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

  • 俞平伯旧体诗词创作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以来,学界关于俞平伯的研究不断推动、发展,相关成果逐步丰富,研究视野与关注内容也渐趋多元,其中,围绕俞氏旧体诗词创作展开的研究取得较大突破。尤其是1986年俞平伯获得平反以后,以他为对象的研究也随之得以恢复,学界对其旧体诗词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即始于这一时段。在俞平伯诸多已为世人所熟知的新文学家、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大家等多重身份之外,关注他作为旧体诗人的身份与创作,无疑为我们了解俞氏文学创作的丰富性、还原其作为文学家的立体性、窥探其亦新亦旧复杂的文化选择

    新文学评论 2023年2期2023-11-10

  • 文化名家俞平伯
    臧嘉俞平伯(1900-1990),原名铭衡,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南埭村人,斋号“古槐书屋”。著名诗人、作家、红学家,与胡适并为“新红学派”创始人。早年便以新诗和散文享誉文坛,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他精研古典文学,在红学、文学、词、曲等领域多有建树,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书香门第,文化世家俞平伯出生于1900年,他家是书香世家,从其高祖俞廷镳算起,绵延五代。其父俞陛云,在诗词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其曾祖父俞樾成就功名的年龄很

    阅读(书香天地) 2022年12期2023-01-16

  • 俞平伯《芝田留梦记》与李商隐梦雨诗的互文阐释
    摘  要:俞平伯的文学创作大多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学,他的艺术散文与古代诗词曲有着很强的互文性。《芝田留梦记》化用了李商隐《春雨》和《重过圣女祠》等诗诗境。“梦雨”是故事发生的客观情境,“神女”是寄托离殇主题的主要人物形象。俞平伯以现代汉语的语言形式复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神女赋”,细腻传达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完成了現代散文对古代同题材作品的再书写。关键词:俞平伯;芝田留梦记;李商隐;梦雨诗;互文阐释基金项目:本文系衡水学院高层次人次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互文视角下的

    美与时代·下 2022年9期2022-05-30

  • 俞平伯手札
    最初的印象里,俞平伯是诗人。知道他是诗人的时候,我也有诗人的梦想,对新诗最初的形态特别好奇,于是,读胡适的《尝试集》,读郭沫若的《女神》,读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等人的诗,眼界开阔了很多。在新诗发展初期,俞平伯功不可没,1922年1月,他与刘延陵、叶圣陶、朱自清创办了“五四”以来我国的第一个新诗刊《诗》月刊。也是这一年三月,俞平伯出版了新诗集《冬夜》。俞平伯不仅是诗人、作家,也是学者、书法家。1923年4月,他的红学处女作《红楼梦辨》出版,从此,俞

    鸭绿江 2022年17期2022-04-06

  • 林茂鸟自归水深鱼知聚
    88),文学家俞平伯(1900—1990),被誉为“姑苏五老”。王、章、顾、叶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俞平伯原籍浙江省德清县,但他生在苏州,在苏州一共住了十六年,苏州人也都认他是“同乡”。叶圣陶与王伯祥是中学同学,与章元善是小学同学,与顾颉刚是私塾、小学和中学同学,与俞平伯的交往则始于1918年。俞平伯与章元善两家原本是世交,与顾颉刚是北大同学,与叶圣陶和王伯祥的结缘得益于新文学。他们都是一辈子很亲密的朋友,相濡以沫,心心相通。“姑苏五老”中的叶圣陶和俞平伯

    名作欣赏 2021年12期2021-12-14

  • 不可轻易评论人
    世间解》时,向俞平伯约稿。俞平伯欣然同意,写了篇长文。张中行很满意,很快就在月刊上发表了。过了一段时间,俞平伯写信询问稿费之事。张中行看后十分不理解,一位大作家、大诗人怎么会如此在意稿费这样的小事呢?因此,张中行对俞平伯产生了看法——太俗气。直到俞平伯去世之后,张中行在《新文學史料》中读到一段文字,才知道当时俞平伯一家的生活极端困难,甚至靠夫人典当度日。张中行因此感到不安,甚至惭愧。为了告慰故人,表示歉意,张中行以自责之心记录下了此事,后悔在不了解俞平伯

    做人与处世 2021年20期2021-12-14

  • 俞平伯二度检讨
    文/墨斋俞平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进入晚年,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 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发表后,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问他:“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又没有人向你施压,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一般学者到了晚年,都会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5期2021-11-15

