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培
- 传说与追忆晚清民国社会记忆中的谭鑫培
海 震谭鑫培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京剧演员,其独树一帜的唱腔及唱法被称作“谭腔”。谭鑫培也是最受慈禧赏识的演员之一,但“内廷供奉”之类说法及传说并非史实。谭鑫培曾在上海创下当时京剧演员最高的演出收入。《伶界大王事略》和《谭鑫培全集》是谭鑫培身后社会对其人其艺的记忆和追忆。一、有关谭鑫培的传说与史实关于谭鑫培其人,已有不少书籍和论文有过论说。以下试从前人较少具体分析的其在清代宫廷和上海商业剧场演出的传说与史料入手,对有关史实稍作探讨。1.有关谭鑫培与清廷的传说
戏友 2023年1期2023-10-11
- 京剧“后三鼎甲”的参照关系与表演风格
1931年)、谭鑫培(1847—1917年)、汪桂芬(1860—1908年)。在文学艺术史上,从“竹林七贤”“李杜”“苏黄米蔡”到前后“七子”,将同时代杰出的文学家或艺术家并举,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具体到京剧史上,除了“三鼎甲”,还有“三大贤”“四大名旦”“四小名旦”之说,这些合称见证了当日异彩纷呈的表演艺术。前后“三鼎甲”以合称的形式,勾勒出京剧史上的一组“群像”,具有总体上的代表性。之所以强调“总体”,是因为合称正是从总体的角度,对本属个体的艺术家进行选
艺术探索 2022年4期2022-09-17
- 京剧说古
——“台上闹鬼”二三事
北京·旧时芳华谭鑫培梅兰芳京剧是舞台艺术,任何一次的舞台创作都是唯一的一次,整个演出过程用现在的话叫“不可逆转”。错了就错了,绝不能您这儿演错了,立马鞠个躬说我再来一次。以前京剧行里把演员在某一个地方习惯性出错叫做“闹鬼”,不管是多大的角儿,都有可能闹鬼。就说谭大王谭鑫培先生吧,他老人家喜欢在《武家坡》中闹鬼。《武家坡》中有这么几句盖口(就是对白,实际上是“介口”,湖北人“介”字念gai音,到了北京,被艺人们照直了念成了盖口)。《武家坡》中的几句盖口如下:
金秋 2022年6期2022-07-05
- 心中无牢
弄。一次,他与谭鑫培合演《宋江杀惜》,他饰演阎婆惜,谭鑫培饰演宋江。表演前半段“坐楼”时,田桂凤不按套路出牌,大量即兴编排,使谭鑫培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谭鑫培央求田桂凤说:“念咱们二十年交情,给我留点儿面子吧!”田桂凤说:“谁人不知道我们两人的交情,还留什么面子?”谭鑫培无奈。戏演到“杀惜”,谭鑫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宋江”做出了比平时多出许多倍的身段,就是迟迟不肯将“阎婆惜”杀死。田桂凤被晾在一旁,完全没有戏演,想下台又找不到理由,情急之中说了一句:“你
杂文选刊 2022年4期2022-05-22
- 谭鑫培的“妙招”
◇文/姚秦川谭鑫培是中国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是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生活中的谭鑫培不但戏唱得好,而且足智多谋,在戏班中的人缘极好。不满20岁时,谭鑫培便经常在京城周边演出。一日,谭鑫培和剧班几十人在一个村庄演完后,需要赶赴下一场演出。当时两地间隔数十里,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天色逐渐变黑,众人疲惫不堪都不想赶路。看到这个情形,谭鑫培担心如果大家不能准时赶到,影响戏班生意不说,更有可能损害戏班的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10期2022-05-20
- 谭鑫培的“妙招”
姚秦川谭鑫培是中国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是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生活中的谭鑫培不但戏唱得好,而且足智多谋,在戏班中的人缘极好。不满20岁时,谭鑫培便经常在京城周边演出。一日,谭鑫培和剧班几十人在一个村庄演完后,需要赶赴下一场演出。当时两地间隔数十里,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天色逐渐变黑,众人疲惫不堪都不想赶路。看到这个情形,谭鑫培担心如果大家不能准时赶到,影响戏班生意不说,更有可能损害戏班的名声。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5期2022-05-20
- 心中无牢
弄。一次,他与谭鑫培合演《宋江杀惜》,他饰演阎婆惜,谭鑫培饰演宋江。表演前半段“坐楼”时,田桂凤不按套路出牌,大量即兴编排,使谭鑫培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谭鑫培央求田桂凤说:“念咱们20年交情,给我留点面子吧!”田桂凤说:“谁人不知道我们两人的交情,还留什么面子?”谭鑫培无奈。戏演到“杀惜”,谭鑫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宋江”做出了比平时多出许多倍的身段,就是迟迟不肯将“阎婆惜”杀死。田桂凤被晾在一旁,完全没有戏演,想下台又找不到理由,情急之中不自觉地说了一句
