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
- 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和蚯蚓接种对黄河故道区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方式、提升土壤有机碳(SOC)水平是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持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方法,探究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和蚯蚓接种对江苏省黄河故道区沙质潮土团聚体构成及其SOC含量及活度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农民习惯施氮[FN:690 kg/(hm2·年)]、减量施氮[RN:540 kg/(hm2·年)]、减量施氮+秸秆还田(RS)、减量施氮+秸秆还田+接种蚯蚓(SE)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FN处理相比,RN处理下SOC含量有增加趋势,且其增加部分主要来
江苏农业科学 2024年9期2024-07-02
- 耕作和秸秆还田对球囊霉素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球囊霉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农田生态系统,氮肥的不合理利用带来了严重的土壤环境问题,除草剂的大量施用及耕地沙化、酸化现象导致农田土壤环境污染、耕作层变薄、渗透性降低、保水保墒能力变差,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影响耕地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耕作与秸秆还田都会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进而影响到土壤肥力状况以及农田生态环境。因此研究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尤为重要。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土壤养分平衡、循环、限制的一
山东农业科学 2024年2期2024-04-27
- 不同凋落叶和磷添加对亚热带马尾松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步酸水解;土壤有机碳、氮组分;酶活性中图分类号S 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3)24-0104-07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4.023Effects of Different Litter Leaves and Phosphorus Addi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mponents of Pinus massoniana S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4期2024-01-03
- 基于信息熵的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影响因子及尺度效应研究
要:为探明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尺度效应,以河北省阜平县为研究区,采用信息熵分析法的模型分析土壤亚类、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各影响因子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特征和尺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关键影响因子不同,大尺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影响因子是高程;随着尺度减小,其他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相对变大。具体结论如下:(1)在大尺度(阜平县)上,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相关性最大的是高程,其次是土壤亚
江苏农业科学 2023年21期2023-12-22
- 不同轮耕方式与生物炭用量对潮土区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聚体占比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并且2 个指标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020、2021 年,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5.07%~11.02% 、6.53%~18.13% ,其中,DB3 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8 946.83、9 566.54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小麦深翻耕玉米免耕配合施用生物炭是改善土壤理化结构的重要措施,小麦深翻耕玉米免耕+7.5 t/hm2生物炭效果最好,可以推广应用。关键词:轮耕方式;生物炭;土壤物理性质;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3期2023-10-04
- 内蒙古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核心是维持碳库稳定
土壤有机碳 碳汇 碳库稳定 生态草牧业草原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巨大的碳库,其生态调节功能、碳平衡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是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前提;草原的畜牧业生产资料功能和系统开放延伸功能,是建成国家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完整产业链的保证。然而,以畜牧业经济为主体的内蒙古草原如今整体上是处于荒漠化状态的生态系统,而长期的过度利用和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恰恰是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因素。草
北方经济 2023年7期2023-08-31
- 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研究进展
鑫鑫摘要: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对提高作物产量、调节土壤养分循环、改善土壤质量和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土壤有机碳中的活性组分(颗粒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较土壤总有机碳响应土壤理化性质、环境条件和管理方式改变更为敏感,因而是研究中的重点。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地上凋落物、根系生物量、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量。环境条件(温度和降水量变化)和管理方式(施肥措施、灌溉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变化影响了凋落物的输入类型和
江苏农业科学 2023年13期2023-08-14
- 东北黑土区玉米带保护性耕作固碳效应研究进展
护性耕作;土壤有机碳;固碳;释碳中图分类号 S1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6-0011-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6.004Research Progres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Effec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Maize Belt of Black Soil Region, Northeast Ch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6期2023-07-04
- 温室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业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和研究模型并阐述了温室大棚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结果】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剧烈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农田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温室大棚作为一种人类干扰较强的农业生态系统,探究其土壤有机碳循环,对评估该类人工生态系统碳平衡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贡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结论】对于温室生态系统土壤碳的相关研究也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壤有机碳;温室农业;碳平衡中图分类号:X171
河南科技 2023年7期2023-05-30
- 生物质炭影响土壤有机碳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生物炭影响土壤有机碳领域的发交情况、研究力量、关键文献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美两国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潘根兴、Ok Young Sik分别是中、英文发文量较多的学者,Johannes Lehmann是共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该领域研究热点为生物炭制备工艺及原料来源对土壤固碳减排、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未来应加强长期定位实验探索生物炭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内在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3年10期2023-04-29
