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震
- 蓟县地震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和DSQ型水管倾斜仪同震响应对比分析
、面波延迟时间、同震持续时间与震级及震中距关系;吕品姬等(2010)、曹喜等(2014)、方燕勋等(2014)、周雯等(2020)、朱冰清等(2021)通过对定点形变仪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观测仪器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天津市蓟县地震台(下文简称蓟县台)地处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东部EW向压性断裂带许家台—蓟县—遵化山前断裂区(赵黎明等,2019),为形变观测台站,形变观测手段置于小辛庄形变观测山洞(距该台址约5 km),配备VP型宽频带倾斜仪(下文简称VP倾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3期2023-10-19
- GPS观测到的2004年印度洋9.3级等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
中几乎所有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而几乎所有的观测站都观测到了2012年4月11日8.6(和8.2)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图1 印尼西部近海及其邻近区域的大地震(大红点) 及GPS连续观测站(彩色点) 。图右侧为表示GPS观测站大地高程的色码。标有站名的为本文采用的35个GPS连续观测站,其中的10个站文中显示了位移时间序列(站名标为红色) 。震级标记为棕色的3次地震未作研究Fig.1 Large earthquakes (big red dots) and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9期2023-10-07
- 三峡井网对7.0 级以上强震的同震响应特征
。有学者认为,将同震响应与地震孕育状态结合起来,或许可以识别地震孕育前兆[2-4]。本文首先评价长江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简称三峡井网)8口流体井的同震能力,分析其同震响应形态,探讨出现波动型、台阶型同震响应的条件,以及不同的同震响应方式与区域孕震状态的关系;然后探讨岩性参数对映震能力的影响;最后分析三峡井网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21年玛多7.4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进行应力反演,探讨影响应力调整的因素。1 三峡井网概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年8期2023-07-26
- 2021年青海玛多MW7.3地震同震和早期震后断层滑动模型及发震构造摩擦属性
分布和InSAR同震形变场呈现一个复杂的发震断层几何结构,东西向延伸约150 km,发震断层在东端分支,在西端改变断层走向(Zhao et al., 2021; Wang et al., 2021; He et al., 2021).基于大地测量数据解算的同震三维形变场显示垂直形变在断层两侧正负交替,表明了断层倾向在空间分布上的复杂性(Zhao et al., 2021; 姜卫平等,2022).同震库仑应力扰动表明此次地震对周缘断层具有明显的应力加载作用(
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3期2023-03-15
- 2021年云南省漾濞Ms6.4地表二维形变分析
,确定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对认识该地区的地震孕震环境、同震滑动模型反演以及地震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对地表形变监测大都基于水准仪、全站仪、GNSS等设备的外业手段,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范围的、监测点分布密集的观测数据[2],因而不适用于地震这种大范围高烈度的自然灾害形变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D-InSAR)具有大范围,高精度以及低成本
测绘工程 2023年1期2023-02-02
-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的江苏流体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
远场大震地震波的同震动态响应,一些学者试图从其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同震响应异常的空间丛集区与未来地震活动的关系,如万登堡(1995)在云南地下水动态短临指标体系研究中提出,地下水位后效异常对后续地震地点、时间,特别是地点有预报指示意义;付虹等(2002)通过分析云南省54口地下水观测井在十数年间累积的同震效应和震后效应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震后效应的单井、密集、条带、迁移等空间分布,可对老震区余震、外围区及井位附近牵动性后续地震地点的预报有指示意义;黄辅琼等(
地震研究 2023年1期2023-01-12
- 四川泸定MS 6.8级地震区湾东河流域泥石流活动性预测
可知,地震诱发的同震崩滑体碎屑物堵塞了原沟道,形成了堰塞湖,对下游居民、道路和水库构成了威胁。堰塞湖于2022年9月6日11时开始自然泄流,且未对下游造成流域性灾害,但是湾东河流域内仍存在大量的地震滑坡体、堰塞体,在强降雨条件下,具有暴发大规模溃决型泥石流的风险。强震诱发的同震崩滑体可为震后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物源。如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共诱发同震崩滑体22528处,总面积约18.88 km2(Xu et al., 2015)。汶 川 地 震 后11年 内
地质力学学报 2022年6期2023-01-09
- 利用球形地球位错理论研究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稳态变形与库仑应力变化