小品文选刊 2022年5期2022-05-13
- 心中无牢
弄。一次,他与谭鑫培合演《宋江杀惜》,他饰演阎婆惜,谭鑫培饰演宋江。表演前半段“坐楼”时,田桂凤不按套路出牌,大量即兴编排,使谭鑫培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谭鑫培央求田桂凤说:“念咱们20 年交情,给我留点面子吧!”田桂凤说:“谁人不知道我们两人的交情,还留什么面子?”谭鑫培无奈。戏演到“杀惜”,谭鑫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宋江”做出了比平时多出许多倍的身段,就是迟迟不肯将“阎婆惜”杀死。田桂凤被晾在一旁,完全没有戏演,想下台又找不到理由,情急之中不自觉地说了一
小品文选刊 2022年9期2022-05-10
- 任庆泰:中国电影开山鼻祖
的著名武生演员谭鑫培的50岁寿辰而拍摄的。影片拍摄了谭派代表剧作《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段,整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均在丰泰照相馆的庭院内完成,背景是一块展开的白布。该片历时三天拍摄完成。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创举,因为中国电影从此诞生。任庆泰(1850-1932),号景丰。原籍山东蓬莱,生于辽宁法库。少年时期任庆泰在本村私塾念过几年书后,即投师学习木工手艺。由于他心灵手巧,喜爱研究,出师后不久,他的手艺就在当地艺匠之中颇为突出。县内魏家楼村
中关村 2022年4期2022-04-21
- 心中无牢:人生的美好境界
弄。一次,他与谭鑫培合演《宋江杀惜》,他饰演阎婆惜,谭鑫培饰演宋江。表演前半段“坐楼”时,田桂凤不按套路出牌,大量即兴编排,使谭鑫培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谭鑫培央求田桂凤说:“念咱們20年交情,给我留点面子吧!”田桂凤说:“谁人不知道我们两人的交情,还留什么面子?”谭鑫培无奈。戏演到“杀惜”时,谭鑫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宋江”做出了比平时多出许多倍的身段,就是迟迟不肯将“阎婆惜”杀死。田桂凤被晾在一旁,完全没有戏演,想下台又找不到理由,情急之中不自觉地说了一
党员文摘 2020年12期2020-12-28
- 心中无牢
弄。一次,他与谭鑫培合演《宋江杀惜》,他饰演阎婆惜,谭鑫培饰演宋江。表演前半段“坐楼”时,田桂凤不按套路出牌,大量即兴编排,使谭鑫培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谭鑫培央求田桂凤说:“念咱们20年交情,给我留点面子吧!”田桂凤说:“谁人不知道我们两人的交情,还留什么面子?”谭鑫培无奈。戏演到“杀惜”,谭鑫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宋江”做出了比平时多出许多倍的身段,就是迟迟不肯将“阎婆惜”杀死。田桂凤被晾在一旁,完全没有戏演,想下台又找不到理由,情急之中不自觉地说了一句
做人与处世 2020年21期2020-12-28
- 慈禧的嗜好
、“内廷供奉”谭鑫培唱堂会。演出之前,庆亲王跟谭鑫培商量,想加演一出戏。谭鑫培说可以,但要请一位大臣给磕个头!这个条件,提得豪横。其意义在于,一是足见名伶在王公贵胄心中的分量;二是折射出京剧在权贵生活中的位置。要知道,庆亲王在晚清朝堂,属首席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谭鑫培敢跟“铁帽子王”开这种玩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谭鑫培内心的底气,在“铁帽子王”之上。为庆亲王解围的,是被人称为那相的军机大臣那桐!他双膝跪地,说“请谭老板赏脸
杂文月刊 2020年9期2020-10-28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的魅力所在,而谭鑫培这个名字,更是成为了京剧的代言词。委婉古朴的唱腔、考究典雅的身段、耳熟能详的唱词,以及久传未绝的影响,这一切都标志着谭派老生在京剧界的独特地位。“伶界大王”谭鑫培第一次见到谭正岩是在国家大剧院,全本的《四郎探母》,他饰演杨四郎。那是我第一次听谭派的《四郎探母》,与其他派别不同,谭正岩俊美的扮相加上谭派独特的声腔特点,使得主人公多了那么一分隐忍,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与耳膜,而去看谭正岩演出的愿望却是从刚上大学那会儿就埋下种子的。我们学校是最
儿童文学选刊 2020年4期2020-05-06
- 谭鑫培的“妙招”