- 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与有效氮磷对保氮增碳处理的响应及其机制研究
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有效氮磷养分对秸秆还田+高教氮肥+秸秆腐熟剂不同组合处理(即保氮增碳处理)的响应,并从土壤酶学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以期对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与地力提升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保氮增碳各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无机氮及有效磷的含量,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培养90天时,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土壤有机碳、无机氮及有效磷分别提高23.12%-38.63%、13.93%-33.56%、4.75%-25.32%,土壤酶学分析表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23年12期2023-02-20
-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的河北省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与密度对比分析
要: 區域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调查在构建全球土壤碳、氮循环的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河北省实地调查和试验数据为基础,根据162个典型土壤剖面的数据,分析1 m土体中不同土纲的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密度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不同诊断表层、诊断特性土壤的有机碳、氮含量及密度值差异显著( P< 0.05),有机表层、草毡表层和暗沃表层明显高于其他诊断表层,具有有机土壤物质诊断特性和均腐殖质诊断特性的土壤有机碳、氮含量高于其他土壤。(2)不同土纲的土壤有机碳含
江苏农业学报 2022年3期2022-07-16
- 城市和郊区麻栎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管理指数变化特征
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碳库管理指数差异,揭示城郊差异对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于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对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与郊区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土壤进行分季节采样,系统比较城市和郊区森林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及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碳(EO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全氮(TN)含量季节动态特征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城区森林土壤SOC、T
江苏农业学报 2022年2期2022-05-16
- 喀斯特高原区植被恢复过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理飞摘要:土壤有机碳(SOC)作为评价土壤碳汇的重要指标,SOC动态变化与组分土壤碳的流向特征对进一步理解喀斯特地区植被与全球碳平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喀斯特高原为研究区域,采集植被恢复过程中草本群落(Herb community stage,Hcs)、灌木群落(Shrub community stage,Scs)、乔林群落(Arbor community stage,Acs)三个阶段下0~10 cm土层(S1层)、10~20 cm土层(S2层)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6
- 色季拉山林线典型植被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典型植被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为气候变暖下碳循环机制分析奠定基础。对色季拉山高山林线附近北坡杜鹃、急尖长苞冷杉、急尖长苞冷杉×杜鹃混交林和南坡杜鹃、方枝柏×杜鹃混交林、方枝柏SOC含量与土壤SOCD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色季拉山高山林线南、北坡土壤SOC含量与SOCD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极显著或显著减小,且其SOC和SOCD分布均具有“表聚效应”;混交林SOC、SOCD均大于纯林;土壤深度与SOC总含量和SOCD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关键词 高山林线;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0期2021-11-08
- 花椒不同种植密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规律
增加,上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中层次之,下层最低;不同种植密度下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之间有差异均高于对照,且0.5 m×0.5 m种植密度下最大。[结论]高密度种植花椒更有利于区域生态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源功能,并有利于提升其产业价值。关键词 花椒;种植密度;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生态恢复中图分类号 S 15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119-03Abstract [Objectiv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4期2021-09-03
- 连续多代次种植橡胶树对土壤团聚体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壤團聚体和土壤有机碳是指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连续多代次种植橡胶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可为了解橡胶园土壤质量演变规律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采用时空互代法在海南儋州选取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一致的不同代次(一代、二代和三代)的橡胶园,分层(0~20 cm、20~40 cm和40~60 cm)采集土壤样品,研究土壤团聚体、容重、孔隙度和有机碳(SOC)随种植代次及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第三代橡胶园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橡胶园(
热带作物学报 2021年12期2021-01-13
- 干旱区不同沼泽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类型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沼泽、季节性咸水沼泽以及内陆盐沼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19~49.03、1.62~101.14、2.61~23.77 g/kg,其中,季节性咸水沼泽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草本沼泽;草本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水分、全氮、N/P呈顯著正相关,季节性咸水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水分、容重、全氮和N/P均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内陆盐沼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呈极显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8期2020-11-23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为废弃水田>天然林地>樱桃园,且废弃水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天然林地和樱桃园;在垂直分布特征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废弃水田、天然林地和樱桃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土壤有机碳表聚现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到土壤理化因素(土壤pH、含水率、容重)的影响,其中,废弃水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与土壤p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4期2020-10-20
- 桂北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和碳组分的变化特征
