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百般讨好、巴结包拯,不仅派人送了500两白银给包拯,还送了一张60亩的田契。这在当时是巨额财富,有了这些就能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但包拯看到后断然拒绝,并立即退还。贪官知道不能打动包拯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计划把包拯击杀在回开封府的路上。但包拯面对行凶的歹徒,面不改色,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杀掉我,但我的爱民之心、廉洁之志,天地可鉴,日月可明!”歹徒被包拯的大义凛然、义正词严所折服,让包拯走了。包拯在诱惑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决果断、浩然正气,在危险面前表现出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23年9期2023-11-19
- 包拯不持一砚归
宋仁宗年间,清官包拯被调到著名的端砚出产地端州做地方官。包拯到任不久,就听说之前历任端州的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于是,他就穿上便服,去砚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况。进了村,他就听见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砚工们正在凿砚坯、刻图纹。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边工作一边埋怨官府要砚多,却付钱少。回到衙门,包拯立即找来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人专用端砚贿赂上司,博取上司的欢心。他一听包拯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一块优质砚台,并讨好地说还有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3年32期2023-08-18
- 这些对包拯的称呼,都是错的
是北宋开封府知府包拯。哦,不对,是包公戏里的“包青天”。这“包青天”可跟历史上的包拯毫无关系,从元朝开始的所有包公戏,除了包拯的名字是真的之外,其他的全都是假的,包括包拯的相貌、经历、审案故事、司法程序,全部都是元明清时期的民间文人捏造、虚构的。不独如此,包公戏里对包拯的各种称谓,比如“包青天”“包大人”“包相爷”“包文正”“包黑子”,等等,差不多也都是后世文人编造出来的,而且编得比较蹩脚,完全不合宋朝历史。几乎所有的包公戏都将包拯称为“包青天”,但宋人并
今日文摘 2023年7期2023-05-30
-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1056 年),包拯外放池州时,欧阳修向宋仁宗力荐包拯,说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堪为大用,下放池州有点浪费,不如让他先代理一下开封市长。包拯坐镇开封府后也很是拼命,连破了几桩大案奇案,一时间“开封出了个包青天”名扬四海。包拯直斥官員张方平是国库的大硕鼠,接着又直斥左丞宋祁乃好色奸淫之徒,可谓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单说宋祁那可非等闲之辈,他的诗词名扬于世,在民间粉丝很多。粉丝们听说宋祁被包拯告了“黑状”,还因此罢官,仕途坎坷,都对包拯大放厥词。再加上宋祁罢官后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3年4期2023-04-29
-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1056 年),包拯外放池州时,欧阳修向宋仁宗力荐包拯,说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堪为大用,下放池州有点浪费,不如让他先代理一下开封市长。包拯坐镇开封府后也很是拼命,连破了几桩大案奇案,一时间“开封出了个包青天”名扬四海。包拯直斥官员张方平是国库的大硕鼠,接着又直斥左丞宋祁乃好色奸淫之徒,可谓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单说宋祁那可非等闲之辈,他的诗词名扬于世,在民间粉丝很多。粉丝们听说宋祁被包拯告了“黑状”,还因此罢官,仕途坎坷,都对包拯大放厥词。再加上宋祁罢官后
中外文摘 2022年24期2023-01-03
- 深坑藏“包拯”
些名字,却没看到包拯的名字。易中天以为看漏了,又找了几遍,确实没有。易中天很好奇,就问导游:“包拯权知开封府,从嘉祐元年十二月上任,嘉祐三年六月离开,为什么这块碑上没有包拯的名字啊?”导游笑了笑,用手指了指碑文中间的一处深坑,说:“当然有了,那就是包拯名字。”易中天更是惊讶,问:“不用名字,为什么要用深坑替代呢?”导游赶紧摆手说:“可不是用深坑替代。原本那个位置就是包拯名字,从古到今,凡是来这里的人,都要摸一下包拯的名字,表示爱慕和敬重,久而久之包拯名字就
中外文摘 2022年24期2023-01-03
- 包拯法治思想及其影响