,引起了数十米的同震滑动,在日本海沟附近甚至达到50 m以上(Yue and Lay,2011;Simons et al.,2011;Shao et al.,2011;Ito et al.,2011;Fujiwara et al.,2011).与此同时,在东亚大陆包括中国大陆、韩国和俄罗斯等远场地区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观测中也可以监测到该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王敏等,2011).日本MW9.0地震在造成
地球物理学报 2022年12期2022-12-03
- 基于GPS的2021年玛多MW7.4地震同震静、动态形变场
21年玛多地震的同震GPS数据,得到同震永久位移、动态形变波形,并据此对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特征进行分析。1 静态数据处理与同震永久形变场收集玛多地震震中附近300 km范围内43个青海省CORS网站点地震前后共5 d的数据,采样率为30 s。为确保参考框架的统一与自洽,保证同震位移解算结果的精度与可靠性,加入周边地区15个IGS台站的数据,得到由58个站点组成的一个观测网。以24 h为一个测段,使用GAMIT/GLOBK 10.71软件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年10期2022-10-10
- gPhone重力仪和VP宽频带倾斜仪同震响应对比
能够记录到地震的同震响应信息。周江林等[5]通过gPhone重力仪与STS-2宽频带地震计同震响应波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力仪同样能够记录到由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信息;吕品姬等[3]通过同JCZ-1型超宽频带测震仪记录到的同震信号对比发现,VP宽频带倾斜也能够清晰记录S波及后续面波信息。本文通过对莆田台gPhone重力仪和VP宽频带倾斜仪记录到地震波的波形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并分析两套仪器2018—2020年记录到的所有地震,从震级与震中距关系、同震响应持续时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3期2022-07-22
- 新疆新21号泉水位同震响应研究及预测意义初探①
研究地下水水位的同震响应可直接、有效的揭示地壳介质对应力—应变的响应过程[2]。地震波会造成动态应力改变,使含水层岩体渗透率改变,这就是远场强震引起水位同震响应的原因。对于近场大震而言,地震孕育过程中,断层破裂会造成静态应力改变,使岩体中孔隙压力改变,从而引发水位同震响应[3]。陈玮等[4]从计算不同井的地震能量密度分析水位映震能力大小。胡小静等[5]计算普洱大寨井水位M2波相位差,分析研究含水层系统渗透率与井水位同震响应之间的关系。刘凯等[6]研究显示,
内陆地震 2022年2期2022-07-07
- 玛多MS7.4级地震引起的甘肃地区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位与水温对大震的同震响应是地震波作用于井—含水层系统最直接的体现[1]。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地下流体水温观测网进行了高精度数字化仪器的改造使用,近几年收集了大量的同震响应观测资料,针对这些资料国内学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讨论[2-4]。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玛多(34.59°N,98.34°E)发生MS7.4地震。甘肃地区部分水位、水温观测井也记录到了其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本文选取此次大震中记录到同震、震
高原地震 2022年1期2022-06-08
- 云南垂直摆映震能力研究*
现实中却不尽然。同震响应是地震前兆仪器对已经发生的地震的一种真实记录,是写实版、放大版的“前兆”。地震前,地壳岩石圈的微破裂、应力积累,前兆仪器能记录到的往往只是蛛丝马迹,是朦胧版、缩小版的前兆。研究某种前兆仪器的同震响应特征、前兆反映特征,可为未来地震前兆监测仪器的选择、地震预测提供参考服务。本文利用震例总结分析方法,通过对云龙、云县、永胜、通海等10个观测点垂直摆监测数据在云南省内及周边最近10年发生的51次中强地震的同震响应、震前情况研究,总结出云南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5期2022-05-31
- GPS观测到的智利及其邻区多次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
这些大地震前后和同震水平和垂直位移。在获取GPS观测结果的同时,连接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网站,同时得到表1中地震的震源参数,还可获得各次地震的构造和构造运动信息。表1 2001年至今智利近海多次大地震统计Table1 Statistics of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Chile and its neighborhood since 2001位移参考框架及其核心站(或称为参考基准)是合理分析区域位移的关键[2-4]。为此,近年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5期2022-05-31
- 2021年青海玛多MW7.4地震GNSS同震形变场及其断层滑动分布
特征?发震断层的同震滑动分布如何?对周缘断裂会造成哪些潜在的影响?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李智敏等(2021)通过详细的野外地震考察,获得了地震地表破裂组合特征和运动学性质、破裂分段性、同震位移特征及分布规律,并根据冲沟、道路和拉张阶区裂隙宽度确定地表同震位移量为1~2 m.潘家伟等(2021)通过经验公式估算该次地震的最大位移量约为4 m,并对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论述了发震断裂与东昆仑断裂带的关系、巴颜喀拉地块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区域未
地球物理学报 2022年2期2022-02-23
- 重庆荣昌井水温同震-震后响应特征及机理研究
的变化,井水温的同震-震后响应能够揭示地壳介质对应力应变过程的响应。Shimamura等(1981)较早报道了对井水温度震前异常和同震响应的研究。在国内,付子忠(1988)首次用仪器观测到水温同震变化现象。前人对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7.6级(Wang et al,2012)、2004年苏门答腊8.5级(孙小龙等,2008a)、2008年汶川8.0级(杨竹转等,2008;He et al,2020)、2011年日本9.0级(鱼金子等,2012;马玉川等,2
