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屯大队两代人

1964-08-29 02:54段春林李联仲杜煦
中国青年 1964年15期
关键词:铭心贫农老一辈

段春林 李联仲 杜煦

一个有深谋远虑的树人规划

今年春天,辽宁省盖平县太阳升公社的何屯大队,制订了一个十年建设规划:到一九七四年,粮食总产量,将由去年的九十八万斤提高到一百五十万斤;亩产由六百一十二斤提高到八百斤。棉花总产量将由四十八万斤提高到一百四十万斤;亩产由五十三斤提高到一百斤(皮棉)。生猪由现在的一百七十七头,达到一千一百零七头(平均每户三头)。果树由一万八千株增加到三万株;果品总产量由去年的五十万斤提高到一百四十多万斤。……

党支部在讨论生产建设规划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而尖锐的问题:靠谁来实现这个规划呢?七个支部委员围坐一起,互相看了看,除一个年轻的外(二十八岁),都是些胡子麻茬的人了。一算,平均年龄已经是四十一岁。再把全大队现有的二十五个主要干部算一算,平均年龄也是四十二岁。于是纷纷议论开了:“庄稼是一茬顶一茬,干革命也得一辈接一辈”;“咱们这些人,虽然还可以为党为群众工作,但人总是要老的,总是要死的,再过十年二十年,社会主义农业建设更是越来越扩大,以后怎么办呢?”……在议论中,支委们越来越感到,必须培养出一批红色的革命接班人,否则,远景规划再好,也将会变成一纸空文。

谈到培养接班人,他们很自然地想起了去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揭露出来的阶级敌人和我们争夺青年的问题。这个大队的地富分子,企图利用青年缺乏阶级斗争经验的弱点,通过各种引诱、欺骗的手段,来拉拢、腐蚀和毒害我们的青年。例如,本村的一个叫苑书琴的富农分子,就经常在一些女青年中宣扬她过去的剥削生活方式。有一个贫农出身的女青年,就是在这种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在生活上讲究穿戴、梳洗打扮,而劳动却变得消极了。多亏经过社会主义教育,才使她猛省过来,明辨了是非,摆脱了阶级敌人的圈套。

他们还联想: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几十年,现在出了修正主义,就把这个国家折腾得不像个样子。咱们现在如果不把青年教育好,没有一批好的革命接班人,谁敢担保咱这堡子不会出小的修正主义呢?

话不说不透,理不讲不明。越谈越使他们认识到,培养革命接班人,不仅是一个有关小集体能否永远巩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永远胜利和发展的问题,必须趁早着手。党支部书记李铭心同志说得好:“人是一辈接一辈,革命也是一辈接一辈。一定要着手把青年干部尽快培养好,要他们好好把住江山。”支部监察委员、果树主任王胜儒也说:“培养接班人,就像管理小树一样,你不好好培养,他就不能成材。要培养,现在就得及早着手。”于是,他们制订了一个培养接班人的树人规划。

他们对全大队的三百一十二名男女青年作了分析研究,根据成份好,听党的话,立场坚定,品德好,作风正派,生产一贯积极,学习好等条件,先后挑选出十九名积极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然后分别安排他们担任了一定的工作职务,从实际工作中去锻炼、考察他们;支委具体分工,以老带新,对他们进行个别培养;还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给他们上

党课,吸收他们列席党的一些会议,对他们进行基本的革命思想的教育,并且通过他们再去带动广大青年。

老一辈的心愿

其实,何屯大队党支部对培养接班人的工作,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

这个党支部的委员会,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七名委员中,除一名年轻的外,都是村里解放后最早的一批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丰富的斗争经验,使他们知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应该好好教育年轻人继承革命事业。比如,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前,他们就意识到青年由于缺乏阶级斗争的切身体验,存在有“身在福中不如福”“嘴里含糖不觉甜”的弱点,也就比较有意识地运用新旧社会对比的方法,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去年春天,他们还举办了村史、家史展览会,并且请村里过去受苦最深的老贫农给青年讲旧社会的苦。当老贫农张大娘讲到她过去三伏天领着三岁的孩子,走出二三十里地去讨饭,常常是要点酸饭臭菜还吃不上个半饱,有时要的饭菜都生了蛆,也不得不哄着孩子吃的时候,很多青年都心酸落泪。青年看了展览,又听了几个老贫农的家史,他们说:“过去听报告、看电影,还难于 想象旧社会的苦,现在看到听到的尽是本村的事,有名有姓,苦辣酸臭的味道都有,不容易忘了。”这就大大提高了青年的觉悟。在这个基础上,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培养对象,党支部的同志还登上门去,给他们讲家史,进行深入的启发和教育。团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团员和青年进行访贫问苦,编写村史、家史,把它作为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的“传家宝”。