453003)包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一生为民、伸张正义、廉洁公正、立朝刚毅、除恶扬善,成为普通民众崇敬的清官偶像,用自己的智慧和巧辨彰显了宋朝名臣的气度。在长期的从政过程中,恪尽职守,注意维护法律的尊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治思想。对包拯法治思想进行研究,探究包拯法治思想的内涵及其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能够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一、包拯简介包拯,字希仁,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行政科学论坛 2022年4期2022-12-17
- 包拯 “不持一砚归”
应该丰衣足食。可包拯初到端州任知州的时候,百姓却过得苦不堪言。原来,是因为历任地方官趁着进贡的机会,额外索取数十倍的端砚中饱私囊。包拯到任后,一改陋习,严格规定老百姓只须按照进贡所需数目缴纳端砚,除此之外绝不多收,包拯也以身垂范不持一砚。在这样的制度下,端州百姓很快过上了好日子。三年任期满后,包拯临走时,成千上万的百姓泪洒码头。在百姓眼里,包拯不仅是端州的知州,更是所有人的恩人。为了表达对包拯的谢意,百姓们挑选了几方上好的端砚作为临别礼物,然而却遭到包拯的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1期2022-05-30
- 深坑藏“包拯”
些名字,却没看到包拯的名字。易中天以为看漏了,又找了几遍,确实没有。易中天很好奇,就問导游:“包拯权知开封府,从嘉祐元年十二月上任,嘉祐三年六月离开,为什么这块碑上没有包拯的名字啊?”导游笑了笑,用手指了指碑文中间的一处深坑,说:“当然有了,那就是包拯名字。”易中天更是惊讶,问:“不用名字,为什么要用深坑替代呢?”导游赶紧摆手说:“可不是用深坑替代。原本那个位置就是包拯名字,从古到今,凡是来这里的人,都要摸一下包拯的名字,表示爱慕和敬重,久而久之包拯名字就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3期2022-05-30
- 真实的“名侦探”包拯
张玮包拯在民间最广为流传的形象,就是一张如同被墨喷过的脸,他因而被称为“包黑子”。但事实上,真实的包拯长得一点都不黑。试想,如果一个人要长成那副“黑样”,肯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史书上也会记上两笔。但《宋史·包拯传》中没有一个字提及包拯的肤色。在一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熏殿、距今960年的包拯画像中,可以看到,60岁时的包拯不仅不黑,长得还挺白。他的额头也没有一个传说中的“月牙”。所以,无论“黑”还是“月牙”,都不是包拯的真实形象。那么,这两个要素是从什么
领导文萃 2022年10期2022-05-25
- 一个深坑
很久,却没有发现包拯的名字,便奇怪地问导游:“包拯权知开封府,为什么这块碑上找不到包拯的名字呢?”導游用手指着碑文中间一处深坑说:“包青天怎么可能没有呢?这里就是刻着包拯名字的地方。”易中天更是惊讶,问:“为什么不刻他的名字,要用深坑代替呢?”导游解释道:“不是用深坑代替名字,而是原本那里就刻着包拯的名字。从古到今,凡是来这里的人,都要摸一下包拯的名字,表达敬意,久而久之包拯的名字就被手指给磨没了。因为这个情况,历代工匠几次在那个位置重新刻上包拯的名字,可
故事会 2022年9期2022-05-06
- “名侦探”包拯二三事
张玮包拯是合肥人。他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身上有两个著名的形象特征:黑脸,以及额头的月牙。包拯在民间最广为流传的形象,就是一张如同被墨喷过的脸,他因而被称为“包黑子”。但事实上,真实的包拯长得一点都不黑。试想,如果一个人要长成那副“黑样”,肯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史书上也会记上两笔。但《宋史·包拯传》中没有一个字提及包拯的肤色。有人可能反驳,史书上不写,也不能证明包拯真的就不黑。按“壹读百科”在《包拯是如何被“黑”的?》一文中的考证,包公的家谱《包
同舟共进 2022年1期2022-03-23
- 包青天的端州岁月
”这句歌词唱出了包拯铁面无私的光辉形象。一提到包拯,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开封府的包青天。很多人不知道,包拯在“成名”之前,还曾有过一段峥嵘的岭南岁月。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年逾不惑的包拯由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位于西江中下游,也是岭南地区最早建制的州县之一。然而,相对于丰饶的中原和江南,当时的端州仍然相对落后,加上路途遥远,官员都不愿意到此任职,由朝廷委任的端州官员多是被贬谪过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1年10期2021-12-03