中国地震 2022年4期2022-02-03
- 3种钻孔应变仪记录的玛多MS7.4地震同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
孔应变仪会记录到同震变化,震级越大,同震变化越明显。研究同震波动变化与地震的关系,有利于对前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减轻次生灾害、追溯地震前兆、跟踪后续地震以及研究地壳活动规律等均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国内外已经开展的科研工作显示,当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时,我国的各类钻孔应变仪器,大多可以观测到地震引起的波动。邱泽华等(2005、2006、2007)首先利用体应变记录到的同震资料,对昆仑山MS8.1地震和苏门答腊MS8.7地震引起的同震应力触发断层活动进行了
中国地震 2021年3期2022-01-12
- 重力卫星观测俯冲带特大地震同震重力场变化
100085因为同震信号会影响震后松弛衰减信号的估计,从重力卫星观测时间序列中准确提取同震重力场变化,既是利用重力卫星数据研究震源机制的基础,又是准确确定地幔粘滞度的基础。有学者采用差分[1]、震前震后平均值差值[2]、堆叠[3]等方法从GRACE的Level 2数据(球谐系数)中提取同震重力变化,但这些方法没有考虑震后松弛信号对同震信号的污染。本文采用美国得克萨斯空间中心(CSR)发布的RL06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2004年苏门答腊MW9.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1年10期2021-10-08
- 基于连续重力台观测的玛多MS7.4地震的同震重力变化特征
形成永久的形变(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同震重力变化)。 其中同震重力变化的振幅主要受地震的震级和震中距影响(Prasadetal.,2017)。 该物理现象已多次被观测精度优于1×10-8m·s-2的远场超导重力仪捕捉到(Imanishietal.,2004,2009)。 此外,近年来一些弹簧重力仪也捕捉到同震重力信号(Weietal.,2013; Prasadetal.,2017)。1 数据与处理方法gH(ti-Tg)+hH(ti-Th)ti+kexp[
地震地质 2021年4期2021-09-27
- 2021年玛多MS7.4地震的震后效应模拟
MS7.1地震的同震重力变化并利用绝对重力观测结果进行了检验。 Zhang等(2016)对日本MW9.0地震的同震模拟结果及观测形变、 重力变化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符合较好。 Riguzzi等(2019)模拟了均匀弹性半空间中2009—2016年意大利中部4次MW6地震的同震重力效应,并就模拟结果进行了合理解释。 但实际地球要复杂得多,地球曲率、 层状构造、 黏滞性、 自重效应、 三维构造等均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Pollitz,1996; Su
地震地质 2021年4期2021-09-27
-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的同震变形分析
2007);提供同震、震后以及震间地壳形变信息,作为经典地震学研究地震破裂的有力补充(Sabadini et al., 2009; Via et al., 2012).InSAR数据也可以提取地震形变量,在地壳变形和地震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玛多M7.4地震发生以后,大量研究机构开展了灾区应急考察和震后GNSS野外测量工作.此次地震科考主要任务是调查地表破裂、监测余震序列和地壳形变、探测地下介质,研究地震发震构造和地震孕育环境.上述观测资料为了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8期2021-08-03
- 基于GNSS观测研究2015年尼泊尔MW7.8地震震后地壳形变特征及其机制
54003相对于同震形变而言,大地震震后形变的持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地震震后形变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的震后形变机制,探索地球深部岩石圈流变结构,为判定后续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依据[1]。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震后形变机制主要包括发生在地壳浅部的孔隙弹性形变、发生在同震破裂面上的震后余滑形变和发生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粘弹性松弛形变[2-4]。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04-25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西北约80 km发生MW7.8地震,震中位于84.70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1年8期2021-08-02
- 湖南省地下流体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同震响应。水位同震响应现象包含着一定的前兆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震发生及震后调整过程[2-4]。有研究认为,远场大震引起的同震响应在空间上的丛集区,对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性意义[5]。因此,加强地下流体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研究对于促进地壳的应力状态研究与地震预测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收集了湖南省数字化井水位对几次大震的同震响应资料,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两个方面分析了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总