  • 俞平伯旧体诗词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
    段玉亭关键词 俞平伯 现当代旧体诗词 古代诗歌传统〔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3-0066-13俞平伯70余年的旧体诗词创作不但表现出阶段性的嬗变过程,而且同一阶段内的创作也异彩纷呈,足见其诗艺诗风取向之复杂。俞氏诗词复杂多样风格的形成,与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密切相关,尤其是陶渊明、杜甫、周邦彦、温庭筠、李商隐、吴伟业等人的古典诗词创作对俞平伯创造性地转化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有着重要影响。这种

    人文杂志 2021年3期2021-04-07

  • 俞平伯二度检讨
    墨斋俞平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进入晚年,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发表后,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问他:“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又没有人向你施压,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一般学者到了晚年,都会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

    共产党员·上 2021年3期2021-03-24

  • 章句與文心:俞平伯的清真詞研究 *
    宇斌内容提要 俞平伯的清真詞研究是當代宋詞學術史研究中較爲忽視的一環。作爲詞學大家,俞平伯在清真詞的注釋和考證上,均可補當代清真詞通行校注本之失。在清真詞的藝術批評上,俞平伯對清真詞風格的發掘,對清真詞的章法結構特點的把握,對清真詞的用典研究,對清真詞的聲調批評,均有獨具匠心之處。此外,俞平伯對清真詞的藝術地位和影響的認識也有新的特點,均值得在周邦彦研究史上大書一筆。關鍵詞 周邦彦 俞平伯 章句 文心 藝術地位目前學術界對俞平伯詞學方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他

    词学 2019年1期2019-12-16

  • 俞平伯晚年旧体诗词创作心理解读
    971年1月,俞平伯夫妇结束在河南信阳为期一年两个月有余的“五七干校”生活。自“干校”归来后至1990年10月逝世,俞平伯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仍勤于耕耘,诗笔未辍。从“干校”返至北京后的近二十年里,俞平伯将与老友书信往来、与家人共享天伦均记录于诗词中。俞平伯与夫人许宝驯结婚六十周年时所作长诗《重圆花烛歌》,以及夫人逝世后所作二十首悼亡诗,均是其晚年诗词之力作。综观俞平伯晚年旧体诗词创作,题材上多为日常生活,风格上既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又常流露出人之垂暮

    新文学评论 2019年2期2019-11-13

  • 从一封明信片谈朱自清与俞平伯的友谊
    著名诗人、作家俞平伯与朱自清。朱自清与俞平伯同为北京大学校友。俞平伯比朱自清小两岁,但却比朱自清早一年考上北京大学。1919年12月,俞平伯从北京大学毕业。朱自清则是在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不久,杭州第一师范请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代为物色教员,蒋梦麟向杭州第一师范推荐了俞平伯与朱自清。后来,俞平伯因故在杭州任教不足半年便辞职北归。但从那时起,他与朱自清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1922年1月,俞平伯与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办五四以来最早的诗刊《诗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9期2019-11-07

  • 俞平伯的二度检讨
    玲进入晚年后,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的发表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说:“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外界并没有人向你施压,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学者们一旦到了晚年,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非但没有这样做,还不肯放过自己,这又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0期2018-11-26

  • 俞平伯的二度检讨
    玲进入晚年后,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的发表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说:“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外界并没有人向你施压,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学者们一旦到了晚年,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非但没有这样做,还不肯放过自己,这又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29期2018-11-19

  • 俞平伯的二度检讨
    玲进入晚年后,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的发表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说:“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外界并没有人向你施压,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学者们一旦到了晚年,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非但没有这样做,还不肯放过自己,这又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3期2018-10-25

  • 俞平伯的二度检讨
    玲进入晚年后,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的发表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说:“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外界并没有人向你施压,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学者们一旦到了晚年,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非但没有这样做,还不肯放过自己,这又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2期2018-10-25

  • 俞平伯二度检讨
    玲进入晚年后,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的发表在红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问:“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外界并没有人向你施压,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学者们一旦到了晚年,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非但没有这样做,还不肯放过自己,

    文苑·经典美文 2018年7期2018-07-13

  • 俞平伯二度检讨
    美玲进入晚年,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笔中写道:“《红楼梦》好像断纹琴,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的发表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问:“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外界并没有人向你施压,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一般学者到了晚年,都会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非但没有这样做,还不肯放过自己,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18年3期2018-06-12