龄的增加,土壤有机碳总体表现为增加的趋势,1~8 a桉树土壤有机碳范围在5.79~15.57 g· kg-1之间,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表现为8 a>5 a>3 a>4 a>2 a>1 a。(2)土壤非活性有机碳、碳储量随林龄和土层的变化规律与土壤有机碳基本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表现为8 a>5 a>4 a>3 a>2 a>1 a,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随林龄变化无明显规律,8 a和其他林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3)
广西植物 2020年8期2020-10-20
- 粤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
气候变化,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对指导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粤北山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茶园、果园、弃耕地、水田、水旱轮作)的表层土壤(0~20 cm),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及其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和胡敏素碳(HMC)等组分,分析SOC及其组分对不同土地利用的响应以及SOC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
热带作物学报 2020年3期2020-04-16
- 外源性磷输入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进而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矿化作为土壤呼吸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该文综述了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研究进展及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潜在影响。关键词:外源性磷;磷添加;土壤有机碳;矿化中图分类号 S7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5-0115-03土壤有机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储量高达1500~2000Pg。占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存量的2/3,超过大气碳库的2倍、地上生物量碳库的3倍,其微小的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5期2020-04-09
- 碳同位素技术在陆地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同位素法在土壤有机碳、作物光合碳、土壤呼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未来重点:全球背景下光合碳的循环特征;土壤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周转;土壤呼吸的区分及环境响应问题;大气二氧化碳增多背景下,土壤碳转化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13C-PLFA技术的交叉取食风险评估。关键词 碳同位素;土壤有机碳;土壤碳循環中图分类号 S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5-0009-05doi:10.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5期2020-04-07
- 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基础呼吸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处理(NPK、M、MNPK)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施肥处理中以MNPK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处理增幅最为显著,分别达到70.65%和119.63%,显著高于NPK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及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22期2020-03-03
- 绿肥、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免耕稻田土壤碳库平衡的影响
机肥投入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CO2和CH4排放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稻田土壤碳固持及稻田减肥增效的农业有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前期粉垄与常规耕作基础上,2018—2019年连续开展田间免耕试验,在同等养分投入条件下,设置绿肥、蚕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模式,以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同步设不施肥空白对照,保护性耕作试验第2年,采用分离式静态箱—气象色谱法测定稻田温室气体CO2和CH4排放通量,同时在水稻返青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收获期采集0~15 cm耕
南方农业学报 2020年11期2020-02-22
- 海南岛东北部5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东北部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本文对该区湿加松林(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木麻黄林(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椰树林(Cocos nucifera)、次生林和混交林等5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次生林最高,为3.78 g/kg,木麻黄林最低,仅有0.90 g/kg;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
热带作物学报 2019年11期2019-12-19
- 湿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微生物学影响机制
要碳库,其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因子直接参与土壤物质循环,是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周转的主要内在驱动因子,是反映土壤有机碳早期变化的敏感性指标。从微生物区系组成、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微生物呼吸等方面综述了影响湿地土壤碳周转的微生物学机制,对深入解析湿地土壤有机碳的迁移转换,阐明湿地土壤碳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关键词 湿地;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中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0期2019-11-22
- 土壤有机碳及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要:土壤有机碳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从植被、地形、pH值、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岩溶地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连接了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大气圈(Eswaran H,1992)。土壤碳大致可分为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无机碳(SIC),目前对SOC的研究是国内外对土壤碳研究的重点
种子科技 2019年8期2019-09-10
- 增效肥料对设施栽培小白菜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生理指标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影响的差异,同时观测各处理小白菜的农艺性状和生物量。【结果】与CK1相比,施用增效肥料后小白菜各项农艺性状、产量和生物量指标均得到改善,以生化黄腐酸增效肥料整体效果最佳,其株高、叶片SPAD值、叶长、叶宽、有效叶片数和产量分别提高15.0%、4.0%、18.1%、15.9%、9.8%和63.8%,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23.3%、324.0%和5.9%,生物量提高51.5%,且叶长、产量、根长、根鲜重和生物量方面均达显
南方农业学报 2019年9期2019-09-10
- 模拟氮沉降对长白山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库的短期影响
松林; 土壤有机碳中图分类号: S 714. 8, S 791. 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19)03 - 0022 - 04 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和施用氮肥等人类活动,大气中活性氮的含量不断增加[ 1 , 2 ],并通过氮沉降进入陆地生态系统[ 3 ],打破了原本相对封闭的氮循环过程,对生产力、生物质分配和碳循环等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4 ,
林业科技 2019年3期2019-09-10
-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SOC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碳储量估算的指示意义