-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电视剧中的包拯,面色黝黑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然而,历史中的包拯不仅不黑,反而可以说得上白净,那么,包拯的黑脸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包拯其实很白在《宋史·包拯传》中,并没有关于包拯肤色的记载,然而,在包拯的家谱——《包公书院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今睹遗像,乃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由此可见,包拯的脸跟常人的肤色是一样的,并不黑。清朝的孙辅臣在《包公颂》中则写道:“肖像满天下,讹传叹失真。刚方不在貌,冠玉自惊人。”著名宋史专家、开封包公研究会会长李良学也有类似的分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5期2021-07-17
- 欧阳修弹劾包拯
人庶几皆知。知道包拯,大多因为他是清官,“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句唱腔更是家喻户晓。这两位声誉不错的古人,还有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宋仁宗时的大臣,他们都有对宋仁宗直言不讳的谏言和对同朝大臣毫不留情的弹劾。欧阳修弹劾包拯,却是我读《宋史·包拯传》方才得知的,还得知此事与包拯弹劾张方平与宋祁这两位三司使直接相关。《宋史》包拯传记载:“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此处说的“豪民”,相当于如今的富豪
金秋 2021年20期2021-02-16
- 对“包龙图”中包拯性格的症候解读
包拯“铁面无私”的形象很早就在中国戏曲文学和戏曲舞台上有了鲜明地塑造,宋朝时的《合同文字记》等文学作品对包拯的形象有了成功的刻画。元朝时期,统治者昏聩腐败,社会政治暗无天日,老百姓极其渴望能有“清官”出现为民做主,一大批表现包拯为官正直、清廉的“包公戏”应运而生,“包公”这一戏曲舞台上的人物形象由此成为“清廉”“正直”“爱民如子”等的代名词。在京剧剧种中,“包龙图”系列戏《赤桑镇》《铡包勉》《遇后龙袍》就是塑造包拯上述形象的典型剧作。本文将运用法国理论家阿
剧影月报 2020年5期2020-11-14
- 割牛舌的人
栋 故事背景:包拯在天长县当县令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案件。出场人物:包拯、衙役、农民、邻居第一幕天刚蒙蒙亮,衙役刚刚打开县衙的大门,就看到一个农民跪在门口泣不成声。衙役将农民带进县衙,农民见到包拯连忙跪下大哭。农民:青天大老爷!你可要为我做主啊!包拯:你先别慌,有何冤情,仔细说给我听。农民:大人,昨天我家的耕牛不知被谁割去了舌头,从昨天到现在一根草都没吃过,这样下去迟早会饿死的。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牛相当于我们的命啊!包拯: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可
数学大王·趣味逻辑 2020年10期2020-10-20
- 历史上真实的“包青天”
从此伴随他一生。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千百年来被后世称颂。真实的包拯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惩治贪腐,弹劾皇亲历史上的包拯并非面如黑炭,据传其“面目清秀,白脸长须”。包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他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迈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拯便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称颂,连一代文豪欧阳修也肃然起敬,称赞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
新传奇 2020年32期2020-09-22
- 浅谈包拯廉政思想的形成
妍目前,学术界对包拯廉政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其中还存在着对某方面的探讨不够细致的问题,尤其关于包拯思想形成因素的研究不足。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包拯廉政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背景为切入点,探讨包拯廉政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包拯的廉政思想内容作简要阐述。一、包拯廉政思想成因(一)法治氛围良好与选才制度规范北宋初期,宋太祖、宋太宗鉴于五代国祚短促原因之一——吏治败坏,于是整顿吏治、严谨立法、健全监察制度,贪官污吏一旦被查,定会惩以重法。“宋以忠厚开国,凡罪罚悉从
文化学刊 2019年5期2019-12-26
- 一盘好棋
。仁宗召栋梁之臣包拯后花园议事。仁宗曰:“辽军犯境,包卿家有何退敌良策?”包拯跪地曰:“请陛下恕罪,老臣尚无退敌之法。”仁宗怒而曰:“大胆!你等大臣在朝为官,食国之俸禄,关键时刻岂言无策?”包拯曰:“恕老臣斗胆,非老臣不助陛下也,只因近日身体微恙。”仁宗曰:“来人,传太医!”包拯曰:“不用,与陛下下盘棋即好。”仁宗笑曰:“好你个包拯,原来是棋瘾犯了。前日输给朕,还嫌不够?来人,摆棋!”侍从为二人摆棋。包拯起身,与仁宗对坐楚河两岸。包拯与仁宗虽属君臣,但已是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9年10期2019-11-04