防灾减灾学报 2021年2期2021-07-02
- Sentinel-1 SAR数据约束的2018年谢通门MW5.8地震同震破裂模型
测量技术获取近场同震形变是目前研究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断层滑动分布的重要手段。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利用2景地点相同、拍摄角度相近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间的相位差进行测量,通过引入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EM),可提取高精度、大面积的连续地表形变场,因此在地震形变监测中具有很大优势[4]。国内外学者将DInSAR技术广泛应用于地震研究中[5],在同震形变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弹性位错模型可反演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6]。本文利用Senti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1年6期2021-06-07
- 基于分裂节点法的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数值模拟及其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应用
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同震、震后应力应变分析中(Maruyama, 1964; Mansinha and Smylie, 1971; 陈运泰等,1979)。Okada(1985,1992)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推导出均匀弹性半无限空间中三种位错源(走滑位错、倾滑位错、引张位错)引起的同震位移场及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由于求解速度快,Okada模型已成为计算弹性半空间同震效应的经典方法。但是均匀弹性半无限空间模型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地球介质的横向与纵向不均匀,在实际应用中仍
地质力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5-19
- 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甘肃前兆异常及响应特征
多数形变测项出现同震响应。本文希望通过对这次地震前后资料变化的总结,能给予以后的地震预报工作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 台网基本情况甘肃地区前兆观测台网共有6个中心台,33个台站,包括50多个子台,分流体、形变、电磁三大学科,20多种观测手段,300多个测项。震中500 km范围内,共有 25个前兆观测台站,包括40个子台;主要观测项目有:(1)地下流体:包括水位(流量)、水温、水氡、气氡、气汞、气体、离子等观测手段;(2)电磁类:包括地电阻率、自然电位、电场
地震工程学报 2021年1期2021-03-30
- 山东南麻井水位和水温对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及机理浅析
测井的水位、水温同震效应。井水位和水温同震效应是揭示地壳介质对应力—应变过程响应的有效观测手段,能够有效反映出地壳动力作用下地下介质应变和孔隙压的变化特征(张彬等,2015)。因此,研究地震引起的井水位水震波响应特征对了解研究区域的构造应力释放情况和研究区域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向阳等,2017)。1 南麻观测井概况山东沂源南麻井是山东省地震局“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项目中首个专门用于地震前兆异常观测而钻探的地下流体观测井。该井位于山东淄博市沂源
四川地震 2020年4期2020-12-24
- 利用流动GPS测定2011年日本MW9.0地震远场同震位移
解算、连续GPS同震位移插值结果约束解算、位错模型模拟同震位移约束解算和由上述2种外部数据同时约束解算等4种解算策略,获得了2011年日本MW9.0地震远场同震位移,并由该远场同震位移约束反演了此次地震的静态位错。结果表明:在利用流动GPS解算量级较小的同震位移时,由外部可靠数据作为约束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流动GPS测定的2011年日本MW9.0地震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造成的远场同震位移最大可达33 mm,以东向位移为主;由远场同震水平位移和近场同震垂直
地震研究 2018年3期2018-11-26
- 云南思茅大寨井水位地震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0 引言井水位同震响应现象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付虹等,2002;晏锐,黄辅琼,2009;车用太等,2014;刘成龙等,2009;陈玲等,2009;胡小静等,2016;张立等,2016),国内外关于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Elkhoury等(2006)认为,井水位同震响应主要有2种机制,即静态应变和动态应变。静态应变是指地震发生过程中断层滑动产生的应变,其影响范围较小,主要位于近场范围(1~3倍断层破裂尺度);动态应变是地震波传播引起的应
地震研究 2018年4期2018-11-23
- 利用GRACE数据检测日本Mw9.0地震同震和震后重力变化
震震区及其周边的同震变化特征,但未考虑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并且缺乏断层模型正演结果的检验。前人已利用GRACE数据对日本地震同震和震后重力变化进行研究,但震后数据的时段不长,考虑到数据长度及陆地水储量的变化在同震和震后研究的重要性,本文利用GRACE数据,扣除陆地水储量的影响,结合位错模型正演的同震重力变化,计算日本Mw9.0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地区的同震和震后5 a的重力场演化过程。1 数据选取1.1 GRACE卫星月重力场模型数据德国地学中心(GFZ)发
测绘通报 2018年1期2018-02-28
- 东日本大地震对IGS观测站位置影响的分析