德全摘要: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简称SOC)作为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表层碳循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SOC储量的正确评估对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其土壤有机碳易于积累,有机碳含量较高,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近10年来已经公开发表的关于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估算研究中的数据,总结分析南方喀斯特分布区的SOC空间分布特征,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8期2019-08-20
- 秸秆还田方式与灌溉量对土壤碳水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探究它们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平作还田方式更有利于秸秆保水作用,促进有机碳的积累和产量形成,开花期FCK分别比FSD、FD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19.74%、34.81%;在干旱条件下垄作较平作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保持,开花期、灌浆期和收获期RD土壤含水量较FD分别高10.48%、13.13%、8.21%。充足灌溉能够显著提高3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可见,在干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6期2019-08-16
- 土地利用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模型进展
土地利用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模型研究,认为当前模型研究主要集中于3类,即土壤有机碳降解模型、土壤有机碳动态模型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模型。对各个模型的建模原理、特点、研究尺度和适用范围等做了对比分析,为我国土壤有机碳模型的研究提供思路。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模型;碳循环【中图分类号】S15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13-0164-01对土壤有机碳变化进行中大尺度的估算和预测,模型模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技术途径。目前为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3期2018-10-21
-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晨迪摘要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随着近年来土地整治规模的不断增加,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2种主要土地整治工程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期引起土地科技工作者对于土地整治工程固碳意义的重视,为改善区域环境提供借鉴。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土地整治工程;土壤固碳;影响中图分类号 S15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185-01Abstract The sink of so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2018-09-20
- 汉中盆地秸秆还田撂荒和林地对土壤碳的影响
土壤碳库[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稍微变化会对大气CO2产生很大影响。汉中盆地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在该区域秸秆还田、农田撂荒和林地是目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但缺乏不同利用方式对SIC和SOC影响的研究。该研究采集该区域典型样地土壤,用滴定法和有机碳分析仪分别测定其SIC和SOC含量,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SOC随土层深度最为敏感的是农田,其次是撂荒地,林地最不敏感。0~140 cm土层SOC碳密度,林地最大,
广西植物 2018年8期2018-09-10
- 气候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全球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响应提供数据支持。关键词: 大团聚体, 微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气候, 林分类型中图分类号: Q9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18)03034111广西植物38卷3期孙筱璐等: 气候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收稿日期: 2017-05-19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403205)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
广西植物 2018年3期2018-09-10
-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组分特征
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组分含量特征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将SOC分为不同粒径的12个土壤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的表层土壤范围内,林地(3.77 k/kg)各组分有机碳平均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荒草地(3.17 k/kg),荒草地显著(P<0.05)高于稻田(2.11 k/kg)。在SOC的各组分中,稻田、林地和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iPOM即物理保护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10%、7%、11%,其在林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3期2018-07-13
- 泥炭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忠摘 要: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泥炭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准确理解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主要受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深度、土壤底物、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该文通过对现有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泥炭地土壤呼吸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相關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土壤温度敏感性;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S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1期2018-07-09
- 基于决策树分类的济宁市土壤有机碳遥感反演
像数据以及土壤有机碳实测数据,以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Ysoc=23.448+65.958b1-67.703b4-21.778b7(R2=0.744,P关键词:土壤有机碳;遥感反演;多元回归分析;决策树分类;济宁市中图分类号:S12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8)04-0133-05Abstract Taking 0~20 cm soil layer as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4期2018-06-21
- 草地管理对土壤碳截获的影响
地力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③施加有机肥料对提高草地土壤碳截获有巨大潜力。④草地补播,尤其进行豆科植物补播可期待有效提高土壤碳截获。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草地管理;放牧;施肥;补播中图分类号 S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3-0001-05Abstract 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measures such as grazing, reclaimation, fertilization an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3期2018-05-14
-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疏水性的影响