谭鑫培是中国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是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生活中的谭鑫培不但戏演得好,而且足智多谋,在戏班中的人缘极好。不满20岁时,谭鑫培便经常在京城的周边演出。一日,谭鑫培和戏班几十人在一村庄演完后,需要赶赴下一场演出。当时两地间隔数十里,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天色逐渐变黑,众人疲惫不堪都不想赶路。看到这个情形,谭鑫培担心如果大家不能准时赶到,影响戏班生意不说,更有可能损害戏班的名声。思来想去,谭鑫培忽然心生一计,他顺手指着前面一户院门对众人说:“我认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7期2020-04-17
- 谭鑫培的“妙招”
姚秦川谭鑫培是中国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是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行內有“无腔不学谭”之说。生活中的谭鑫培不但戏演得好,而且足智多谋,在戏班中的人缘极好。不满20岁时,谭鑫培便经常在京城的周边演出。一日,谭鑫培和剧班几十人在一村庄演完后,需要赶赴下一场演出。当时两地间隔数十里,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天色逐渐变黑,众人疲惫不堪都不想赶路。看到这个情形,谭鑫培担心如果大家不能准时赶到,影响戏班生意不说,更有可能损害戏班的名声。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0年1期2020-02-14
- 谭鑫培的“妙招”
●姚秦川谭鑫培是中国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是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生活中的谭鑫培不但戏演得好,而且足智多谋,在戏班中的人缘极好。不满20岁时,谭鑫培便经常在京城的周边演出。一日,谭鑫培和剧班几十人在一村庄演完后,需要赶赴下一场演出。当时两地间隔数十里,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天色逐渐变黑,众人疲惫不堪都不想赶路。看到这个情形,谭鑫培担心如果大家不能准时赶到,影响戏班生意不说,更有可能损害戏班的名声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期2020-01-08
- 京城名伶十三绝在北京的故事(十五)
张永和谭鑫培决定谁好学谁谭鑫培从上海回来以后逐渐增加了老生戏,减少了武生戏。他通过在上海半年的演出,思想上有很大转折。他受了海派老生的影响,不能只学一个人,要集众家之长,要谁好学谁。这种创作导向就为他创作谭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谭鑫培在上海主要是受了一个叫孙春恒的老生演员影响,这个人外号叫孙小六,也是咱们北京的角儿。孙小六由北京到上海后,广泛接受了上海观众的爱好,他对谭鑫培说:“咱们唱戏可不能光学一个人,要谁好就学谁。”谭鑫培受了他的影响,后来在北京唱戏更加
北京纪事 2019年11期2019-11-25
-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的幕后往事
由著名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的“中国第一”,竟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执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照相馆老板第一次“触电”1896年6月30日,上海徐园放映电影,电影这一新兴事物正式进入中国。没多久,电影放映活动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地也蓬蓬勃勃发展开来。1902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北京西打磨厂街福寿堂放映电影,开北京电影放映先河。雷玛斯的电影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中有一位42岁的男子叫任庆泰,看得特别认真,看完了还拉着雷玛斯问三问四。任庆泰,字景丰,1850年出生
读书文摘 2019年9期2019-09-18
- 丰泰照相馆走出中国第一部电影
由著名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的“中国第一”,竟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执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照相馆老板第一次“触电” 任庆泰1892年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附近开设丰泰照相馆,做了北京第一家照相馆的老板。丰泰照相馆一经开张,众贵客纷至沓来:有庆亲王奕劻、大学士翁同龢、那桐、户部尚书荣庆等官宦皇亲,有盛宣怀等富商大贾,有谭鑫培等戏曲名角,生意十分兴隆。 1902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北京西打磨厂街福寿堂放映电影,开北京电影放映先河。当时42岁的任庆泰看得特别认真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7期2019-09-10