n站也有5mm的同震位移,其中位移最大的两个站usud站和mtka站的同震位移分别为233mm和260mm;地震对日本和韩国地区IGS观测站位置的线性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且发现线性变化的大小与同震位移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东日本大地震;IGS;时间序列;同震形变;运动速度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近海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震源位于仙台市以东太平洋海域约130km处,距离海面10km,地震及其所引发的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日本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20期2017-11-04
- 尼泊尔8.1级地震后河北省数字形变观测同震响应研究
北省数字形变观测同震响应研究刘 静,尹宏伟,李 凤,李瑞卿,张 蕾(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中心地震台,河北 石家庄 050000)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26.3秒在尼泊尔境内发生Ms 8.1地震。通过分析河北省各形变台站的震时观测资料,研究各形变测项对尼泊尔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形变测项均记录到此次地震,同震响应形态分为振荡型、振荡-阶变型、阶变型三类;不同台站相同类型仪器的同震响应幅度有很大差别;同一台站同一仪器不同方向上记录波形幅
山西地震 2017年3期2017-09-08
- 都兰台深井地温的同震变化研究
,同一口井的水位同震变化是水温同震变化的必要条件,水温同震响应总是出现在地震波到达和水位同震变化开始之后;且水温同震变化的幅度受震级、井震距、季节、地温梯度、探头放置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张彬等(2013)对2008年汶川 MS8.0地震、2010年玉树MS7.1地震和2013年芦山MS7.0、岷县MS6.6地震引起的中国大陆井水温同震响应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水温同震变化的幅度不仅受动力加载作用强弱(距离)的影响,而且很可能与区域构造活动状态有关,应力状态的变
中国地震 2017年1期2017-09-04
- 尼泊尔MS8.1地震的形变同震响应
8.1地震的形变同震响应屈 曼1, 马 栋1, 侯晓真1, 张 肖2, 陈建国1, 刘燕翔3(1.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 050022; 2.易县地震台,河北 保定 074200; 3.张家口中心台,河北 张家口 075000)通过对华北地区洞体应变、钻孔应变以及倾斜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将尼泊尔MS8.1地震引起的同震波动幅度和初动方向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与其它观测手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应变观测资料的EW向压性初动主要集中在EW向的断裂附近
华北地震科学 2017年2期2017-06-01
- 基于含水层体应变反演的天津地区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的天津地区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杨 柳, 马 婷, 马建英, 邵永新(天津市地震局,天津 300201)以汶川MS8.0地震、日本MW9.0地震和尼泊尔MS8.1地震为例,统计了天津地区7口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水位反演含水层体应变的方法,反演出天津地区井含水层的同震响应体应变变化量。结果表明,利用水位同震变化量反演出的含水层体应变,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井孔所在位置的应变变化情况。天津地区;地下水位;同震响应;体应变0 引言观测记录井孔内水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4期2016-12-27
- 云南地下流体对尼泊尔8.1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尔8.1级地震的同震响应情况,分析和总结了水位和水温数字化资料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尼泊尔8.1级地震对云南地区的影响较大,其流体宏观与微观动态有较显著的同震响应。水位与水温对该大地震的记震能力明显高于水氡和水质;不同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最大振幅、持续时间相差很大,其变化形态水位以波动及阶升为主,水温表现为上升或下降—恢复;从主震与最大强余震的记录来看,震级越大,同震响应出现比例越高,且在同井中响应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同井不同仪器记录的同震幅度和持
地震研究 2016年4期2016-11-25
- 印尼8.6级地震甘肃地区流体观测资料同震响应分析
地区流体观测资料同震响应分析张 昱, 李春燕, 吴建华, 冯 博, 李晓峰, 张 辉, 张向红(甘肃省地震局,甘肃 兰州 730000)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8.6级、8.2级地震,我国大量地下流体台站记录到丰富的同震响应现象,甘肃地下流体观测资料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本文分析两次大地震时甘肃地区数字化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和响应能力,得到大部分井水位的同震响应有较一致的变化规律,且以振荡变化为主,震后较快恢复到原有状态,响应程度也与震级
地震工程学报 2016年5期2016-11-17
- 2008年和2014年2次新疆于田M7地震之间的黏弹性应力转移
