浪》等作品中,更以略去人物的身世、姓名只一味地“独白”自己的感受和畅写由某一事端引起意识向前(未来)或向后(过去)流动的自由联想,大大发展了意识流的表现技巧。被西方文学界称作意识流小说大师的是英国现代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他在《尤利西斯》这部长篇代表作中,十八章小说各用不同文体,或者模仿肠胃蠕动的节奏,或者混淆主观印象与客观真实的景象,或者采取英国散文中的新闻体裁,或者只分段落不标点,手法离奇,不一而足,极尽了意识流写作技巧之能事。

意识流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的《忆华年》、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美国诗人托·史·艾略特的《阿·普罗弗洛克的情歌》等。日本的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和横光利一,在创作倾向上也可归于意识流。

四十年以来,由于意识流技巧已为许多不同倾向的作家所采用,目前已不存在独立的意识流的派别。战后兴起的西方新小说,大都程度不同地揉进了意识流的手法。这一类小说,就其思想内容来说,往往随作家作品而异,有描写比较正常的思想意识的,也有描写错乱意识或颓废情绪的;就其表现手法来说,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运用适当的,在局部的细节和展示人物的意识活动中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运用不当和一味滥用的,则失之于驳杂、紊乱和晦涩,令人费解。总的来说,纯意识流小说往往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很难从中看到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白烨根据《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等有关材料摘编)

猜你喜欢
意识流写作技巧手法
拟人手法真多情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画与理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七步洗手法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与莫言《欢乐》意识流技巧比较研究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