- 艺术家更应有人格魅力
游宇明谭鑫培是晚清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长于老生,名列“同光十三绝”,唱、念、做、打俱入化境。即使是别人演烂了的戏,他也可以演出个人的韵味。中国传统剧目里有出戏叫《辕门斩子》,讲的是北宋年间,才貌双全的穆桂英喜欢英俊的杨宗保,有意与之结亲,承诺会献出有利于破阵的降龙木,并亲破天門阵,杨宗保痛快答应。儿子在阵前成亲,使杨延昭火冒三丈,他当即决定处斩杨宗保。穆桂英救夫心切,不顾个人安危来到杨延昭的军营,劝说杨延昭允许杨宗保戴罪立劝。杨延昭踌躇良久,才免了杨宗保的
百家讲坛 2019年7期2019-08-23
- 谭鑫培及其英秀堂
具代表性的就是谭鑫培故居。谭宅名曰“英秀堂”,位于前门外铁树斜街大外廊营1号,是谭鑫培于1878年购置的。谭鑫培(1847-1917年)谭鑫培故居位于西城区前门外大外廊营胡同1号,是伶界大王谭鑫培的寓所,它是中国京剧百年发展的历史见证。谭派艺术的形成谭鑫培(1847.4-1917.5) 著名京剧演员,主攻老生,曾演武生。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籍贯湖北黄陂。其父谭志道应工老旦,但亦演老生。因声狭音亢,犹如鹨鸟(俗称“叫天子”),遂
北京观察 2019年6期2019-07-09
- “谭大王”谭鑫培轶事
过人,不惧刁难谭鑫培20岁上下时在京东一带搭“粥班”(乡下戏班收入微薄,时常喝粥,故名)。一日在某村演完需赶包下一场,两地间隔数十里。此时太阳眼瞧落山,众人疲乏至极都不想再走。谭鑫培恐误场而影响戏班生计,遂对众人道:“前村不远就有客栈,我们不妨住一宿,明早赶路不迟。”大家满心欢喜进了村子。不料只是个小村庄,根本不见客栈。谭鑫培顺手指着一户院门对众人道:“就是这家店,我认识里面的少妇掌柜,咱们今夜宿此,当有佳趣。”众人欢喜,争相叩门。果然有位少妇秉烛而出,问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9年2期2019-02-26
- 演艺圈的这位大佬被税局扣下了
菊禅著有一部《谭鑫培全集》,里面记录了清末民初伶界红人谭鑫培的“戏份”与“堂会”赏钱标准,我们可以据此给谭鑫培算算账——“戏份”一般按伶人在戏园的演出场数计算,每演一场戏算一工,谭鑫培一般每日演两场(日夜各一场),算两工。同治末年,一工戏的报酬约8吊钱。一吊钱即1000文,晚清时,由于清政府发行铜圆,一铜圆的面值等于10文钱,所以京师人也将100铜圆称为一吊钱。到了光绪中叶,谭鑫培的“戏份”升至40吊钱每工。光绪末年,又升到150吊至200吊。假设谭鑫培每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8年7期2018-07-26
- 近代演艺圈大佬,也曾被税局扣下
菊禅著有一部《谭鑫培全集》,里面记录了清末民初伶界红人谭鑫培的“戏份”与“堂会”赏钱标准,我们可以据此给谭鑫培算算账——“戏份”一般按伶人在戏园的演出场数计算,每演一场戏算一工,谭鑫培一般每日演两场(日夜各一场),算两工。同治末年,一工戏的报酬约8吊钱。一吊钱即1000文,晚清时,由于清政府发行铜元,一铜元的面值等于10文钱,所以京师人也将100铜元称为一吊钱。到了光绪中叶,谭鑫培的“戏份”升至40吊钱每工。光绪末年,又升到150吊至200吊。假设谭鑫培每
南都周刊 2018年6期2018-06-23
- 谭鑫培带头起哄
向华军谭鑫培晚年,门下徒子徒孙众多,人才济济,均以得到祖师爷的首肯为荣,甚至有支脉大费周章,请谭鑫培为年轻弟子把场,喝杯茶、喝声彩,弟子日后出师上台就名正言顺。有一次,谭鑫培访友路上,发现公园里驻扎一个戏班子,高高飘扬的彩旗,赫然印有拜他提携的字样。当时,戏过大半,戏班不再售票,谭鑫培一时兴起,决定进园看个究竟。只见台上一人举手投足,无一不是学他,唱念做打,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但是,与其他演员配合不顺畅,节奏散乱,整体观感不尽如人意。谭鑫培越看心里越不是滋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6期2018-06-22
- 谭鑫培带头起哄
向华军谭鑫培晚年,门下徒子徒孙众多,人才济济,均以得到祖师爷的首肯为荣,甚至有支脉大费周章,请谭鑫培为年轻弟子把场,喝杯茶、喝声彩,弟子日后出师上台就名正言顺。有一次,谭鑫培访友路上,发现公园里驻扎一个戏班子,高高飘扬的彩旗,赫然印有拜他提携的字样。当时,戏过大半,戏班不再售票,谭鑫培一时兴起,决定进园看个究竟。只见台上一人举手投足,无一不是学他,唱念做打,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但是,与其他演员配合不顺畅,节奏散乱,整体观感不尽如人意。谭鑫培越看心里越不是滋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6期2018-06-22