- 从“包拯”到“包青天”
——兼论中国古代的“清官”文化
475001]包拯(996—1062),字希仁,谥孝肃,宋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历任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要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在元明清戏剧中,乃至现当代文化中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宋代历史上真实的官员——“包拯”与元明清以来文艺作品中的“包青天”形象之间存在极大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比研究一个真实的、优缺点并存的宋代显宦、“能吏”——包拯和元明清以来文艺作品中被神话后的“包青天”形象,探讨中国古代的“清官”文化,
名作欣赏 2019年29期2019-10-18
- 包青天遭抹黑
右翻看各种剧照,包拯都是一团漆黑。翻开《宋史·包拯传》,关于包大人脸部的特写,一个字都没有。《包公书院记》说包拯“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在黄种人的国度,出现一个黑人,还这么有名,为什么这些文献就没有着墨呢?此事必有蹊跷。查找包拯的官方画像,每张都白得花枝乱颤,而且都有正宗出处,这就不得不指向一个惊人的事实:包拯根本不黑。那显然是有人刻意抹黑了包拯,这人会是谁?会不会是包拯的黑粉?在包拯那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贪官奸商一个都别想跑。比如当时有个宋庠,做了
领导文萃 2019年19期2019-10-14
- 包拯与端砚
一位著名的清官叫包拯,曾在端州那个地方做知州。端州向来出产一种做砚台用的名贵石头,用这种石头做出来的砚台就是端砚。自古以来,天下砚台首推端砚,端砚贵比黄金。以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借着给皇上进贡的名目多取几十倍,拿去送给朝廷里有势力的人,以使自己做更大的官。包拯在端州任上时,仍然用自己破旧的普通砚台。有的官员为了讨好包拯,送来了上好的砚台,被他随手推开,并且杖责行贿官员,让贿赂者胆战心惊。当包拯在端州的任期满了,要坐船回去的时候,送行的百姓要送给他砚台,也
启蒙(3-7岁) 2019年9期2019-10-11
- 传奇包公的真实人生
羊顶天 朱艳琴包拯这个人物,在中华人地上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在读这本杂志的你,一定在小说或影视剧中看过关于他的故事。故事里的包人人刚正不阿,断案如神,执法如山,堪称古代官员楷模。而在民间传说中,包拯甚至被奉为神明,不仅是文曲星转世,死后还成了阎罗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会被后人如此尊崇?“宅男”孝子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的一户包姓人家诞生了一个胖小子,取名为包拯。包拯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儒家
小福尔摩斯·上下五千年 2019年3期2019-09-10
- 王安石《临川集》中为何拒写包拯
刀尔登王安石和包拯一同受过欧阳修的举荐,还曾是上下级,多少总有过从,但整部《临川集》,竟无一字提及包拯。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
华声文萃 2019年3期2019-09-10
- 王安石《临川集》中为何拒写包拯
王安石和包拯一同受过欧阳修的举荐,还曾是上下级,多少总有過从,但整部《临川集》,竟无一字提及包拯。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7期2019-09-10
- 无愧“青天”:走下神坛的包拯
位之高,无人能出包拯之右。一提起包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秉公断案,他是中国人心中公平正义的化身。在民间传说中,包公明察秋毫,能断阴阳,多难的案子也能查个水落石出,犹如神仙一般。然而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真实的历史上,包拯没有那么神奇,一生为官也不以断案为主要职责。走下神坛的包拯,虽然少了些许仙气,却依然配得上“青天”美誉。弃官尽孝在著名的包公戏《铡美案》中,包拯曾发自肺腑地劝告秦香莲“教子南学把书念,千万读书你莫做官”。虽然这只是一句戏剧台词,却十分符合包
检察风云 2019年15期2019-09-03
- 包青天遭抹黑
右翻看各种剧照,包拯都是一团漆黑。翻开《宋史·包拯传》,关于包大人脸部的特写,一个字都没有。《包公书院记》说包拯“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在黄种人的国度,出现一个黑人,还这么有名,为什么这些文献就没有着墨呢?此事必有蹊跷。查找包拯的官方画像,每张都白得花枝乱颤,而且都有正宗出处,这就不得不指向一个惊人的事实:包拯根本不黑。那显然是有人刻意抹黑了包拯,这人会是谁?会不会是包拯的黑粉?在包拯那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贪官奸商一个都别想跑。比如当时有个宋庠,做了
特别文摘 2019年13期2019-07-20
- 包大人为什么被抹黑