  • 俞平伯,最是天真无敌
    怕是已经不知道俞平伯这个人了。从1900年1月8日,到1990年10月15日,他走完了九十年的人生。再考虑到他所生活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他自己的人生遭遇,不得不说可谓高寿。其人于青史留名,便在于红学研究。1950年他出版了《红楼梦研究》,后来1954年9月1日的《文史哲》月刊上发表了李希凡、蓝翎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批判俞平伯在红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再后来1954年10月16日,毛主席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在中央领导人间传阅,认为“这是

    博览群书 2018年3期2018-04-18

  • 施蛰存与俞平伯
    和声音,如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等资产阶级唯心观。在这场自上而下的全国文化界集体批判的思想改造运动中,施蛰存不可避免地被卷了进来,他在华东师范大学参与了批判《红楼梦》研究的座谈会,当时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报》和《华东师范大学校报》等报刊,记录了施蛰存在这些座谈会上的一些情况。一1954年11月16日,《解放日报》编辑部邀请上海文学学术界人士,就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论观点的问题,举行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古典文学研究

    钟山风雨 2017年6期2018-01-16

  • 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六)
    大常委会办公厅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六)周文毅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乐天揽晚霞1977年5月,俞平伯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他为之感到欢欣。8月,作为著名学者,他被分配住进位于三里河南沙沟的全国社科院“高知楼”。已经十多年对红楼梦研究不著一字的俞平伯,从1978年开始,重新开笔著述红学文章了,这就是以《乐知儿语说〈红楼〉》为总篇名的红学随笔系列。总篇名中,“乐知儿”是他的自称,他当年出生在苏州祖居曲园里的乐知堂里。这

    传记文学 2017年12期2017-12-20

  • 不要轻易下结论
    世间解》,特向俞平伯先生约稿。俞平伯欣然同意,写了一篇题为《今世为何需要佛法》的文章,被张中行推荐发表在佛学月刊上。过了一段时间,俞平伯给张中行写信询问稿费事宜。张中行对此感到十分惊讶,一个赫赫有名的诗人、作家、红学家,怎么会斤斤计较稿费这样的小事呢?因此,张中行对俞平伯产生了不好的看法:此人太俗气。俞平伯去世之后,张中行偶然在《新文学史料》中读到一段文字后才明白:当年俞平伯询问稿费是有原因的,据史料介绍,在那段时间,俞平伯一家的生活极端困难,甚至到了靠夫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6期2017-12-06

  • 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五)
    平时很少出门的俞平伯,甚至还外出参观了两次。一次是1965年12月14日,俞平伯去北京郊县昌平县,参观该县举办的半工半读学校。虽说他教过半辈子的书,但这类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做工生产的学校他过去没见识过。他知道“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今实地看了,便更加理解了这个教育方针。晚上回到家里,他就对住在一起、年已19岁的外孙韦柰说起“半工半读”的好处来,要他升不了学还是马上找工作干。结果弹得一手好钢琴的韦柰,不久就去了北京郊县农场务农。第二次是1966年

    传记文学 2017年11期2017-11-20

  • 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三)
    文|周文毅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三)文|周文毅故乡归去来1955年5月25日傍晚,俞平伯踏着暮色,登上京沪直达快车,先到上海,再转车到杭州,开始他作为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首次回选区视察之旅。火车南行途中,俞平伯与胡愈之交谈甚多。胡愈之是浙江上虞人,民国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和出版事业。他也是一个作家,纪实性文学作品写得比较多,如他流亡法国三年,在1931年回国途中访问了苏联,回国后所著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后成就的作品《莫斯科印象记》,就曾经名噪一时。他组织翻译并

    传记文学 2017年9期2017-09-21

  • 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二)
    文|周文毅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二)文|周文毅避难进“红楼”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判事件发生时,俞平伯支撑着的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当时,俞平伯家一共6口人,除了55岁的他与59岁的夫人许宝驯外,还有母亲许之仙、长女俞成、外孙韦柰、外孙女韦梅。俞成是个热血青年,她与妹妹俞欣于1937年9月8日获山东齐鲁大学入学通知,却因两个月前全面抗日战争爆发而未能前去就学。当时她想去中共领导的延安参加抗战,却因父亲俞平伯的挚友、已随清华大学南迁成为西南联大教授

