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資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北宋仁宗年间,清官包拯被调到著名的端砚出产地端州做地方官。
包拯到任不久,就听说之前历任端州的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于是,他就穿上便服,去砚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况。
进了村,他就听见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砚工们正在凿砚坯、刻图纹。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边工作一边埋怨官府要砚多,却付钱少。
回到衙门,包拯立即找来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人专用端砚贿赂上司,博取上司的欢心。他一听包拯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一块优质砚台,并讨好地说还有更多的好砚要送给包拯。
本来按规定,端州每年只向朝廷进贡十块贡砚,而地方贪官私自增加数目,中饱私囊,害苦了砚工。包拯越想越气,脸色铁青,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张考文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赶紧下跪求饶,一五一十地把历年来贪官污吏贪污勒索的实情招认出来。
紧接着,包拯专门出了一份告示,规定不得任意增加贡砚数目,不准克扣砚工的工钱。因此,百姓们高兴极了。
包拯离任时,端州男女老少都来码头送行。很多人带着礼物要送给包拯,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顺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风和日丽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浊浪排空。包拯这回可纳闷了: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把大家召集起来查问,大家都说没有私藏。
包拯感到事有蹊跷,但又觉得自己平生廉正,上天肯定不会为难自己。然而,过了好一会儿,风还不停,浪也不止。
包拯再三追问,他的书童忽然跪下承认,离开前有人送了一块端砚,他认为是小事,就私自替包拯收下了。
包拯一听,立刻让书童将砚台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砚身雕龙刻凤,果然是一方好砚。包拯喜爱书法,对文房用具也很钟情。但他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
说来也奇怪,砚一落江,风平浪静,云开日出。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改动)
思考与练习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苦不堪言:
衣衫褴褛:
2.包拯到了端州任职后,做了哪些事情来减轻砚工负担?
3.第11自然段中画“ ”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4.读了选文,你觉得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30~31版由吴瑞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