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走错历史的房间

1982-01-01 04:40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5期
关键词: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资产阶级

王 涵

目前在一部分青年中,特别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他们带着人生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到卷帙浩繁的书海中去,试图寻找根据或答案。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少数人在接触现代西方哲学著作中,受到了某些消极的影响。有些青年通过阅读萨特的文学著作接触到存在主义;他们抓住了“他人是我的地狱”、“人对人是狼”、“未来不可知”等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处世哲学。

存在主义何以能赢得当代某些大学生的欢心呢?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段今人绝望的时期。它的普遍悲观主义情绪,证明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已处于危机状态,证明了这个社会里极端的异化形成了优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人的精神世界又发生了历史性的崩溃,对明天失去了信心,“寻找失去了的自我”成为一个时髦的题目。在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下,在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社会中一部分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广大中小资产阶级群众对现实不满,要求反抗,但又不能摆脱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不免消沉颓废、悲观失望;或者也想有所进取,但往往流于盲目行动或冒险。存在主义把一部分知识分子和青年当作知音,他们也把存在主义当作自己的思想武器。但是,存在主义并不能帮助人们找到摆脱资本主义统治的道路。

如果不作具体的历史分析,人们往往会把两种本质不同的社会现象混为一谈。我们国家早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的大路不是一马平川。在祖国大地的上空,有鲜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春天,也有阴霾满天、乌云密布的日子。我们的共和国曾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劫火的磨难。人的价值被彻底否定导致了物极必反,所谓“三信”危机就是“四人帮”留给我们的苦瓜之一。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人们的事实上的相互关系的多色多样的变动必然地要引起‘智慧状态的变化,引起思想、感觉、信仰的变化。”(《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第168页)在否定了林彪、“四人帮”鼓吹的左倾思潮之后,备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得到了保护,我们国家正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前进。但是,有人看不到这个历史性的转折,却走向了另一极端,他们把眼光转向崇尚自我,想到存在主义中去寻找精神支柱。

显然,这是走错了历史的房间。从理论特征来看,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是一种带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倾向的唯心主义。它强调了人生的无目的性、偶然性,认为人生是虚无的,世界是荒谬的;存在主义的所谓“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造就自己,因此主张人是绝对自由的,“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人的反抗、奋斗就是人的“蓝图”。存在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危机和矛盾,作了一些描写和揭露,他们对人的异化表示强烈的抗议,声称最关心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然而,存在主义既然不承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然不可能找到人的异化的根源,不可能说明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条件下,人失去自主性的必然缘由。因此,存在主义自然不能成为劳动者打碎自己脖子上的桎梏的武器。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取得胜利的中国,在经历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粗暴践踏人的尊严的十年动乱之后,一部分青年追求自我价值,有它的社会历史原因,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自我的价值的实现,不能离开集体的价值的实现;离开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拼搏”,离开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奋斗”,既不能“实现最高的自我价值”,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否认了集体的存在,结果也就否定了个人的存在。一个真正珍惜自己价值的人,就得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

象过去那样对现代西方哲学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当然不是科学的态度。我们必须看到,如果现代西方哲学仅仅是胡话的堆积,他们的理论就不可能找到市场,也就不可能流传至今。实际上,他们提出和研究的某些问题,往往是社会历史领域内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审慎地研究、分析现代西方哲学各种流派的来龙去脉,了解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从本质上看,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种种流派,万变不离其宗,即都离不开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范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即离开了社会历史条件,抽象地、孤立地考察人。这使得它们都不能找到一条解放人类的现实道路。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有些西方哲学家在局部方面取得了某些积极成果,对某些具体问题作出了正确的结论。对于唯心主义理论,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个“不”字就万事大吉,而是要认真吸取其中一些合理的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驳倒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或诬蔑,根据社会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前进。

(摘自1982年6月18日《文汇报》)

猜你喜欢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资产阶级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危险的侵略者”
西方哲学史上的争辩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试论哲学的功能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苏格拉底之死对中西哲学差异的阐释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