    传记文学 2017年8期2017-09-03

  • 一生一世一情
    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4岁,是一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逃离旧式婚姻是一种潮流,像俞平伯这样风流倜傥的年轻人,爱情应该是轰轰烈烈,千回百转,但这桩不被看好的旧式婚姻,经他们一走,却是一生一世。俞平伯是幸运的,父母为他铺下的婚姻路,并没堵住他的幸福门。许宝驯清秀纤细,温柔贤淑,有细细的眼风和清脆而绵软的嗓音。她的脚虽然裹小了,但系出名门的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还能填词度曲,尤擅唱昆曲。北大毕

    现代妇女 2017年7期2017-07-19

  • 多情到老情更好
    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4岁,是一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逃离旧式婚姻,是一种潮流,像俞平伯这样风流倜傥的年轻人,爱情该是轰轰烈烈,千回百转,但这桩不被看好的旧式婚姻,经他们一走,却是一生一世。俞平伯是幸运的,父母为他铺下的婚姻路,并没堵住他的幸福门。许宝驯清秀纤细,温柔贤淑。她的脚虽然裹小了,但出身名门的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还能填词谱曲,尤擅长唱昆曲。北大毕业后,俞平伯拒绝了外面的锦绣前

    37°女人 2017年6期2017-06-08

  • 一生一世一情
    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4岁,是一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逃离旧式婚姻,是一种潮流,像俞平伯这样风流倜傥的年轻人,爱情该是轰轰烈烈,千回百转,但这桩不被看好的旧式婚姻,经他们一走,却是一生一世。俞平伯是幸运的,父母为他铺下的婚姻路,并没堵住他的幸福门。许宝驯清秀纤细,温柔贤淑,有细细的眼风和清脆而绵软的嗓音。她的脚虽然裹小了,但系出名门的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还能填词度曲,尤擅唱昆曲。北大毕

    女士 2017年4期2017-05-02

  • 叶圣陶、俞平伯论《后出师表》
    黄恽叶圣陶、俞平伯论《后出师表》黄恽叶圣陶、俞平伯晚年,在京城书信不断,你来我往,两人戏称为打乒乓。这些信件,后来由他们的后代结集成《暮年上娱:叶圣陶俞平伯通信集》,于2002年1月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这批通信中,两位从苏州走出去的经历异常丰富的老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无论宇宙之大还是苍蝇之微,都谈得兴味盎然,涉及到很多问题,值得后人研读思索。这里拈出1978年初,两人谈诸葛亮《后出师表》一事略作谈助。关于这篇文章,他们谈了两个问题。其一是文中的六个“

    苏州杂志 2017年5期2017-02-14

  • 俞平伯多情到老情更俞平伯
    □施立松俞平伯多情到老情更俞平伯□施立松父母之命开启幸福之门18岁那年,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4岁,是他舅父的女儿,一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那个年代,逃离旧式婚姻是潮流,更是时尚,像俞平伯这等风流倜傥的年轻学子,爱情不是轰轰烈烈,也该百转千回。但这桩不被看好的旧式婚姻,他们一走,就是一生一世。说来,俞平伯是幸运的,父母为他铺下的婚姻路,并没堵住他的幸福门。许宝驯清秀纤细,温柔贤淑,有细细的眼风,清脆而绵软的嗓

    莫愁 2016年5期2016-11-26

  • 你们和我不一样
    张君燕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1947年,俞平伯加入九三学社,他参与发表“十三教授《保障人权宣言》”,抗议北平宪警夜入民宅肆行搜捕事件。俞平伯的发声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以致于他常常受到宪警方面势力明里暗里的威胁。有一次,俞平伯和学生们在一起谈论文学。这时,宪警方面派人来“请俞先生过去谈谈”。“你们凭什么要带余先生去”“俞先生不能去”“对!要去我们一起去”,这些青年们热血沸腾,纷纷声援俞平伯。宪警方面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6期2016-10-24

  • 俞平伯:挨批犹不废红学
    文 周文毅俞平伯:挨批犹不废红学文周文毅俞平伯因《红楼梦》研究而遭受大批判最为激烈的时段,当属1954年10月至1955 年12月之间。说起来,在这一年零三个月的时段,他几乎没有关于红学的文章发表问世。然而,大批判运动还是没有放过他,即便是1955年5月“胡风事件”发生后,依旧是如此。例如,1955年9月30日,《文艺报》半月刊当年第18期刊出一篇题为《友谊的访问》报道称,“今年六月以来,我国作家与前来我国访问的外国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进行了频繁的接触。”“