右翻看各种剧照,包拯都是一团漆黑。翻开《宋史·包拯传》,关于包大人脸部的特写,一个字都没有。《包公书院记》说包拯“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在黄种人的国度,出现一个黑人,还这么有名,为什么这些文献就没有着墨呢?此事必有蹊跷。查找包拯的官方画像,每张都白得花枝乱颤,而且都有正宗出处,这就不得不指向一个惊人的事实:包拯根本不黑。那显然是有人刻意抹黑了包拯,这人会是谁?会不会是包拯的黑粉?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包拯那里,贪官奸商一个都别想跑。比如当时有个宋庠,做了
百家讲坛 2019年8期2019-07-13
-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1056年),包拯外放池州时,欧阳修向宋仁宗力荐包拯,说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堪为大用,下放池州有点浪费,不如让他先代理一下开封市长。包拯坐镇开封府后也很是拼命,连破了幾桩大案奇案,一时间“开封出了个包青天”名扬四海。不到两年时间,包拯被直调中央进了常委,委以谏议大夫之职。然而包拯“新官上任三把火”,却差一点把自己给点着了。嘉祐四年三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包拯竟然连续弹劾了前后两任“三司使”。三司使可是财政部长,那是肥得流油的缺,难道包拯惦记上三司使
百家讲坛 2018年2期2018-09-04
-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1056年),包拯外放池州时,欧阳修向宋仁宗力荐包拯,说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堪为大用,下放池州有点浪费,不如让他先代理一下开封市长。包拯坐镇开封府后也很是拼命,连破了几桩大案奇案,一时间“开封出了个包青天”名扬四海。不到两年时间,包拯被直调中央进了常委,委以谏议大夫之职。然而包拯“新官上任三把火”,却差一点把自己给点着了。嘉祐四年三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包拯竟然连续弹劾了前后两任“三司使”。三司使可是财政部长,那是肥得流油的缺,难道包拯惦记上三司使
百家讲坛(蓝版) 2018年1期2018-03-22
- 一盘好棋
。仁宗召栋梁之臣包拯后花园议事。仁宗曰:“辽军犯境,包卿家有何退敌良策?”包拯跪地曰:“请陛下恕罪,老臣尚无退敌之法。”仁宗怒而曰:“大胆!你等大臣在朝为官,食国之俸禄,关键时刻岂言无策?”包拯曰:“恕老臣斗胆,非老臣不助陛下也,只因近日身体微恙。”仁宗曰:“来人,传太医!”包拯曰:“不用,与陛下下盘棋即好。”仁宗笑曰:“好你个包拯,原来是棋瘾犯了。前日输给朕,还嫌不够?来人,摆棋!”侍从为二人摆棋。包拯起身,与仁宗对坐楚河两岸。包拯与仁宗虽属君臣,但已是
小小说月刊 2018年3期2018-03-20
- 明 · 察
□ 祁白水包拯掌开封府,明察秋毫。一次有人犯法,当受杖脊,而府吏受贿,和那人约定:“见了府尹,他一定交给我处理,你只管争辩喊冤,我和你分罪,你决杖,我也决杖。”法庭上,包拯问完,果然交给府吏处理,犯人不停地分辩,府吏呵斥道:“只管受杖脊出去,啰唆什么!”不料,包拯见他未加详勘就量刑,认为府吏卖权,就当庭杖责之;而对犯人宽大处理,改杖脊为杖坐,以损抑府吏的权威。可这不正是府吏给予犯人的许诺吗?明察如包拯,也不免为小吏所卖。刀笔小吏,熟悉刑讼运作,又与官员朝夕
中外文摘 2018年4期2018-03-05
- 清廉包拯
代表就是青天大人包拯。包拯是宋朝人,母亲是一位大夫,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包公小时候经常跑去听书,最恨贪官污吏,从小立下壮志,要考取一个功名,为百姓申冤做主。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考上了,做了一个县官。他做官坚持清廉公正的原则,不贪赃枉法,不收受贿赂……有一个国舅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无恶不作,赌博更是他的最爱。有一次,国舅爷又犯了事,正好遇上包拯查案。国舅正得意洋洋地在府中饮酒作乐,这时,府中下人来报:“大人,不好了。有人接了您的案子。”国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7年11期2017-12-20
- 明察
祁白水包拯掌开封府,明察秋毫。一次有人犯法,当受杖脊,而府吏受贿,和那人约定:“见了府尹,他一定交给我处理,你只管争辩喊冤,我和你分罪,你决杖,我也决杖。”法庭上,包拯问完,果然交给府吏处理,犯人不停地分辩,府吏呵斥道:“只管受杖脊出去,啰唆什么!”不料,包拯見他未加详勘就量刑,认为府吏卖权,就当庭杖责之;而对犯人宽大处理,改杖脊为杖坐,以损抑府吏的权威。可这不正是府吏给予犯人的许诺吗?明察如包拯,也不免为小吏所卖。刀笔小吏,熟悉刑讼运作,又与官员朝夕相处
读者 2017年24期2017-11-29
- 包拯是如何被“黑”的? | 壹读百科
了历史书,找到了包拯的画像,然而事实却是……包黑炭特么一点都不!黑!而且!包拯的额头上也没有牛逼轰轰的月牙……妈的好气哦。壹读君接着翻开了《宋史·包拯传》,发现正史中没有一点关于包拯肤色的记载,说的都是他为什么是一个好官。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70619-1497854475253013856.png《宋史·包拯传》没有关于包拯肤色的记载没有肤色记载既不能