- 江夏的一张名片
——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卷一)读后
本豪先生在纪念谭鑫培诞辰一百七十周年、谭富英诞辰一百一十一年之际推出的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卷一·一代宗师谭鑫培),以相当生动的笔触讲述了谭鑫培的成长经历,同时也以娓娓道来的风格介绍了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就为宣传谭鑫培、弘扬京剧文化奉献出了一部厚重之作,也为宣传江夏增添了可圈可点的篇章。京剧是国粹。江夏能够成为这国粹的发祥地,与谭门几代人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辉煌历程密不可分。谭鑫培幼承家传,有学戏的天赋也喜爱钻研,虽生逢乱世,历经
长江丛刊 2018年7期2018-03-22
- 谭鑫培与《搜孤救孤》的成型
的过程,探讨了谭鑫培在改编该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改编与个人艺术创新追求、时代风尚影响之间的关系。【关键词】谭鑫培;《搜孤救孤》;改编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4-0027-02清代有关“赵氏孤儿”故事的戏剧演出中,初以昆腔为主。康熙二十四年《新定十二律昆腔谱》中即有《八义记》。清代宫廷中的《八义记》演出较为频繁。参考清宫历年“恩赏日记档”,可以看出,在宣统之前,《八义记》由内学太监演出。光绪三十
戏剧之家 2017年24期2018-01-10
- 谭鑫培救场
文/刘永加谭鑫培救场文/刘永加我国京剧大师、谭派创始人谭鑫培有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他遇乱不惊,多次临场发挥,扭转了被动的局面,赢得了观众的喝彩。一次,谭鑫培演出《黄金台》,他演齐相田单,上台时匆忙,忘了戴帽子。观众瞠目结舌,谭鑫培这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戴帽子,可是又不能再回去戴,他只好定了定神,临时加了句台词:“国事乱如麻,忘了戴乌纱!”两句词,既针砭了剧中的时弊,又弥补了现实中的差错,观众一听,纷纷报以掌声。一次赴堂会时,谭鑫培演出的是《文昭关》。这是个春秋
益寿宝典 2017年30期2017-11-29
- 马连良剃眉
一看,竟是名角谭鑫培。原来,谭鑫培正在为《朱砂痣》中的韩员外之子找演员,喜连成老板叶春善推荐了马连良。无意中见到他为戏剃眉毛的较真劲儿,谭鑫培立刻拍板要下了他。谭鑫培没看走眼,马连良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一片叫好,而与谭鑫培的合作也让马连良受益颇深,促成了“马派”风格的形成。素材解读马连良在一部戏中跑龙套,登台表演前,发现自己的眉毛描画得不整齐,就拿起剃刀把眉毛剃掉,画上假眉,这种注重细节、认真负责的态度,委实让人感动。谭鑫培慧眼识才,大胆启用马连良,而马连良也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24期2017-07-10
- 谭鑫培唱腔艺术新探
30013)谭鑫培唱腔艺术新探任 静1,王省民2(1.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民国以来,报刊业得以迅猛发展,其对京剧名伶的舞台演出进行了广泛报道,为我们重新审视京剧前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本文对尘封多年的民国报刊史料进行重新的挖掘,探讨“无腔不谭”之谭鑫培的唱腔艺术,探究其吐字行腔的演唱技巧、唱腔特色及谭鑫培对唱腔艺术的不懈追求。谭鑫培;报刊媒体;唱腔艺术;传播谭鑫培作
齐鲁艺苑 2017年2期2017-02-14
- 马连良剃眉
一看,竟是名角谭鑫培。原来,谭鑫培正在为《朱砂痣》中的韩员外之子找演员,喜连成老板叶春善推荐了马连良。无意中见到马连良为戏剃眉的较真劲儿,谭鑫培立刻拍板要下他。谭鑫培没看走眼,马连良的表演赢得叫好,而与谭鑫培的合作也让马连良受益颇多,成就了“马派”风格的形成。选自《环球人物》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7年1期2017-01-21
- 伶界大王
——京剧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六)
京剧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六)文:和煦 图:饭团工作室扶持梅兰芳 支持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谭鑫培和其他知名的京剧演员一齐在梨园界发起了为支持进步事业的两日募捐义演。这个时期,谭鑫培对梅兰芳也有过很多扶持。梅兰芳正值风华少年之时,能与谭鑫培配戏当然是十分荣耀的事。谭鑫培和梅兰芳,一老一少,两人在台上虽是首次合作,但配合得十分默契。每次演出,谭鑫培给梅兰芳留下的戏份都恰到好处。因此,每场演出结束后,梅兰芳都要向谭鑫培道谢。他们两人还会在演出中即兴加戏,妙趣横生
