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摘 要 哲学作为一种超越性的智慧,具有“无用之大用”。哲学可以慰藉人的心灵,使人修生养性,改变世界观;哲学可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哲学可以改变世界,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明理想目标;哲学可以锤炼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哲学素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西方哲学 转向 哲学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B-4 文献标识码:A
1古代哲学从“天上”回到“人间”,从而慰藉人的心灵,使人修生养性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最初形态。早期自然哲学注重的是世界本原问题的研究,关注的都是具体事物的形态,与社会生活没有具体联系。
哲学从天上回到人间本身就具有慰藉人心灵的功能。当心灵陷入痛苦的沼泽,哲学的慰藉是让它设法从中走出来。有人一听到哲学这个词时,就觉得深奥难懂,其实哲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当你把它当做一门入仕的学问时,你永远被它玩弄在艰涩的文字游戏中,如果你走出来怀着一颗淡然的心去看待哲学,你会发现给你心灵巨大的安慰。哲学使人修生养性。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作用就是引导人们去过一种道德的生活,从而以此改善人的灵魂。德漠克利特认为,医学能够治疗身体的疾病,哲学则解除了内心的困扰。
哲学不仅仅改变你的思想,还改变你的人生观,世界观。漫长的人生中,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挫折是必然遭遇的,世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无需自恼。当你痛苦、绝望的时候,是沉浸在命运的噩耗之中还是走出来,哲学会明智地给你启发:自己的命运寓于人类的整体之中,自己只是沧海一粟,行为是一位智者,而不是一位受难者。就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都会有死的一天,但死的意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哲学不仅仅改变你的思想,还改变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哲学从来没有整个地为纯科学所同化;它总是保持一颗良心作为核心,即使这是被压抑的。……除了观察,除了逻辑,哲学仍然有一种对人际关系作持久的、历史上具体的和建设性的分析的社会功能。”哲学减轻外部世界和人类活动对人类自身的压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种价值都是人类活动的对象化,但同时又是人类需要的对象,并且只有作为这种需要的对象才能得以发展。”
2近代哲学转向了认识论、方法论的研究,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指导
近代哲学高扬理性的旗帜,注重认识问题的研究,罗素曾经说:“近代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其中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此时期,理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哲学为科学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哲学一直遵循一种刨根问底的追问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对人类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很多科学家正是用这种刨根问底的方式研究出了很多东西。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了2000对次,当有人问他对失败了这么多次有什么想法时,他说过,他一次也没有失败。爱因斯坦曾指出:“本世纪初只有少数几个科学家具有哲学头脑。”而他本人是这几个少数科学家之一,他以哲学的思考方式发现传统理论的前提是不真实的,爱因斯坦敏锐地在休漠和马赫哲学思想的启发下,最终建立了他的相对论理论。他曾经高度评价休漠和马赫哲学思想对他建立相对论所起的重大作用,他指出:“只要时间的绝对性或同时性的决对性这条公理不知不觉地留在潜意识里,那么任何想要令人满意地澄清这个悖论的尝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清楚地认识这条公理以及它的任意性,就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由于阅读了休漠和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
可见,科学家的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或者事实的层次上,而是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上,形成更普遍的认识,没有这种更高的层次更普遍的认识,科学的概念和结构就不可能形成。因此,从科学的发展来看,任何时候科学都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方法指导。
哲学对具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和启发作用,体现在它能够高屋建筑地帮助具体科学解决复杂问题,参与它们的预见。黑格尔认为,哲学就是科学,甚至是科学中的科学,哲学本身即是对真理的认识,达到对真理认识的哲学不仅是科学,而且高于一般的具体科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提高,并且可以用于指导具体科学的真理体系。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哲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世界观和普遍、通用的方法。哲学理论总是同一定的方法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古希腊罗马的自发辩证法、形而上学的方法、还是古典的辩证方法。”
3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了实践,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明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转向了实践,突出了哲学主要的功能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催毁,以往的哲学都只是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鸡鲁哲学的笔记》中指出:“哲学把握了整个世界以后就起来反对现象世界”。这里的反对既不是逻辑的反对也不是道德的反对,而是“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我们知道,意识形态的批判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突出的特点。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就已经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黑格尔所采取的逻辑批判的姿态,仅仅把问题局限于思辨的范围之内也不可能发现意识形态本身的“秘密”,所以它不可能摆脱唯心主义的羁绊。费尔巴哈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对外界进行一种道德的批判。由于没有发现并揭开意识形态的秘密,无论是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还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它们本身都没有能够摆脱意识形态的蒙蔽。