    传记文学 2016年7期2016-09-16

  • 李辰冬剽窃俞平伯疑云
    ,有一宗15件俞平伯在“文革”期间的交代材料参拍,其中一页是“关于李辰冬”,这是俞平伯单方面谈两人关系的材料。俞平伯交代说:李辰冬,我本不认识,因他亦写了些关于《红楼梦》的文章,我并不赞成,却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他曾到法国留学。据有人告诉我,他把我早年的《红楼梦辨》改头换面,写成论文,在法国得了学位(博士?)。有一次,某日上午(年月都不记得了,总在抗战以前)我去访周作人,其书室已先有客在,周未向我介绍,坐下说了一会儿,我就把李辰冬窃取我写的书骗外国人的笑话讲

    南方周末 2016-08-112016-08-11

  • 俞平伯和许宝驯:何妨一往自情深
    作者/成小晟俞平伯和许宝驯:何妨一往自情深作者/成小晟1917年10月,18岁的俞平伯要结婚了,新娘是母亲的娘家侄女许宝驯。出身名门的俞平伯当时还在北京大学读书,按说,接受新式教育的他不应该接受一桩父母之命的旧式婚姻,更何况许宝驯比他大四岁,又裹着小脚。可就是这样看似并不般配的姻缘,他们却琴瑟相和,一生恩爱。其实,许宝驯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她幼时随担任领事的父亲生活在国外,回国后,就经常和俞平伯姐弟一起玩耍,从这点上看,他们也算是青梅竹马。许宝驯自小就

    幸福 2016年4期2016-04-22

  • 俞平伯和许宝驯:何妨一往自情深
    0月,18岁的俞平伯要结婚了,新娘是母亲的娘家侄女许宝驯。出身名门的俞平伯当时还在北京大学读书,按说,接受新式教育的他不应该接受一桩父母之命的旧式婚姻,更何况许宝驯比他大四岁,又裹着小脚。可就是这样看似并不般配的姻缘,他们却琴瑟相和,一生恩爱。其实,许宝驯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她幼时随担任领事的父亲生活在国外,回国后,就经常和俞平伯姐弟一起玩耍,从这点上看,他们也算是青梅竹马。许宝驯自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这也正是俞平伯的喜好,情趣相投的

    幸福·婚姻版 2016年2期2016-03-11

  • 周作人和俞平伯的文学交往
    研究·周作人和俞平伯的文学交往关峰(长安大学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摘要:周作人和俞平伯看重文学的自我感,俞平伯的“小我”感更强,更符合周作人“人”“自己”和“个性”的现代思路和设想。周作人和俞平伯以自我为原点,以个性为灵魂。以周作人为代表的现代个性散文是由内而外的,不汲汲于文墨,却将意思和风度连缀其间,以思想和道德为首要,文字乃是随着思想走的。俞平伯以自我为本,提出“自爱”“平和”“前进”“闲适”的“吾庐”四点。关键词:周作人;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4

  • 俞平伯的奇思妙想
    张宏亮俞平伯早年以诗歌、散文享誉文坛,同时潜心研究诗词,还在大学开设“词课”。1934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他的《读词偶得》。书中,有一文论说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内有一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晚年,俞平伯撰写并修改了《唐宋词选释》。这一次,俞平伯将李煜词中的“独自莫凭栏”改为了“独自暮凭栏”。给学生上课时,他说明了改动的缘由。学生感叹俞平伯的“奇思妙想”,俞平伯却向学生郑重强调,这是听取了好友废名的意见,不是自己的“灵感”。当年的学生

    做人与处世 2016年2期2016-02-03

  • 俞氏父子《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词选释》选本特色论
    门世家俞陛云、俞平伯父子分别编著有词选《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词选释》。在唐宋词这一特定研究领域,二本《选释》因其精彩纷呈的评点,严谨独到的考据,皆受时人所重而又各具特点。赏论其选本特色,方可探讨俞氏父子不同的选取标准和诠释理念,进而阐述词选所体现出的词学思想差异。关键词:俞陛云;俞平伯;《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词选释》;选本特色作者简介:牛思仁,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文章编号:1672-6758(2015)11-01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1期2016-01-11