琴童 2016年1期2017-01-16
- 马连良剃眉
一看,竟是名角谭鑫培。原来,谭鑫培正在为《朱砂痣》中的韩员外之子找演员,喜连成老板叶春善推荐了马连良。无意中见到他为戏剃眉的较真劲儿,谭鑫培立刻拍板要下了他。谭鑫培没看走眼,马连良的表演赢得叫好,而与谭鑫培的合作也让马连良受益颇深,影响了“马派”风格的形成。
中外文摘 2016年18期2016-11-21
- 马连良剔眉毛
鼎鼎的老生泰斗谭鑫培。原来,正值谭鑫培和陈德霖合作演出《朱砂痣》,需要一名娃娃生配合表演,“喜连成”的老板叶春善和教头萧长华就向他们推荐了马连良。在谭鑫培悄悄下来考察他时,恰好看到了马连良剃眉这一幕。对于这样一个为艺术较真儿的后生,谭鑫培除了喜爱有什么理由拒绝呢?也正是因为参与《朱砂痣》的演出,使得马连良为日后的马派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编辑/张金余)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7期2016-10-24
- 黄楚九和新新演戏风波
于,名气最大的谭鑫培也要来了。谭鑫培来上海的时候,年事已高,过六十了。但是,此老的派头大,架子也大,一出门,地动山摇的。此番出来,挂出了“伶界大王”、“内廷供奉”两块金字招牌。皇帝虽然没了,但“内廷”俩字还是有魅力的。不过,一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伶界”倒是有这么个界,可是“大王”俩字却没有人封过。谭鑫培虽说名气大,但“伶界大王”的封号却是黄楚九给封的。办娱乐界的事儿,黄老板跟卖假药一样,总是喜欢玩夸张的,要的就是广告的轰动效应。还别说,轰动还真的轰
凤凰周刊 2016年21期2016-09-12
- 为艺术较真儿
鼎鼎的老生泰斗谭鑫培。原来,时值谭鑫培和陈德霖合作演出《朱砂痣》,需要一名娃娃生配合表演,“喜连成”的班主叶春善和教头萧长华就向他们推荐了马连良。谭鑫培悄悄来考察时,恰好看到了马连良剃眉这一幕。对于这样一个为艺术较真儿的后生,谭鑫培还有什么理由可以拒绝呢!(余 娟摘自《环球人物》第323期)
读者 2016年18期2016-08-23
- 勇于跨界终成伶界大王
陆杨谭鑫培是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从他开始,老生艺术被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基本稳定了京剧的格局。谭鑫培在大内演戏长达20年之久。用章诒和的话说:给老佛爷唱戏那是好唱的吗?你不能忘词儿,老佛爷手里拿着戏本儿,你的音不能不准,老佛爷精精细细地听着呢,你唱戏还得把时间拿捏好,老佛爷手里有怀表。一点错都不能有,严丝合缝,一板一眼,那绝对要的是功夫,让老佛爷听得舒服,一个字——赏!这么严格的一套唱下来,谭老板很少有错,老佛爷一直到去世都心心念念着谭
时尚北京 2016年6期2016-05-14
- 从《申报》看谭鑫培及其表演艺术的传播
从《申报》看谭鑫培及其表演艺术的传播任静,王省民(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要:谭鑫培到沪演出,《申报》对谭鑫培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对谭鑫培的表演艺术给予全方位的历史观照。从《申报》重新审视谭鑫培及其表演艺术,探讨影响谭鑫培戏曲演出的社会因素,以及《申报》对谭鑫培表演艺术传播的重要作用,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谭派艺术。关键词:谭鑫培;《申报》;传播;表演艺术任静,王省民.从《申报》看谭鑫培及其表演艺术的传播[J].东华理工大学学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3
- 从《申报》看谭鑫培及其传播的社会环境
从《申报》看谭鑫培及其传播的社会环境任静1,王省民2(1.2.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要:谭鑫培所处的时代,正值报纸媒体兴起之初,它对于我国文化艺术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申报》作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不仅真实地纪录了上海在近代的发展史,还为我国的戏曲传播塑造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大舞台。关键词:谭鑫培;《申报》;传播;表演艺术王省民(1963—),男,江西临川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戏剧资源中心副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2期2016-03-09
- 民国名伶吸毒:那是家常便饭