4哲学之根本:锤炼理性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哲学素养
以上是根据西方哲学的三次重大转向来阐述哲学的功能,下面主要讲得是哲学作为一门学问从诞生到现在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特性——理性思维。哲学可以锤炼理性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哲学素养。
马克思说过,没有哲学我就寸步难行。科学史也告诉人们,那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大多数都有其深邃的哲学背景和高深的哲学素养。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性思维(逻辑化思维)能力相对欠缺。这也是造成中国长时间不能步入近代科学行列的原因之一了。中国要追赶现代科技进步的潮流,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强化国民哲学素养提高国民理性思维能力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我们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科学理论。它讨论的中间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出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因此,哲学的功能应包括为人类建立和发展科学的活动提供合理的思维原则(即必要的理论—逻辑前提)。它揭示科学思维活动的特点,说明建立与发展科学知识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或前提,分析某种具体的(包括哲学的、科学的、甚至是处于经验状态的、乃至前经验状态的)思维模式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努力为人类争取更大自由的历史活动提供更合理的、更富于时代精神的“哲学思维模式”,并促进科学理论不断地完善与更新。
学习哲学(指科学的哲学)能够培养人们的哲学素养。笔者认为,哲学素养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博大的胸怀:我们乃宇宙的一粒尘埃,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的来和去都改变不了历史长河的大去向,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拥有一颗宽广的胸襟,可以心怀天下,不计较太多的得与失,哲学使人胸襟宽广,气度恢弘。其次,是广阔视野:哲学思想是建立在各门具体科学基础之上,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及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学习哲学能使人视野宽广。因此科学的哲学能使人们在顺境中不自满,在逆境中不气馁,始终坚定人生信念。就像苏格拉底,为了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坚持真理却仍然被“民主派”判处死刑,为了遵守国家法律他不愿意逃走而甘愿赴死。他以人格和道德力量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哲学就其性质而言,是最高的智慧。古希腊人曾把哲学看成是爱智慧的学问。的确,哲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诊释着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以深邃的目光洞悉着风云变幻的历史现象,以高度的理性方式揭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学习哲学能使人目光敏锐,洞察秋毫。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唯一科学的方法论。说马克思主义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哲学世界观只具有消极的意义,而是应该这样理解:历史上有众多形形色色的世界观,它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功能,但总起来说有两种基本的世界观,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而在历史发展的现阶段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适合于现代社会和“自然一人”系统的世界观。说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方法论丝毫没有价值,而是应该这样理解:历史上有各种方法论,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发挥过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但总起来说有两种普遍的方法,即形而上学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而在社会和科学发展的现阶段上,唯物辩证法是最适合于现代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一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关注现实的人的生活存在方式,积极引导人类构建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的现实基础是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它代表着人类的最根本的利益,这也是认识真理的现实基础和力量源泉。
如果说,以往的哲学注重于描述世界,解释世界,为人类提供了大智大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以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说明世界,更立足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辨证法、真理观、实践观,为人类科学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具有永恒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正确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确立的以人类自由和解放为宗旨的这一哲学的最终目的,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类最根本利益和最大的要求,也必然具有最高的价值和最大的社会效用。
参考文献
[1] 科恩.当代哲学思潮的比较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112-113.
[2] 弗·布罗日克.价值与评价[M].知识出版社,1988:6.
[3]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许良英,范岱年.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 阿列克谢耶夫.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结构和功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26.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