08年于田地震的同震应力扰动触发了后续的余震活动,该地震产生的同震应力扰动对2014年于田地震的发生影响不显著;但是,此次地震6a后震后变形所导致的应力扰动有利于2014年于田地震的发生。2014年于田地震发生后,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上的同震和震后库伦应力显著增加。考虑到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上次强震的离逝时间和应力积累-释放过程,该断裂带上的地震危险性值得进一步关注。于田地震分层黏弹性模型库伦破裂应力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潜在地震危险性0 引言新疆于田地区位于青藏
地震地质 2016年3期2016-11-02
- 鹤岗地震台水管、垂直摆倾斜仪同震响应对比
管、垂直摆倾斜仪同震响应对比胡宝慧 常金龙 姜 博 李大伟 张 浩(中国哈尔滨150090黑龙江省地震局)对鹤岗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和垂直摆倾斜仪记录到的同震响应资料进行分析,认为:水管仪和垂直摆对不同震中距的地震记录存在较大差异;水管仪稳定性较好,而垂直摆实际灵敏度更高;两种仪器记录的同震响应与震级、震中距及震源深度具有相关性。水管仪;垂直摆;同震响应;相关性;时频分析0 引言连续形变仪器记录能够反映地球岩石性质变化和地壳应力、应变引起的倾斜及其潮汐动态变化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3期2016-10-20
- 基于GPS、水准和强震动观测资料联合反演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同震滑动分布
芦山7.0级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刘琦1,2, 闻学泽1, 邵志刚2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北京100036摘要为了更好理解2013年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的发生过程及其与发震构造和地表多种观测资料的动力学关联,本文综合重新定位的余震分布与地质、地球物理信息构建3D发震构造模型,采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并以震区GPS、水准、强震动等同震位移/形变观测资料
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6期2016-07-28
- 北京地震台gPhone重力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息及全球大地震的同震形变等(刘洪斌等,2012;蒋骏等,2012)。借助于形变观测有可能建立形变异常与远震的关系或研究远震对形变观测的影响(荆燕等,2007;孙毅等,2005)。相对于其它重力仪,gPhone重力仪的采样周期由以前的小时、分钟提升至秒,因此秒值观测资料给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地震信息(王林松等,2012)。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波包括了地震破裂及传播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用这些同震信息估计地震震源的一些参数(万永革,2007),通过对同震形变波
中国地震 2015年3期2015-09-03
- 气汞的第一个同震效应记录
次是看能否记录到同震效应,最后是看信噪比大小。由于近10多年来,全球连发MS≥7.0强震,国内外都十分关注同震效应的研究,从中探索与间接地评估前兆监测效能。在我国近50年的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中,井水位与水温观测记录到了大量同震效应,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的统计,194口井水位与132口井水温观测记录到同震效应(刘耀炜,2009);然而,在地球化学定量观测中,多年来很少记录到同震效应,只在汶川地震时甘肃省武都台殿沟泉、宁夏胜利井、福建宁德
中国地震 2015年3期2015-09-03
- 河北省地下流体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响应特征研究
研究也更加广泛。同震效应研究是揭示地壳介质对应力-应变过程响应最直接的手段,而地下流体具有很强的信息传递能力。由于地下水具有流动性、普遍性以及难压缩性等特点,当其封闭条件足够好,埋藏深度足够深时,形成了承压含水层,就能客观、灵敏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状态,岩石中微小的应变能反映在孔隙压力的变化上,并通过静水压力的传递或通过水的渗流在井孔水位动态中表现出来[2]。在一次大震发生后,由于地震波的传播,震中及较远范围的观测井孔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现象。研究水位的同震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5-29
- 芦山地震前后介质波速变化与GPS应变场相关性研究∗
站对出现了明显的同震波速变化。在同震波速变化表现为波速降低的大部分台站对中,其波速时变曲线显示地震发生前约一个月内介质波速具有上升趋势;而同震波速变化表现为升高的大部分台站对,地震前约一个月内介质波速则具有下降趋势。另外,此次芦山地震对介质波速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如图1所示。在11个台站所分布区域范围内,同震波速变化大致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界,断裂带以西(川西高原)表现为波速降低,断裂带以东(四川盆地)表现为波速升高。周边介质波速的最大降幅约为0.2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5-13
- 芦山MS7.0地震前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研究
地震前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研究1) 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中国天津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二期)”多个GPS连续观测站观测数据处理结果, 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与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两组框架解一致, 说明两种参考框架均可当作位错参考框架, 也即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也可视为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 区域参考框架