  • 俞平伯《红楼梦辨》版本考
    [摘 要]俞平伯《红楼梦辨》是“新红学”史上的第一部研究专著。关于该书的版本问题,该书于1923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52年修订为《红楼梦研究》,是比较清楚的事实。但该书是否再版发行,红学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而1929年版本《红楼梦辨》的“发现”,为这一问题的解答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话。[关键词]俞平伯;《红楼梦辨》;版本问题众所周知,俞平伯是与胡适、顾颉刚齐名的“新红学派”三大创始人之一,《红楼梦辨》则是奠定他这一“红学”地位的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1期2015-11-04

  •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世间解》,向俞平伯先生约稿,俞平伯欣然同意,写了篇《今世为何需要佛法》的长文交给了张中行,并在杂志上发表了。过了一段时间,俞平伯写信来询问稿费事宜,张中行十分惊讶,认为一个惯于吟诗“看翠袖,对红裙,旧情假又疑真”的名士,怎么会如此在意稿费这样的小事呢?因此就对俞平伯产生了看法,认为俞平伯也俗气得很。直到俞平伯去世之后,张中行在《新文学史料》中读到了一段史料,始知当时俞平伯家生活极端困难,甚至靠夫人典当度日。他因此“感到不安,或竟惭愧”,特作文以记这件小事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5年36期2015-10-09

  • 最顽强的谦虚
    尺旦红学家俞平伯被下放到河南省的五七干校。一天,一群红小兵来了,高喊:“打倒牛鬼蛇神!谁是俞平伯?”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俞平伯听后,迟缓地说:“我是俞平伯。”“《红楼梦》是不是你写的?”其中一个人问。“不敢不敢,《红楼梦》不是我写的,我写不出来。”俞平伯慌忙说。“大家听听,报上都说了就是他写的,他还不承认,说什么‘不敢不敢’。胆子那么大,有什么不敢的!”那人说道。接着,红小兵把俞平伯推到楼顶的平台上,将他按倒在地,不断地问:“你认不认罪?”“我写不出《红楼梦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9期2015-09-10

  •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世间解》,向俞平伯先生约稿,俞平伯欣然同意,写了篇《今世为何需要佛法》的长文交给了张中行,并在杂志上发表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俞平伯却写信来询问稿费事宜,张中行十分惊讶,认为一个惯于吟诗“看翠袖,对红裙,旧情假又疑真”的名士,怎么会如此在意稿费这样的小事呢?张中行因此就对俞平伯产生了看法,认为俞平伯也俗气得很。直到俞平伯去世之后,张中行在《新文学史料》中读到了一段史料,始知当时俞平伯家生活极端困难,以致靠夫人典当旧物度日。张中行因此“感到不安,或竟惭愧”,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5年7期2015-09-10

  • 花落春仍在
    名文学家、学者俞平伯,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的红学家;或者把他与朱自清联系起来,因为他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后,写过同题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他的祖居地却常常被忽略。今年6月10日,浙江德清县委、县政府专门在县城繁华地段、风景秀丽之处建造了俞平伯纪念馆,并隆重举行了开馆仪式。读者不妨跟随笔者来这里徜徉一番。俞平伯纪念馆坐落在德清县武康镇余英坊,从县城中兴路上远远望去,粉墙黛瓦,垂柳掩映,显得古朴典雅。走近这座两层高的小楼,大门前宽阔的余英溪缓缓流淌

    文化交流 2015年9期2015-09-08

  •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四岁,是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逃离旧式婚姻成为潮流,像俞平伯这样风流倜傥的年轻人,爱情该是轰轰烈烈,千回百转的,但这桩不被看好的旧式婚姻,他们一走就是一生。俞平伯是幸运的,父母为他铺下的婚姻路,并没堵住他的幸福门。许宝驯清秀纤丽,温柔贤淑,有细细的眼睛和清脆绵软的嗓音。她的脚虽然裹小了,但系出名门的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还能填词度曲,尤擅昆曲。北大毕业后,俞平伯拒绝了外面的

    传奇故事(上旬) 2015年8期2015-05-30

  •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选评特色
    唐宋词选释》 俞平伯 注释俞平伯先生在词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著有《读词偶得》、《清真词释》、《唐宋词选释》(以下简称《选释》),此外还写过一系列词学论文。其《选释》一书,以独特的选词标准和注释体例,展现了对唐宋词向“广”、“深”方面的挖掘的努力。《选释》所录之词“自唐迄南宋,共二百五十一首,分为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包括唐、《花间》、南唐三部分,共22位词人(敦煌曲子词作者不计),87首词;中卷题为“宋之一”,下卷题为“宋之二”,相当于北宋和南宋,共5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2014-09-30