系分泌物;土壤有机碳;土壤疏水性中图分类号: X13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8.04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根系在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与营养的同时,也会分泌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被称之为根系分泌物。这些根系分泌物会对根系周边土壤产生影响,造成根际效应,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根系分泌物的种类繁多、含量差异大
吉林农业 2018年8期2018-05-01
- 济宁煤矿区采煤塌陷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间变异,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是表征土壤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地塌陷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逐渐成为复垦土壤质量的研究热点问题。本研究选择济宁兖州煤矿区典型塌陷区,采集不同坡位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在坡面和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坡面上,土壤有机碳呈现出从坡顶到积水边缘迁移,先降低再升高,在塌陷中心富集的变化趋势,采煤塌陷对坡中和坡底部位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热导率>含水量>容重>pH值;(4)土壤有机碳与容重、含水量、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3期2018-03-29
- 秸秆生物炭对烟区土壤剖面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影响中图分类号 S1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184-03Effects of Straw Biochar on Soil Aggregate Compositi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in Tobacco Planting AreaWANG En-wu 1 XU Wei 2 WANG Jin-jun 3 LIN Yue-ping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2018-01-12
- 温室栽培与大田种植模式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田种植模式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模式相对于大田栽培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且土壤有机碳的增量主要集中于0~20 cm的耕作层土壤,增加量达到7.5 g/kg,显著高于20~40 cm和40~60 cm的深层土壤;温室栽培模式土壤有机碳的增量随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呈幂函数式增长,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同时受到土壤类型和栽培作物种类的影响,表明温室栽培措施可以增加农业土壤的固碳潜力。关键词:温室栽培;土壤有机碳;栽培年限;作物种类;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2期2017-12-25
-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龄级沙柳灌丛土壤有机碳研究
工沙柳灌丛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干旱区群落演替过程中碳收支以及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被類型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龄级(2、4、6、8 a)人工沙柳灌丛土壤pH、容重、有机碳、碳密度进行研究。[结果]土壤pH在7.34~7.60,且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同一龄级植被垂直分布上,表層土壤容重较底层低,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土壤有机碳在0.44~1.10 g/kg,不同龄级沙柳灌丛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林龄的增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7期2017-08-13
- 纳帕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纳帕海区域土壤有机碳(SOC)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容重的相关关系,为该区域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猪拱地、农田、灌丛和森林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SOC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0~50 cm土层深度内,SOC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田(26.43 g/kg)、猪拱地(20.95 g/kg)、灌丛(20.16 g/kg)、森林(17.25 g/kg);猪拱地、农田、灌丛和森林均为0~10 cm土层SOC含量最高,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7期2017-08-13
- 黄河故道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析
利用变化;土壤有机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中图分类号 S15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062-03Abstract:Soil organic carbon(SOC) and soil 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ROC) of three soil layer of five land utilization types, including woodland, culti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4期2017-08-08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
利用方式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并研究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剖面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淮南市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复垦林地、淮河农田、乔木林地,分别以A、B、C、D表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60份共4类淮南土样,通过恒温密闭培养30 d(25 ℃)及测定各相关因子获得基本数据,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剖面深度(0~100 cm)和相应理化性质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特征。[结果] 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且表现出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4期2017-07-10
- 海南乐东5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比较
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介于1.55~8.52 g/kg,以次生林最高,大叶相思和木麻黄最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51~9.49 kg/m2,以次生林最高,木麻黄最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次生林94.86 mg/hm2、椰树73.72 mg/hm2、桉树44.93 mg/hm2、大叶相思30.80 mg/hm2、木麻黄15.10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5期2017-06-12
- 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土壤碳库由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组成。由于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有机碳含量变化可能会导致无机碳含量变化,反之亦然。过去农田土地管理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增加碳库侧重土壤有机碳,但是由于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耦合关系机理尚不清楚,土壤有机碳增加可能对土壤无机碳造成的影响了解不足,不利于精确估算土壤碳汇变化情况。总结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耦合关系情况,并从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转移、土壤无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作用等方面探究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耦合机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2期2017-05-30
- 莽山不同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