地震学报 2015年1期2015-03-17
- 芦山Ms7.0地震引起的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1]。地下流体同震效应是地震波在传播路途中,沿途井孔含水层发生应变而引起的变化,一般以弹性形变为主[2]。同震响应的研究有助于对地下流体前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3],对于减轻次生灾害、追溯地震前兆、跟踪后续地震以及研究地壳活动规律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4]。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很多的科研工作,研究远震、近震引起的地下水同震现象,分析地下水同震与震源机制、地震波等因素的关系[5],从而进一步探讨研究区域的构造应力释放情况,对研究区域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分
四川地震 2014年2期2014-12-02
- 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近场地表运动和同震位移的初步分析结果1
震近场地表运动和同震位移的初步分析结果1陈为涛1)王阅兵1)连尉平1)甘卫军2)付广裕3)1)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36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 100036基于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周边地区的GPS连续观测站数据,得到了此次地震的近场地表运动和同震位移,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引起的地表运动显著,GPS记录到的最大位移振幅远超过最终的同震位移,其中距离
震灾防御技术 2014年4期2014-05-05
- 全球陆地水储量对检测同震重力变化的影响
陆地水储量对检测同震重力变化的影响邢乐林1,刘晓玲2,郭清风3(1. 中国地震局 地震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2. 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3. 湖北省测绘成果档案馆,湖北 武汉 430074)以2011年日本Mw9.0地震为例,探讨了同震重力变化理论模拟计算所涉及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利用GLDAS全球陆地水储量模型对GRACE卫星检测到的同震重力变化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水文效应变化振幅达4 μGal,该影响不可忽略。
地理空间信息 2014年3期2014-04-18
- 川滇地区钻孔四分量应变仪记录的同震应变阶分析1
孔应变仪会记录到同震变化,震级越大,同震变化越明显,且在观测曲线上可能会产生一种明显的阶跃变化,此种阶跃变化即为同震应变阶。对于同震应变阶的研究,国内外相对较少。邱泽华等(2004;2005;2006;2007)首先用体应变资料记录的同震应变阶,研究了昆仑山MS8.1级地震和苏门答腊MS8.7级地震引起的同震应力触发断层活动;唐磊等(2011)利用中国钻孔应变台网中93个台站的观测数据记录的同震应变阶,试分析了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断裂可能受到日本 MS9.0级
震灾防御技术 2013年4期2013-11-26
- 琼中地震台重力仪记录同震响应特征分析①
息及全球大地震的同震形变等,借助形变观测有可能建立形变异常与远距离地震之间的关系或研究远震对形变观测的影响及其关系[3]。本文选取发生在2013年2月6日、8日圣克鲁斯群岛的6次大地震,从琼中地震台重力仪记录的面波的延迟时间、最大变形幅度、同震持续时间3个方面研究琼中台重力仪对远震的同震响应特征[4]。1 琼中地震台重力观测概况海南岛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块体西南部。琼中地震台地处海南隆起的中部,受区域性的两大EW向深大断裂与NE向主体构造断裂以及次一级的N
地震工程学报 2013年3期2013-09-06
- 鲜水河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与强震间关系
的余震大多发生于同震库仑应力增加较高的微破裂上;王辉等[8]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断裂带上1893年以来M≥6.7地震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强震复发的影响,发现该断裂带上大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明显影响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这些研究均关注同震位错所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和后续强震间可能的触发关系,但未考虑震后黏滞松弛效应在应力应变调整中的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震例表明,震后黏弹性松弛造成的应力变化在几倍于弹性岩层厚度的远场、1至数倍特征时间常数的稍长时间尺度上一
地球物理学报 2013年4期2013-04-06
- 井水温度动态的复杂性及其机制问题讨论
常信息、地震时的同震信息及地球固体潮信息。据粗略估计,我国现今地下流体观测中,水温的震前异常约占各测项异常总数的三分之一;2008年5月汶川8.0级地震时在全国69口井中记录到水温的同震阶变信息;在全国32口井中记录到水温潮汐现象。然而,不仅不同观测井的震前异常,而且同震响应与潮汐响应的特征表现也有相当的差异性,其响应的形态、幅度与性质等特征不同,而且同一口井的不同深度段上观测到的同震响应与潮汐响应的特征差异也十分明显。例如,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镇的川 03井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12-22
- 日本关于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研究报告(一)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0)概况*