  • 六朝文学思想对俞平伯文学观念影响考略 ——以《文心雕龙》为讨论中心
    六朝文学思想对俞平伯文学观念影响考略 ——以《文心雕龙》为讨论中心李清宇文章从俞平伯晚年论学自述师承六朝的记载入手,辨析了学界对于俞平伯现代文学观念主要受到晚明风气影响的观念形成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本之间的细读比照,梳理了自新文学运动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俞平伯的现代文学观念受到六朝文学思想尤其是其集大成者《文心雕龙》影响的脉络。俞平伯;六朝文学;刘勰;《文心雕龙》1925年,俞平伯正忙于张岱文集《陶庵梦忆》的点校重印工作。对于张岱,俞平伯欣赏其

    创新 2014年3期2014-03-28

  • 唐弢与俞平伯如水之交
    邱向峰俞平伯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唐弢是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唐弢虽比俞平伯小13岁,但这丝毫没影响他们的友情。唐弢读俞平伯的文章较早,偏爱他的散文和诗歌。1936年,俞平伯的《古槐梦遇》出版后,唐弢开始和他通起信来,还寄去一张宣纸请他题写条幅。俞平伯欣然答应,给唐弢写了题名为“临枯树赋”的条幅,五十多字,笔致潇洒遒劲,睹者无不称赞。自此,他们便开始了书信往来。1944年10月16日,唐弢等人从上海到北平处理完鲁迅藏书问题后,唐弢忽然想起该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4年2期2014-02-26

  • 说梦古今情
    期国内开展批判俞平伯运动,对俞氏及家人精神之巨创。文中引用的论据是俞平伯亲戚朋友的追忆材料。俞平伯的“红学”观点横遭批判后,精神十分恐惧;其妻许宝驯间接遭难,心情沉重不亚于当事人,唯劝俞平伯力戒谈“红”。俞平伯再不承认自己是个“红学家”,只说小时候读过这部书,并告诉人们:“她(俞夫人)并不赞成我研究《红楼梦》,而且对我研究《红楼梦》本身就不太佩服。”于是,从此时至“文革”结束这数十年间,在俞府,可谈唐诗宋词、《论语》、《左传》,甚至国外经典,惟独禁谈《红楼

    杂文选刊 2011年10期2011-05-14

  • 1924年的《西还》
    刊出。其中收了俞平伯早年的两本诗集《冬夜》和《西还》。前者1922年出版、后者1924年4月由上海亚东书局印行。以个人的审美与阅读经验,论内容及装帧设计,《西还》尤佳。《西还》的装帧、版式,是独一无二的。书为袖珍型三十二开横本、竖排,封面上有彩绘的苏堤小景。而最具特色的,是右边用很考究的紫色丝线穿孔装订,给人毛茸茸的感觉,远远看去,真像山野上悬挂下来的一条长长的紫萝。俞平伯晚年说过,当年为郭沫若的译作《石炭王》作插图的、在抗战前病故的洪野先生,就是这本《西

    博览群书 2009年8期2009-08-17

  • 高鄂续书说辨证
    说”是由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家们考证出来的,周汝昌先生继承这一观点。并将这一论断大众化。但是仔细考证这一论断的论证过程,便会发现新红学家们的论证是不严谨的。根据这些论证这个结论难以成立。关键词:高鹗;续书说;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红楼梦》的作者到底为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又复杂:简单是因为答案众所周知:复杂是因为如果仔细深究此问题的答案。却不那么确切。因为曹学的支撑,曹雪芹作为《红楼梦》的第一作者,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疑问。但是,高鹗作为《红楼梦》的另一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4期2009-06-15

  • 悠远的橘香
    谢 灵摘要:俞平伯的抒情写景小品,多写杭州风物,古趣盎然,往往表现出一种朦胧落寞的情怀,文笔含蓄委婉。作者知识渊博,讲究趣味, 情理交融,娓娓而谈,饶有风致。《打橘子》是作家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片断,以特别细腻的笔墨状写了打橘子的物态与心象。关键词:俞平伯;《打橘子》;赏析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11—0031—02到过苏州旅游的文化人,可能会寻觅俞樾的故居,那个幽静的巷子里曾经留下俞平伯童年的足迹;你也

    当代旅游 2009年11期200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