壹读 2017年7期2017-07-07
- 爱憎分明包青天
一位著名的清官叫包拯。以前,来打官司的百姓只能在衙门外击鼓喊冤。等到衙门里的公差转递给办案的官员,案子才开堂审理。这样,一些公差们常找借口向告状人要钱。不给钱,就扣着状子不送。他们一刁难,穷苦的百姓可就遭了殃,拿不出钱,有冤无处诉,告状无门。这些都被新上任的开封知府包拯知道了。包拯命令衙門办公的日子,大门都开着。要告状的百姓可以直接上公堂,当面向他诉说是非曲直,当堂论断。从此以后,穷苦百姓告状有门了,不再无处申冤发愁了。百姓对包拯都十分信任,愿意找他断案。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7年6期2017-07-03
- 包拯:开封府中包龙图
的人物”系列之八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主要事迹记载于《宋史·包拯传》中。包拯为官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又有“包待制”“包龙图”之称。包拯逝世后,谥号“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后世将包拯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奎星转世,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之高。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风靡大陆的香
月读 2017年2期2017-02-22
- 包拯之刚
凤毛麟角,北宋之包拯可以誉之。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其父包令仪曾任刑部侍郎,包拯自述:“生于草茅,早从宦学”,他少时寄居在一座古庙里刻苦攻读,28岁考中进士,踏上仕途,由于包拯父母体弱多病,后来又父母双亡,他便辞官守孝在家,以致十载不仕,故欧阳修誉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此后,包拯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所学,他先后任知府、转运使、监察御史、御史中丞、户部副使、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他在仕途上敢于直言,见贪官污吏及平庸之臣,无论官高权重,都敢于弹劾。如包拯七次弹
民主与科学 2016年4期2016-10-29
- 包拯“37字家训”代代传
包拯“37字家训”代代传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公正廉洁,执法不阿。包拯不但以自身的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而他的后辈也皆能居官者廉洁,为民者淡泊,深受好评。人们把这一现象与包拯所制定的37字家训联系起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就是说,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不遵从包拯此训,包拯就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严厉的家
饮食保健 2016年17期2016-10-22
- 包拯清廉拒砚
元1041年),包拯升任岭南端州(今广东省高要县)知州。包拯到任后,翻阅前任文卷,发现上任知州额外征收端砚太多。按朝廷进贡的要求,每年要供奉八块,可去年的登记中,写的都是“三十又六方”,比朝廷的要求高出数倍。包拯十分惊讶,当即了解原知州的下属官员。官员们皆异口同声地说:“大人,你哪里知道,前知州为贿赂当朝权贵,才动得大手大脚啊!”包拯诙谐地说:“对待权贵,恐只能小手小脚吧?”于是他下令:按朝廷规定,进贡之端砚每年只做八块。一日,一个贵门亲临州府,送包拯一方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26期2016-10-10
- 包拯以诗拒礼
包拯以诗拒礼包拯是北宋有名的清官,在他过60岁生日时,皇帝让太监去送寿礼。太监怕包拯不收礼,自己不好交差,便附上一诗:“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徵。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拯见状,心想:皇恩浩荡,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而收了又破坏了自己的规矩,怎么办?他思忖良久,遂以诗拒礼:“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摘自《牡丹晚报》)
乡音 2016年2期2016-02-26
- 一时糊涂的清官
时糊涂的清官宸光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刚任开封府尹不久,遇到一个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缉拿归案。按刑律,要受杖刑的惩罚。那时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几杖下去皮开肉绽,打成重伤是常有的事。犯人一听害怕了,赶紧托人找到包拯手下的一个小吏,花钱求他改判轻点的刑罚。小吏见有利可图,便答应帮忙。他让犯人不必慌张,并约定:“两天后包拯审案时,我会来记录你的罪状,到时你就大声喊冤,我自有办法为你减轻刑罚。”犯人虽将信将疑,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等包拯隔日升堂审案时,犯