与此同时,党支部也很重视抓住现实的斗争,对青年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李铭心同志更是一有机会,就在会上给青年讲要时刻警惕和无情地粉碎阶级敌人的一切阴谋破坏活动。而另一方面,又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青年,对自己的阶级弟兄,要培养崇高的阶级感情。

今年农历正月初一,四队的老贫农刘桐礼病故。有的人觉得在大年初一去和死人作伴,是很不吉利的事。李铭心同志想到的却是:这位老贫农家里最大的儿子只有二十来岁,下余还有三四个小孩,没人照料不行。他便毫不迟疑地去日夜陪伴孩子,照料后事。这种行动本身,对青年就是一种很深刻的教育。

党支部还经常教育青年要处处为公家着想。他们自己也为青年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今年一月间,李铭心和另一位支部委员王胜儒,到锦西县委召开的农林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回来时,锦西县委机关给了他们十元钱,作为他们的途中花费。可是他们心想:早饭已经吃得饱饱的,坐在车上也不动,不应该再花这些钱。所以,从一早上车,傍晚时才到家(还步行十五里),一路上,什么也没有吃;回到家后,就把这些钱如数寄回锦西县委。几天以后,钱又退回来了。两人无法,就全部交给了大队。他们说:“当干部的,吃点苦没个啥,把集体生产搞好了,管保比什么都强。”

这个大队,有着一万八千多棵果树。大队干部从不随便摘一个苹果来吃。有人对李铭心说:“咱们这里的果树,还不是你们干部领导大家栽的!你伸手摘个来吃,社员一点意见也没有。”李铭心却说:“我吃一个苹果,看来像没啥,对人们的影响可大呀!咱们当干部,是带领群众创业的人,就应该带头树立一股正气,让青年跟着咱们走。”

“带头树立一股正气,让青年跟着咱们走”,这再好不过地表达了老一辈对青年一代的最大心愿。现在,老一辈又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一个树人的规划,也正是为着把党的革命光荣传统传下去,把这批青年培养成为革命的接班人。

学习老一辈当好接班人

那么,何屯的青年和青年干部能不能遵照党的教导,领会老一辈人的心顾,学习老一辈的好榜样,把革命传统接过来,使自己锻炼成为革命的接班人呢?共青团员、民兵副连长李书柏说出了这批青年干部的心里话:“革命的班,我们贫农下中农的子弟不去接,叫谁去接?要是让地富反坏把大印夺过去,革命的江山就要保不住。党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一定要干好,好好把担子挑起来!”何屯的青年干部和广大青年,正是处处以老一辈为榜样,在老一辈的熏陶和带领下,茁壮地成长着。

“对阶级敌人要狠,对阶级弟兄要亲”,这种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在何屯的青年干部和青年中是鲜明的。他们对待阶级敌人的一切阴谋破坏活动,是遵循老一辈的教导,提高警惕,无情地进行揭露和斗争。而对待阶级弟兄的疾苦,也是学习老一辈的榜样,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去年春天,老贫农宋国良的爱人生小孩,流血过多,病势危急,送到县医院,急需输血。团支部副书记李秋梅和她的弟弟李长青带头站了出来。很多青年听说了,也都争先恐后,要用自己的鲜血挽救阶级亲人。进城的大车刚刚套好,年轻人已经坐满了。有的顾不上吃饭,就跳上车去。有的从地里回来迟了,没赶上大车,就骑自行车赶去。事后才知道,积极赶去输血的有八十多名青年。由于输血及时,一个眼看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得到了挽救。

去年冬天,一队的五保户、老贫农何文治病了。团小组长孙艳就召开团小组会讨论:何大爷没儿没女,咱们就是他的儿女;要像看待自家老人一样,去照愿何大爷。之后,她就同二十七个团员和青年,自动编成九个小组,每天轮流去帮助何大爷挑水、劈柴、缝洗、烧饭;在何大爷病重时,主动去请医生,给他端屎倒尿。后来听说喝豆浆汁对何大爷的身体有好处时,孙艳就和另外三个青年,利用晚上和休息时间,学着给何大爷做豆浆喝。何大爷想吃豆腐脑,他们又给做豆腐脑。春节时,年轻人又热热闹闹地给何大爷包饺子吃……这样,从去年十月开始,每天都坚持服侍,直到今年四月,何大爷病好了,才在何大爷的劝阻下不天天去了。但是像挑水、劈柴之类的活儿,还是经常帮助老人干。何大爷从心底里感激地说:“共产党教育的青年就是好!往后咱何屯的贫农下中农,有了这样的青年当家,死了也叫人放心。”

