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一
五十五年前毛主席写给他亲爱的夫人杨开慧的《贺新郎》一词,现在和大家见面了。
这首词,我是最近才读到的。一拿起它,立刻被它那深挚的感情和壮阔的怀抱深深地激动了。这是毛主席献给开慧同志的一首热烈的爱情的颂歌,是毛主席诗词中别具一格的珍品。
开慧和毛主席结识,可以远溯到一九一八年以前。那时,开慧的父亲杨怀中先生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毛主席常到杨先生家聚谈,他就和开慧结识了。毛主席经常指导开慧学习马列主义,探讨革命的真理。他们的革命情谊,在共同的斗争中日益加深。一九二0年冬天,开慧打破旧的风俗习惯,不坐花轿,不备嫁妆,夹着书包来到湖南第一师范教员宿舍和毛主席结了婚,从此成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亲密战友和夫人。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开慧成了湖南省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冬天,中共湘区委员会建立,毛主席任书记。在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设立了区党委秘密机关。开慧和毛主席就住在那里。我和直荀曾到清水塘去看望过他们。在那战斗的日日夜夜里,开慧协助毛主席发展党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处理区委机关的大量日常工作。
一九二三年,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血腥镇压,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二七惨案”。在革命暂时处于低潮的时刻,毛主席为了组织革命力量,奋不顾身地奔走四方。从词里提到的“东门”、“横塘”来看,当是“清水塘”的景物,长沙东站也在东门的外头。情况可能是:这年秋天,毛主席回到长沙,不久又告别开慧踏上了征途。就为这次分手,毛主席写下了这首情深笔健的《贺新郎》词赠给开慧。
词的上阕起句“挥手从兹去”,开宗明义点出了离别的主题。下面紧接着用“更那堪”三字,强调了同开慧的离别,在毛主席的心中引起的凄楚之情。他是多么热爱自己的战友和夫人啊!“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这四句,着重写了开慧的情绪。在过去艰难的时刻,她总是同毛主席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现在却要离别了。开慧带着襁褓中的孩子,留在虎狼盘踞的湖南,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只身远去,捣龙潭,探虎穴,承担着莫大的风险。这怎能不教她担心忧虑,柔肠寸断呢!但是开慧毕竟不是寻常的女子,她是毛主席亲自培养出来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她的性格是坚强的,经得起感情风暴的冲击。“热泪欲零还住”,一个“住”字,包含了多么巨大的克制力量啊!
“知误会前翻书语。”或许是对亲人的焦虑与悬念,或许是紧张的战斗中难免的疏忽,在相爱的人中间产生了小小的误会。生活中哪能没有一点误会呢?特别是在那由于革命事业的需要而常常分开的时候。但是,毛主席是最能体贴夫人的心情的。“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是爱情的盟誓,是对开慧最高的称颂和安慰。有多少疑云迷雾从身边滔滔流过,而你是最了解我、最支持我的,你是真正的知己。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我们面临强大的反动势力犹如浓云毒雾,但是,无论斗争怎样艰苦,我们始终携手并肩共同战斗。事实正是这样。开慧同志始终不渝地支持毛主席
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为革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她的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直至献出她年青的宝贵生命。开慧对毛主席的关怀体贴,是特别感人的。有一次开慧和毛主席在路上遇了雨,她就到社坛街的一个朋友家里去借伞,为了怕等在外边的毛主席淋着,她脱下自己的外衣罩在毛主席的头上。开慧是毛主席真正的知己,她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人有病,天知否?”这是一个重要的“转笔”。这决不是喊天,而是问天,斥天,质问它知不知道布满人间的罪恶统治?诗人在这里笔锋一转,从个人感情的倾诉巧妙地转到了改造社会的课题上来。这种举重若轻的笔力,是很难得的。
词的下阕,诗人又把放开的词笔拉回到别情上来。“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这几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烘托出一派浓郁的离愁。深秋时节,霜晨残月还倒映在门前的横塘里。就在这个凄清的早晨,我们的诗人踏着霜迹上路了。“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里充分表现了毛主席对开慧的深情。但是革命导师身肩国家兴废、阶级浮沉的历史重担,不允许他在这方面有过多的考虑。于是就满怀离情,毅然踏上了征途。同时,他还在词中劝慰开慧,让她“割断愁丝恨缕”,准备迎接更伟大的斗争。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词的结尾这四句,最为雄奇。它是诗人对自己夫人的鼓励,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充满奇情壮彩,是激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的乐章。“昆仑崩绝壁”,“台风扫环宇”,这就是愚公移山,改造世界的诗意的表现。诗人在这里主要是用来慰藉和勉励自己的战友和夫人,坚信会在天地翻覆的胜利进军中重新会合,比翼高翔,与彩云齐飞的。这是多么壮阔,多么乐观,多么富有诗意的境界啊!我们的毛主席以健笔写柔情,达到了这样的高度,真可说是想落天外,前无古人了。
这首词是毛主席已发表的诗词中最早的一篇,写的又是爱情生活的一个侧面,意义更不一般。它不惟文彩焕灿,笔力健举,思想境界尤其阔大闳深,真能一新天下人耳目。这首光辉的诗篇,真正是奇林的瑰宝,艺海的奇珍!
毛主席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还有着极大的教育作用: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理想,应该有怎样的爱情,伟大导师的光辉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榜样。一九二三年,毛主席和开慧正值青年,正当成家立业的关键阶段,然而,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把个人的幸福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共同的事业。身分离而心亲近,路艰险而情坚贞,纯洁的爱情、崇高的理想,把这两颗年青而伟大的心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多么壮阔的胸怀,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今天,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带领我们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路上,青年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我们思念导师,缅怀先烈,恭读这光辉的词作,细听这壮丽的声音,不是感到榜样的力量,而更加豪情满怀地阔步前进吗!
从这次发表的手迹看,挥洒如意,笔力道劲,一望而知是毛主席晚年的手笔。其写成的时间应不早于六十年代,或者更靠后些。指出这一点是有意义的。因为事隔四五十年后,毛主席重为书写,说明他老人家对开慧的爱情是多么真挚、深厚。
现在公开发表了毛主席的这首词作,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毛主席对开慧烈士的热爱、敬重和怀念。这是对欺世盗名、无恶不作的江青的有力的鞭笞和批判。同时,这首词的发表,对于江青一伙在文艺上所设置的种种禁区——如不许写爱情等等——也是毁灭性的一击。
今天,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离开我们已整整两年了,但是,他所开创的革命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在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东方的红霞正以其更加夺目的光华磅礴于全世界。在这个时候,我得以学习这一光辉的诗篇,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欣慰。革命导师与他的战友开慧烈士的坚贞、深挚、白璧无瑕的革命情谊,将同他们所开创的伟大事业一样,千秋万代,永远受到人们的崇仰与歌颂。
(原载《解放军报》,本刊请作者作了补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