早点到后台来。谭鑫培是个唱念做打俱佳的大师,抽大烟也堪称“大师”,不吃不喝都可以,不让抽鸦片可不行。当时清廷雷厉风行地禁吸鸦片,王公贵族都不敢顶风而上,谭老板也不敢明着抽了,可是不抽之后,整个人就散了架似的没精气神,哪里还唱得了戏?偏偏慈禧太后是个戏迷,《清朝秘史》讲到,端阳佳节,太后高兴,赐宴颐和园,命人召谭鑫培等一班名角入宫唱戏,一时杨小楼等名角都到了,只有谭鑫培未到。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亲自前往谭府探究原因,谭鑫培道出苦衷:“现在明诏禁烟,王爷们都
山海经 2016年21期2016-03-01
- 敏 感 词
老佛爷做寿,请谭鑫培进宫唱戏,戏码是《捉放曹》。谭老板将一句念白“杀猪宰羊”,忽然念成了“杀猪宰牛”。念错了,自然没赏,谭老板倒也不以为意。后来有人追问他:“老爷子,你怎么给念错了?”谭鑫培道:“今年是三阳(羊)开泰,本不愿应这出戏。要照原词一念,先犯了个大不敬的罪名。”原来,那年是羊年,慈禧又属羊,她一向对“羊”颇多忌讳,在老佛爷的生日会上说“杀猪宰羊”还了得?什么都得讲个避讳。谭老板心细,自觉过滤了。这话传到李莲英那里,李加倍赏了谭鑫培,后来,宫里还把
中外文摘 2015年6期2015-11-22
- 谭鑫培“奉旨吸烟”
早点到后台来。谭鑫培是个文武昆乱不挡、唱做念白俱佳的大师,抽大烟也堪称“大师”,不吃不喝都可以,不让抽鸦片不行。当时清廷雷厉风行地禁吸鸦片,王公贵族都不敢顶风而上,谭老板也不敢明着抽了,可是不抽之后,整个人就散了架似的没了精气神,哪里还唱得了戏。偏偏慈禧太后是个戏迷,《清朝秘史》讲到,端阳佳节,太后高兴,赐宴颐和园,命人召谭鑫培等一班名角入宫唱戏,一时杨小楼等名角都到了,只有谭鑫培未到。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亲自前往谭府探究原因,谭鑫培道出苦衷:“现在明诏
晚报文萃 2015年2期2015-08-24
- 现丑
《张飞闯帐》,谭鑫培去诸葛亮。戏中张飞念道:“为何不叫咱老张知道!”花脸把“知道”念成了“知大”。谭鑫培接上:“叫你知道,也要前去,不叫你知道,也要前去。”也故意把“道”念成“大”。于是台下观众大笑,知道是花脸念错了。此事见于《齐如山回忆录》。为讲这件事,齐如山先向读者交代:“戏界规矩不许当场阴人,倘别人有错,自己必须代他遮掩,不许露声色,因自己一露,台下便知道了。”所以讲罢此事,齐如山又忍不住感叹一句:“谭之不道德,是后辈应以为戒的。”我们身边亦见过这样
意林 2015年19期2015-05-14
- 论谭鑫培京剧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0004 )论谭鑫培京剧表演艺术的古典美刘 佳(广西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谭鑫培的京剧表演艺术深具中国古典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合和之美,即吸收了其他老生、青衣、花脸等行当以及其他剧种之长,并融和创新出“武戏文唱”“文戏武唱”的表演追求;其次是传神之美,即他的表演注重表现人物内在的性格、情感情绪与精神;其三是韵味之美,即通过高音的灵活运用、四声的合理搭配、花腔与滑腔等的演唱,让唱腔在一唱三叹中淋漓尽致地抒发角色之情感,因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2015-02-28
- 敏感词
老佛爷做寿,请谭鑫培进宫唱戏,戏码是《捉放曹》。谭老板将一句念白“杀猪宰羊”,忽然念成了“杀猪宰牛”。念错了,自然没赏,谭老板倒也不以为意。后来有人追问他:“老爷子,你怎么给念错了?”谭鑫培道:“今年是三阳(羊)开泰,本不愿应这出戏。要照原词一念,先犯了个大不敬的罪名。”原来,那年是羊年,慈禧又属羊,她一向对“羊”颇多忌讳,在老佛爷的生日会上说“杀猪宰羊”还了得?什么都得讲个避讳。谭老板心细,自觉过滤了。这话传到李莲英那里,李加倍赏了谭鑫培,后来,宫里还把
读者 2015年3期2015-01-15
- 晚清民国:一部明星史半部吸毒史
二奎、余三胜、谭鑫培、汪笑侬等都是老烟枪,晚辈一点的如裘桂仙、谭小培、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等也是瘾君子,更晚的如张春彦、马连良、孙毓堃(kūn)、谭富英、高盛麟、裘盛戎等,各自都有一部吸毒史。文史作家徐穆云在《梨园外纪》中说,梨园名伶中烟瘾最大者是汪笑侬,每天要抽烟膏二两。他每天起床前,形同死人,姨太太口含大烟,对着他的脸喷烟若干口,才能“活”过来,稍作蠕动。然后灌他喝些参汤,再把烧好的烟枪杵进其嘴里,汪闭着眼抽十数口后,才能慢慢睁眼讲话,穿衣下床。洗漱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11期2015-01-14
- 还原电影《梅兰芳》中十三燕的艺术人生
,十三燕就是以谭鑫培为原型的。影片中十三燕和梅兰芳的关系;十三燕在戏界的地位和影响;梅兰芳给《汾河湾》加身段,就是和谭鑫培一起演出的;对于剧中着力展现的十三燕和梅兰芳打擂台一事,在真实生活中,谭梅二人也有过一次“无意”的对台,但是绝对没有电影中的剑拔弩张。十三燕在和梅兰芳对台输了之后,怀抱着提高戏曲艺人地位的希望死去,这也和真实的情形大相径庭,令众多的戏迷深深不满。本文根据电影中出现的情节,对比现实中真实的情况,还原一个真实的谭鑫培。一、关于谭梅二人的关系
名作欣赏 2013年33期2013-08-15
- 梨园大师们的急智