“干革命就不怕困难,怕困难就不能革命”,这在何屯大队的青年干部和青年思想中也是很明确的,并且逐步贯彻在实际行动当中。

这里是个半山区,二十个山头连结在一起,像一条锁链。党支部提出要把这些山头改造成绿色的平台梯田的号召后,青年们立即承担了这个任务,由三十名青年组成了一支青年治山专业队,就在今年五月向第一个山头进军了。

共青团员李书柏原来是民兵连的文书。党支部为了通过实际斗争使他经受锻炼和考验,要求他在这支队伍里多负些责任。初次上山,看到那么多的大石头,他心里有些发怵。带领这支队伍的党支部委员、民兵连长王胜国,看出了他这种心情,就对他具体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他再看看王胜国同志今年已经四十四岁了,身体又不大好,还是坚持上山来,和青年一起干,很受感动。他心想:“老一辈从不叫难,咱们年轻力壮,怎么能叫难呢!”于是他不但带头干重活,哪里碰上大石头,就到那里去干,还和团支部副书记李秋梅共同组织大家在休息时学习毛主席著作,唱革命歌曲,把劳动生活搞得非常活跃,后来被选为民兵副连长。很多青年,在他们的带动下,特别是学习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联系自己的实际更紧,治山的决心更大了,都表示要当“活愚公”。开始有的人碰到个大石头甚至想绕过去另开辟,现在,越是大石头,越要把它搬掉。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差不多半边山头已经变成了平整的梯田。其中有四亩多地,已经种上了糜子、地瓜、谷子、包米,像一块块绿色的绒毯铺在山上。

在老一辈的熏陶和感染下,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也在青年干部和青年身上逐渐生下了根。

一队的保管员兼现金会计、共青团员李玉祥,在今年六月,收到记工员交来的买炸药的提货单和剩余的款,一核对:一公斤炸药一元七角,五十公斤应该是八十五元,而开票的人却写成八元五角,少收七十多元。第二天一早,他就骑上自行车,跑到县生产资料公司,讲明情况,把少付的款补给了他们。公司的同志很感谢。他却说:“这是应该的,谁也不能为了小集体的利益,让国家受损失。”

今年四月十八日的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四队的作业组副组长李长青等四个青年,一早从队里值夜班出来,看见小河里的水涨了很多,立刻想到:南山上新修的水库会不会被冲坏?就一口气奔上山去。一看,只差一尺,水就要漫过坝堤了,而水位还在继续上涨,情势十分危急。他们当即向队长报告,组织了二十多名青年,跳进冰凉的山水里。这样一直坚持干到下午三点多钟,终于挖出一条排水沟,放出二尺多深的水,保住了水库。

团支部副书记李秋梅,有一次开团支部大会时,一个团员和她争吵起来,她感到受了很大“委屈”。第二天就含着眼泪找到党支部,说:“这工作我算于不了啦!”党支部的同志就给她指出:搞工作,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心眼为革命。工作对了要坚持,有缺点要改进,为一点小事就不想干了,这还叫什么一心为革命呢!李秋梅很听党的话,经老同志这一开导,立刻想到自己当一个团支部的“班长”是党交给自己的革命工作,怎么能为了一点个人得失就不想干了呢!以后,她对团的工作更积极负责,信心也更大了。

何屯,这里有一批在党的领导下久经锻炼的革命老一辈!何屯,这里也有着一批在老一辈的熏陶和带领下,正在茁壮地成长着的青年一代!看到了老一辈像培植果树一样精心地在培育着青年一代,又看到了青年一代自觉地在把革命的传统接过来,怎能不使从内心感到高兴,为之欢呼!

猜你喜欢
铭心贫农老一辈
钱静
宝怡/铭心记 甜美肆溢,镌刻心头的惊艳时光
黑岛传治为贫农发声
土改中贫农阶层内部的形势判断与行为选择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
苏区贫农团的权能演变及其与苏维埃关系考察
老一辈革命家的规矩意识和清廉风范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妈妈
怀念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彭冲
老一辈革命家与军队条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