三类次生林土壤有机碳(SOC)分布特征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为该地区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准确计量及森林土壤固碳增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海拔1230~1300 m区域内的杉木、粤松林和竹林内设9个固定标准地,采集不同层次土壤样品32个,测定其SOC、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量,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法研究不同植被类型SOC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间的关系。【结果】杉、松、竹三类林地不同土层S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砂粒与黏粒、粉粒
南方农业学报 2017年4期2017-05-30
- 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连栽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0~20 cm土层,马尾松和1代、2代、3代桉树人工林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7.06、15.70、14.47和13.16 g/kg,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0.895、0.841、0.778 和0.715 g/kg,均呈现随栽植代数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在20~40 cm土层,马尾松和各栽植代数桉树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2)马尾松、1代、2代和3代桉树人工林0~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
热带作物学报 2017年10期2017-05-30
- 广西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
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广西森林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为8.01~29.78 g·kg1,变异系数在50.27%~74.89%之间;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半变异函数符合球状模型,其余土层符合指数模型,且拟合效果均较好;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半变异函数的块金效应为16.75%~49.33%,表现为强烈或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不同森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具有一定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
广西植物 2017年11期2017-05-30
- 气候变化下横断山典型湿地优势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积累研究
物量增加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经过6年的自然演化后,2种纳帕海湿地优势植物茭草与水葱移至拉市海后与原生环境相比生物量分别增加50.9%和49.9%,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39.87%和47.31%;移至滇池流域后相比拉市海湿地茭草生物量增加20.3%,水葱生物量增加18.8%,二者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40.05%和37.82%,表现出温度升高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负反馈。通过分析三个研究地不同气候,相同植物-土壤基质的条件下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的
绿色科技 2017年8期2017-05-22
- 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核心,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陆地碳库的收支平衡,其储量受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理化性状)和人为因素(农田管理措施、土地利用变化)等诸多方面影响而呈动态变化。通过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探究,以期找到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的有效措施,为我国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最终达到土壤固碳和农业增产的目的。关键词: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S1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
农业与技术 2017年8期2017-05-20
- 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西部土壤有机碳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15年表层土壤有机碳及作物产量的模拟,并对不同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和作物产量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松嫩平原西部表层土壤中有机碳总约为储量7794.42万t,其变化均值为-225.18kgC·ha-1,研究区为“碳源”;研究区作物产量均值为3576.167kgC·ha-1,实际作物产量约为8.94t·ha-1,总产量约为3429.83t。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作物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由西北向西南、东南递减的趋势。温度的升高、降水的增多,
环境与发展 2017年2期2017-05-13
- 武功山退化草甸养分分布格局及相关性
律;(2)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和pH值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明确了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不同海拔间有机碳和各养分间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植被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武功山;退化草甸;土壤有机碳;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3-0237-04[HJ1.4mm]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3期2017-05-02
- 青海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PLFA)*
大,其次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密度和凋落物现存量。【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在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时应考虑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森林管理利用措施。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PLFAs); 微生物群落; 林型; 土壤有机碳; 青海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矿质营养的吸收释放、物质循环和成土过程,并将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可利用养分,被认为是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以及有机碳代谢
林业科学 2017年3期2017-04-27
- 闽西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
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杜满义1,2封焕英1,2范少辉1苏文会1毛 超1唐晓鹿1刘广路1(1.国际竹藤中心 国家林业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2;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北京 102300)【目的】以期更全面反映毛竹林地培肥机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永安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毛竹纯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18
林业科学 2017年3期2017-04-27
- 不同干扰林地土壤重金属与养分积累的关系
壤有机质;土壤有机碳;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S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重金属是危害森林生态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不仅影响森林土壤环境质量,而且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森林土壤通过土壤胶体吸附、络合和沉淀作用,以及土壤微粒的交换和机械截留作用,对重金属污染物起到净化和缓冲功能[ ]。土壤有机质对陆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有机碳是大多数化能有机营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
科技资讯 2017年1期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