3 主震发生时的同震滑动把从日本海沟向西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的边界面作为断层面发生的这次地震,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发生了大滑动。可以根据地震波形数据、GPS数据、海啸数据、InSAR数据等来推断断层面(板块边界面)上地震发生时的同震滑动的空间分布。也会因解析方法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滑动量分布。如果从这次地震报告的地震发生时的同震滑动的空间分布来看,最大滑动量的绝对值是有差异的,但几乎所有研究结果都表明,最大滑动是在日本海沟附近的陆地区域。这里列举一例,将陆上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8期2012-12-19
- 基于三维不均匀球形地球模型的同震位移新算法
震位错引起的地表同震位移。本研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同时考虑球形解和环形解,最终计算公式可用来计算地球的横向不均匀结构对同震位移的影响,拓宽了三维不均匀球形地球模型位错理论的应用范围。本研究的公式推导自始至终在复数域中进行,与作者前期关于同震重力变化的计算公式相比,本研究给出的公式更为严谨、整洁、更易于编成计算。首先把实际三维不均匀地球分解成球对称地球模型(如PREM)和对应的横向不均匀增量构造两个部分,并利用扰动方法分别进行近似计算,上述二者对应的计算结果分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10-29
- 同震垂线偏差变化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大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提出一种计算同震垂拟偏差变化的方法,给出关于四种独立震源的格林函数,并将其应用于重力卫星GRACE观测数据的解析研究。方法:针对球形地球模型,依据目前为止作者提出的球形地球平错理论的基本研究思路,计算四种独立震源产生的平错Love数并组成相应的格林函数。为了适用于重力卫星GRACE观测数据的解析,平错Love数及格林函数平采用了高斯滤波。将这些理论格林函数与GRACE观测的重力垂拟偏差进行比较,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在进行理论模型计算时,还进行了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10-29
- 辽宁地区日本9.0级地震同震应变变化影响分析
的面波变化,这些同震面波变化不仅反映了应变同震变化特征,还能够反映辽宁地区所在地块及深大断裂的地壳相对运动状态。利用数字化应变前兆观测仪在多测点观测到的日本9.0级地震前后应变同震变化结果,并结合区域GPS观测结果,分析辽宁地区应力应变的同震变化特征反映了怎样的区域应力状态。利用辽宁地区数字化应变观测仪器(共计11套,23测项)和辽宁及周边地区GPS基准站(LNSY、LNHL、LNYK、LNDD、LNJZ、SDYT和SDRC;数据时间为:2010年5月至2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04-02
- 利用Track 模块计算陕西GNSS 连续站的大震地面运动过程
以用于测量大震的同震形变。确定GPS 整周模糊度是进行高精度动态定位的关键。整周模糊度被确定之后,每一个历元采样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均可以转换为高精度伪距,从而实现厘米级动态定位。因此,连续站点的高频数据在解算出模糊度之后,便能快速准确的记录远场大地震对台站所在地的同震影响,获得同震水平运动轨迹,为地震监测和灾害预警提供基础资料,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使用。模糊度快速确定的方法有LAMBDA 法、最小二乘搜索法、Cholesky 分解算法等。而Track(高精度GP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03-14
- 2011年日本9级大地震的同震和震后滑移*
日本大地震相关的同震和震后形变[16],并利用所选 GPS测站记录到的地面位移进行大地测量学反演[17],估算出板块边界处同震滑移分布和随后的震后余滑分布。然后,我们讨论了同震和震后滑移模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震前耦合和应变积累失衡的关系。观测到的同震位移显示出沿东北地区的海岸线相对福江测站向东移动达5.3 m,沉降达1.2 m(图 1、2a)。这些数值比从前GEONET建立以来发生在东北地区的 M7~M8级板间地震时记录到的要大一个数量级。在东日本大地震
地震科学进展 2011年9期2011-12-18
- 河北易县ML3.8、3.3地震同震形变响应及其震源机制①
的形变测项有明显同震响应,周边的赤城台、怀来台、天津蓟县台也有不同程度的同震形变响应。连续两次3级地震对200km范围内的形变观测造成同震响应,这在中小地震的同震响应方面属于特殊地震事件。本文对同震形变响应的性质、幅度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形变测项的同震响应能力;结合地震波形资料,计算震源机制解,并通过震源球面投影、震中地震地质构造,分析有同震响应的台站、无同震响应的台站与断层错动的联系。这两次3级以上地震虽然属于中小地震,但由于其发生的地理位置特殊,
地震工程学报 2011年4期2011-01-27
- 厦门地震台重力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厦门地震台重力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杨 婕1)占 惠2)卓 群3)黄晓华1)林立峰1)刘仲达3)(1)厦门地震台,厦门 361003 2)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厦门 361021 3)厦门市地震遥测中心,厦门 361003)2007年 9月,印度尼西亚发生 8次强震,厦门地震台的重力仪都有同震响应。从面波延迟时间、最大变形幅度、同震持续时间 3个方面研究了 8次强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同震响应特征;重力仪;仪器性能;面波;变形幅度1 引言厦门地震台 (以下简称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年1期20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