人生十六七 2015年13期2015-11-16
- 包拯家训
包拯家训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谥号孝肃。生平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诫廉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寥寥37字,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时事报告 2015年3期2015-07-28
- 包拯分铜钱
一天中午,包拯吃完饭,刚想休息片刻,衙门外就传来击鼓声。包拯以为又有案件发生,立刻升堂。“威武……”包拯来到大堂,只见跪着一胖一瘦两个农夫打扮的人,问道:“下跪者何人?有何冤情速速报来!”只见瘦农夫说道:“包大人,我们今天就想请你给我们评评理,重新分一下铜钱。”包大人眉头一皱,说道:“什么钱这么难分,要闹到衙门来?”瘦农夫特别委屈道:“今天我们两人在田地干活,我带了3个馒头、胖子带了5个馒头当午餐。正当我们准备吃饭时,有一个商人经过,想让我们分一些食物给他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8期2015-07-06
- 包拯不为人知的心事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
凤凰资讯报 2015年42期2015-06-10
- 一时糊涂的清官
宸光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刚任开封府尹不久,就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缉拿归案。按刑律,要受杖刑。那时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几杖下去皮开肉绽,打成重伤是常有的事。犯人一听害怕了,赶紧托人找到包拯手下的一个小吏,花钱求他改判轻点的刑罚。小吏见有利可图,便答应帮忙。他让犯人不必慌张,并约定:“两天后包拯审案时,我会来记录你的罪状,到时你就大声喊冤,我自有办法为你减轻刑罚。”犯人虽将信将疑,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等包拯隔日升堂审案时,犯人就按小吏的吩咐
故事会 2015年12期2015-05-14
- 包拯沉砚拒贿
著名的“包青天”包拯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当地盛产一种极为珍贵的特产——端砚,被列为朝廷贡品。当时许多官吏额外加征,或中饱私囊,或贿赂权贵。包拯不但一尘不染,还严格按贡额征收,余者由百姓自由买卖,砚工深为感激。包拯任职期满要离开端州,有一百姓精制一砚,悄悄塞到包拯船上。船行驶到采砚石的羚羊峡时,包公让书僮看行李中有无端州百姓财物,书僮如实禀报。包公一面向端州百姓鞠躬致谢,一面果断地将砚石掷入江中。后人为了表彰包公清廉,特意在其掷砚处修了一座纪念亭,名
文史月刊 2014年5期2014-09-24
- 说包拯
田野包拯的身世,并不像戏曲舞台和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屌丝”出身:父母早逝,靠哥嫂抚养成人。真实的包拯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父亲包令仪做过礼部侍郎。不过,包拯敢于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并不是靠“拼爹”,而是与他自己洁身自好的从政理念有关。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包拯当官后,特别廉洁自律。他不仅不给领导送礼,而且,也绝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包拯知道,如果自己收取别人的贿赂,在办案中就会徇私枉法,给对手留下把柄,影响到执法工作。端州出产一种名贵的砚台,名曰端砚。端砚举世闻
文史月刊 2014年1期2014-07-03
- 包拯的“用人之法”
洪梅 春玲包拯的用人之道:用才不用庸、用勤不用冗、用廉不用贪、用俭不用奢。在中国历史上,包拯不仅是一位铁面无私、执法严谨、疾恶如仇、除奸爱民,有“包青天”之誉的清官,还是一位改革图新、注重吏治、任人唯贤的政治家。仁宗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包拯任天章阁侍制知谏院时,就针对北宋王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上疏仁宗皇帝,陈述改革图新的政治主张。用“才”不用“庸”。包拯为了推动改革,坚持要朝廷起用那些敢于承担重任的“才能之士”,罢斥“持禄取容,妒嫉贤能”的“庸才”
阅读 2013年12期2013-12-10
- 包拯为何一生鲜有朋友
刀尔登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留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上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者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
