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

1982-01-01 04:40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5期
关键词:布勒潜意识梦幻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出现的,它的影响波及欧美及非洲、亚洲的一些国家。

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达达主义由法国作家查拉在瑞士创立。“达达”是小儿的语言,其本身并无意义,它主张以婴儿对待生活的态度作为美学基础,排斥一切传统的写作技巧。达达主义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成功的创作,只存在了短短的几年。超现实主义一词最先是在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力的诗剧《蒂雷齐亚斯的乳房》的序言中提出来的。1919年法国作家布勒东和艾吕雅、阿拉贡等创立了《文学》杂志,进行超现实主义的试验,并于1924年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组织起了“超现实主义研究会”,初步形成了一股颇有声势的潮流。从超现实主义的提出到1930年布勒东发表第二个《超现实主义宣言》,这十年是超现实主义的兴盛期。随后,超现实主义的阵营出现了分裂,阿拉贡、艾吕雅先后与布勒东分道扬镳。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布勒东、阿拉贡早年都是医科大学的学生,他们受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和关于梦的阐释的影响很深,其创作主张直接建立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他们认为,文艺要在人的复杂性后面发现它的统一,现实的表面不足以反映现实本身,超于现实之上存在着“某种组合形式”,这种形式至今为人们所忽略,但它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这种形式表现为反映人的灵魂和世界内在秘密的潜意识,以及丰富多彩而又秘而不宣的梦。因此,他们在创作中,把利用各种手法掘现人的内心世界放在第一位,追求所谓不向社会偏见屈服的幽默和富于神奇效果的比喻,强调对人的意识和梦幻的自动记录。

超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除去惯于罗列客观形象和混淆现实和梦幻景况的布勒东(代表作有《永远做为第一次》、《警觉》等诗歌)、以奇特的比喻、热烈的情绪著称的艾吕雅(代表作有《和平咏》、《为了在这里生活》等诗歌)和以信笔描写梦幻和潜意识见长的阿拉贡(代表作有《香熏的一曲》、《圣洁的礼拜四》等诗歌)以外,还有法国诗人兼剧作家查拉(代表作是剧本《正面或反面》)、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代表作是《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等诗歌》)、希腊诗人埃利蒂斯(代表作是诗集《方向》和《第一个太阳》)、巴西诗人、小说家安德拉德(代表作是小说《花,电话,姑娘》)等。

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不限于文学,它对绘画、电影、戏剧和建筑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之所以在西方文艺界长期流行,一方面是西方的文艺家们在精神上对现存关系反叛的表现,一方面又是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反映。它在艺术方面,虽然注重了艺术对人的意识等心灵世界的发掘,但又以唯心主义的观点解释这些现象,往往模糊以至于歪曲了意识与现实的关系。尤其是一些作品不考虑美学效果,一味追求庞杂的比喻和离奇的想象,又走向怪诞和隐晦,使人不可卒读。

(白烨根据《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等有关材料摘编)

猜你喜欢
布勒潜意识梦幻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拾梦者
梦幻鞋旅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梦幻褶皱
巴尔虎情感(中篇小说)
梦幻西游
梦幻西游
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