曲造诣极深,跟谭鑫培、余叔岩、杨小楼等名角关系非常密切,在北方素有“票友之王”的美誉,江湖人称“王四爷”。梨园中人能得王四爷赏识,那可是天大的荣耀。梅兰芳初出茅庐时,有一次机缘巧合,跟这位王四爷一起演戏,演唱经典剧目《四郎探母》。也许是在王四爷面前有点紧张,梅兰芳竟然出了一次错。当时,梅兰芳演的是辽国公主。杨四郎先说了一段话,接着公主也有一段词:“皇天在上,番邦女子在下,驸马爷今日对我说了真情实话,我若吐露半点,就天把我怎么长……”可梅兰芳一紧张,脱口而出
读者·原创版 2013年6期2013-04-13
- 谭家,为当政者唱戏一百年
0年,43岁的谭鑫培终于能进宫为慈禧老佛爷唱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一帆风顺。一次,谭鑫培进宫演《定军山》,戏码本来排在第一出,谭鑫培早早扮好,等待上场,忽然奉命改为第二出,等第二出将演时,又改为第三出,最后推到末出。当时正值盛夏,谭鑫培身上穿着长靠戏装,整整等了大半天,浑身被汗水浸透,演过戏回家就中暑病倒了。事后才知道,这是大太监李莲英从中捣的鬼。当时,戏子没地位,属下九流,能进宫当差,外人看来,已是谭家莫大的荣誉,但个中甘苦,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改唱
中外文摘 2009年13期2009-08-13
- 梅兰芳与谭鑫培
是“伶界大王”谭鑫培。应该承认,这段戏写得十分抓人,两位演员演得也好。不过,稍加推敲,我觉得问题不少。首先,其实并无梅兰芳与谭鑫培公开打对台之事。其次,电影将梅、谭对台作为一场京剧创新与保守的“PK”,也不妥当,因为谭本人就是一位艺术革新家。其三,包括京剧艺术在内的文化的发展,是一种长期的积累、积淀,绝非靠新一代人打败前一代人、颠覆经典来实现的,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不断向前发展的成果。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梅兰芳与他的前辈——谭鑫培之间的关系和交往。
上海戏剧 2009年3期2009-06-12
- 谭家,为当政者唱戏一百年
0年,43岁的谭鑫培终于能进宫为慈禧老佛爷唱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一帆风顺。一次,谭鑫培进宫演《定军山》,戏码本来排在第一出,谭鑫培早早扮好,等待上场,忽然奉命改为第二出,等第二出将演时,又改为第三出,最后推到末出。当时正值盛夏,谭鑫培身上穿着长靠戏装,整整等了大半天,浑身被汗水浸透,演过戏回家就中暑病倒了。事后才知道,这是大太监李莲英从中捣的鬼。当时,戏子没地位,属下九流,能进宫当差,外人看来,已是谭家莫大的荣誉,但个中甘苦,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改唱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6期2009-05-22
- 谭鑫培一生荣辱
,绘写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诸多名伶的生存环境、个人境况和艺术成就,他们如何促成京剧的辉煌,他们的悲喜和身不由己的命运浮沉。揭示与戏曲辉煌并存的“情色”内核,还戏剧艺术史的本来面目,是本书的另一特色。在京剧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富有表演天才的演员,他们为舞台表演生色生光。按照《中国京剧史》的说法,中国京剧演出史形成期的代表性演员是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俗称“三鼎甲”或者“前三杰”,他们代表了道光(晚期)、咸丰、同治时期的艺术顶点;成熟期的代表性演员是
全国新书目 2009年3期2009-04-02
- 梅兰芳的成名演出
为“伶界大王”谭鑫培操琴,二人相处极好,梅兰芳天资聪颖,扮相俊秀,颇有功底。而明玉埋于土中,未为观众了解。梅雨田为此大伤脑筋。一日,梅雨田商请谭鑫培,恳求允与梅兰芳配戏。但谭鑫培红极一时,岂能与“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搭班演出,断然拒之。梅雨田一气之下,不为老谭操琴,从此二人分手。梅雨田操琴,功力深厚,在当时梨园堪称第一。同谭老板合作,配合密切。而老谭唱戏很随便,高兴时引吭高歌,满堂喝采;不高兴时马马虎虎,一带而过。如此唱做,别的琴师无所适从。惟独雨田能配合默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1期1992-01-01
- “月挂一轮灯”
旦两革命家——谭鑫培与王瑶卿》一文,对谭、王两位大师作如下评说:“谭鑫培革命,只本身成功;王瑶卿革命,给别人开路。谭鑫培以后,老生没有一个赶得上鑫培;王瑶卿以后,旦角风头出到十足。谭鑫培收拾(余)三胜、(程)长庚残局,王瑶卿开创四大名旦新路。”此说颇有见地。需要补充的是,“伶界大王”谭叫天的“本身成功”,关键在于“推陈出新”;不是墨守,而是创新。老谭以后,生行依旧代有人出,唯处于“无腔不学谭”的大气候下,趋于保守,势所必然。而四大名旦虽均请业于“通天教主”
读书 1991年3期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