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霖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句歌词唱出了包拯铁面无私的光辉形象。一提到包拯,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开封府的包青天。很多人不知道,包拯在“成名”之前,还曾有过一段峥嵘的岭南岁月。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年逾不惑的包拯由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位于西江中下游,也是岭南地区最早建制的州县之一。然而,相对于丰饶的中原和江南,当时的端州仍然相对落后,加上路途遥远,官员都不愿意到此任职,由朝廷委任的端州官员多是被贬谪过来的。但是,包拯接到任命通知后没有犹豫和抱怨,服从朝廷安排前往端州任职。
虽然经济落后,但端州有一样东西却很值钱,那就是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自古就受到了文人墨客们的青睐,而端州产的端砚石质优良、质量上乘,入选“四大名砚”,十分名贵。早在唐代,端砚便已闻名遐迩,并被列为朝廷贡品。
一个地方有出名的特产本是好事,但端州的历任大小官员中,却有不少在端砚上动了歪心思。端砚既是贡品,就得定期征收,地方官看中了其中的利益,乘机层层加码,征收数量竟是贡额标准的数十倍。官员们征收的端砚除了应付朝廷贡额任务,还送给京城的达官显贵。端砚俨然成了基层贪官污吏进入富贵之门的“敲门砖”,但老百姓却因此苦不堪言。
包拯深知北宋官场这种丑陋的“潜规则”,于是一上任便下令端砚“只征贡数”,绝不加码,砚工只需做够进贡朝廷的数额。如果发现有违规多征收端砚的官员,便严惩不贷。包拯的做法无疑为百姓们“松了绑”。
民生积弊除了人为原因外,还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因素,其中,端州的水利设施建设暴露的问题最为严重。当时西江水患频繁,一遇到洪水,低洼处的田地都会变成一片泽国。在察看了山川地形情况后,包拯组织百姓将西江河道北岸的堤围加固,并将护城堤围向西延伸。包拯的这一做法不仅增强了堤围的抗洪能力,进一步把西江干流堵截在南边的主河道上,还增加了可供百姓耕种的土地。
有了新的土地,如何开发也是个问题。包拯因地制宜,组织百姓修筑了沥渠,并在新田地上发展水田、鱼塘复合式农业,开创了珠三角桑基鱼塘式农业之雏形。粮食丰收了,为了将收获的粮食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包拯还主持修建了储备粮食的“丰济仓”。
除了水患,宋代端州百姓還要面对疫情。包拯到任前,端州就经常出现“春瘴”疫情。包拯经过多方排查,终于“破案”,原来疫疾源于水,百姓饮用了不干净的河水。于是,包拯带领端州百姓打了七口水井,让百姓用上了安全干净的井水。
为了改善端州的交通状况,包拯还把端州驿从城东迁到城西的西濠口,并增建临江码头,将端州打造成为西江之上的水陆交通枢纽。在包拯的治理下,端州作为港口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得以大规模建设,端州百姓的日子也随着民生工程的建设越过越好。
除了硬件设施外,当时端州的文化建设同样相对落后。于是,包拯带头捐资设立了星岩书院,并聘请了当地德高望重的梁燮掌教。星岩书院是端州的第一所官办书院,书院的设立为当地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此外,包拯还在端州留下了文化痕迹,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是包拯唯一仅存于世的诗。通读全诗,可看到他为官做人的宗旨,看到一位在封建社会中作风清廉、正义凛然的清官形象。
在风光旖旎的七星岩,有包拯留下的字:“提点刑狱周湛、同提点刑狱钱聿、知郡事包拯同至。庆历二年三月初九题。”据传这是包拯在离任前与同僚一同游览端州大好风光时题的。相信面对着自己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这一方水土,包拯一定有着深厚的情感。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包拯返京任职。在端州的近三年光阴中,包拯为官清廉,做了很多惠及百姓的事情,却连当地最闻名的端砚都没有带走一方。
包拯在端州的光辉事迹不仅被人们代代相传,还被《宋史》所记载,在民间甚至还衍生了一个“包公掷砚”的传说:包拯离任时,许多端州百姓带着礼物来到码头送行,包拯廉洁奉公,自然不愿拿百姓一针一线,但包拯的手下却悄悄替他收下了一方砚台。官船出发后,一路上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然而行至半路,天气突变,狂风骤雨顷刻间掀起了一阵阵翻滚的浪花。包拯顿觉此事有些蹊跷,猜测手下有人私受贿赂。经过询问,包拯终于见到了那方“偷渡”上船的端砚。望着这方用黄布包裹着的精美宝砚,包拯的内心却如打翻了的五味瓶。这是端州百姓的血汗结晶,他怎能带走呢?船已启程,包拯决定把这端州的宝贝留在端州,于是拿起砚台便朝着惊涛骇浪掷了出去,只听得“扑通”一声,这方精美的端砚便消失在滔滔江水中。霎时间,云开日出,江面恢复了平静。
传说并没有到此结束,据说,包拯掷砚的地方后来出现了一个江心岛,人们称之为“砚洲”,而那块包裹端砚的黄布则在浪花的冲洗下变成了一片沙滩,人们将它称作“黄布沙”。虽然传说具有神话色彩,却也蕴含着百姓对包拯的认可与怀念。
后来,包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并曾担任过开封知府,成为扬名天下的“包青天”。“青天”是指他断案如神、执法如山,也指他清廉正直。在端州期间,包拯关注民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造福了一方百姓,真无愧于“青天”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