意林 2013年18期2013-09-22
- 包拯的人生哲学
田野包拯不仅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而且是官场不倒翁,从来没有被贬或者撤职。不仅如此,他的儿子、孙子代代做官。然而,不给人送礼而又四处“得罪”人的包拯缘何在宋朝的职场上步步高升呢?其中缘由得从包拯的人生哲学说起。公元999年,包拯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包令仪做过礼部侍郎,后辞官回庐州(今安徽合肥)老家养老。包拯并不像戏曲中说的那样,父母早逝,靠哥嫂抚养成人。相反,真实的包拯兄弟三人,两位哥哥早年去世,赡养父母的重任便落到包拯一个人身上。包拯28岁就考中进
意林原创版 2012年7期2012-09-22
- 一朵花拯救一个国家
着同一个错误,即包拯将“把他抚养成人的嫂子”称为“嫂娘”,借以显示他对把自己“养育成人”的嫂子的恩情与敬重,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嫂娘”原型,原本只是他的儿媳妇。历史上的包拯直到30多岁时其父母还健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29岁的包拯,考中第一甲进士,并被授予官职,然而因父母年事已高,恪守孝道的包拯选择弃官回家赡养老人,直到父母去世,自己守孝3年后才出来做官,直到这时,已经39岁的包拯才正式踏上仕途。包拯有一妻一妾育有二子二女,长子叫包镱,其妻为崔氏
老来乐 2009年9期2009-09-27
- 包公“嫂娘”原是儿媳
着同一个错误,即包拯将“把他抚养成人的嫂子”称为“嫂娘”,借以显示他对把自己“养育成人”的嫂子的恩情与敬重,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嫂娘”原型,原本只是他的儿媳妇。历史上的包拯直到30多岁时其父母还健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29岁的包拯,考中第一甲进士,并被授予官职,然而因父母年事已高,恪守孝道的包拯选择弃官回家赡养老人,直到父母去世,自己守孝3年后才出来做官,直到这时,已经39岁的包拯才正式踏上仕途。包拯有一妻一妾育有二子二女,长子叫包镱,其妻为崔氏
老来乐 2009年9期2009-09-27
- 包公“嫂娘”原是儿媳
着同一个错误,即包拯将“把他抚养成人的嫂子”称为“嫂娘”,借以显示他对把自己“养育成人”的嫂子的恩情与敬重,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嫂娘”原型,原本只是他的儿媳妇。历史上的包拯直到三十多岁时其父母还健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29岁的包拯,考中第一甲进士,并被授予官职。然而因父母年事已高,恪守孝道的包拯选择弃官回家赡养老人,直到父母去世,自己守孝三年后才出来做官。直到这时,已经39岁的包拯才正式踏上仕途。包拯有一妻一妾育有二子二女,长子叫包繶,其妻为崔氏
幸福·悦读 2009年5期2009-06-10
- 布衣本色
有个很有名的清官包拯,世称“包青天”,官至高位后,生活依然像做官前那样俭朴。家里人穿的衣服,用的东西,都与他布衣时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变化。包拯的长子,包繶平时常与父亲同僚的子弟交往,目睹那些人披金戴银、锦衣玉食,他渐渐地产生了羡慕之心。有一天,包拯见包繶闷闷不乐,便问:“繶儿,为父以前回家,总见你眉飞色舞、兴高采烈,今日却为何郁闷?”包繶哭丧着脸说:“父亲虽身居显位,但衣食往往皆混同于普通百姓,致使孩儿难以立足于官宦子弟之中。孩儿今日参加一位同窗好友的生日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09年18期2009-06-05
- 包公割麦
点见面礼什么的。包拯家中老父有病,嫂娘一个人割麦打场,十分辛苦,他领了官印便匆忙赶回家,将官袍官印藏在嫂娘的房里,去南庄割麦去了。嫂娘见了包拯,说:“你考试回家,一路辛苦,怎不休息片刻就来干活﹖”她见包拯脸无笑容,猜想这回肯定是名落孙山了,安慰道:“不管考得怎样,都别灰心。男儿有志,总会出息。”包拯感激地点点头,拿起镰刀割起麦来。日近晌午,嫂娘回家做饭,要包拯也一块儿回家,包拯不肯,说再割一垄就回家。嫂娘一个人刚到家,就有一伙官府的人前来打听包知县家在哪里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1年12期2001-12-05
- 包公是怎么死的
文/杨 佳包拯熕壮瓢公,字希仁,是北宋庐州熃癜不帐『戏适校犎恕K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包拯墓葬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关于包拯当时在开封逝世时的情况,墓志铭上记载为:“嘉礻右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由于包拯生前敢于谏诤,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又这样突发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1年2期200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