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响应新时代教育要求,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工程造价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势在必行。鉴于现有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合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本文聚焦课程导入、教学设计、实践活动三大环节,旨在构建标准化体系,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政元素,工程造价管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4.046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与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的重任,更需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当前,该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思政元素融入不足、教育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基于此,探索“思政元素”在《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中标准化融入的方法与路径,不仅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综合育人效果,还能为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提供实践案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思政元素课程导入标准化
1.1 思政导入案例标准化,课程开篇有力
标准化的思政导入案例能为《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奠定良好开端。一方面,建立思政案例库并进行分类管理。教师团队应广泛收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思政案例,如优秀工程造价师坚守职业道德的事迹、重大工程项目中体现的社会责任等。将案例按照不同的思政主题进行分类,如诚信、责任、创新等,形成标准化的思政案例库[1]。在课程导入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思政目标,从案例库中挑选合适的案例进行展示。例如,在讲解工程造价估算章节时,引入某工程造价师因坚守诚信原则,准确估算项目成本,为项目成功奠定基础的案例。另一方面,规范案例展示方式和讲解流程。在展示思政案例时,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增强案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在讲解案例时,应遵循标准化的流程,先介绍案例背景,然后分析案例中的思政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与课程内容的联系,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1.2 思政导入时机标准化,教学节奏恰当
准确把握思政导入时机能使《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教学更加顺畅。一方面,结合课程进度确定导入时机。在课程开始时,以简短的思政案例或名言警句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例如,在第一堂课上,展示一段关于工程造价对国家建设重要性的视频,引出学生对专业的使命感。在课程中间,当涉及具体的知识点或问题时,适时插入思政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思政内容的感悟[2]。在课程结束时,回顾本节课的思政要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状态调整导入时机。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时,及时进行思政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生连续学习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疲劳和厌烦情绪,此时可插入一个生动的思政案例,如某工程造价师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工作的事迹,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保持学习热情。
2 思政教学课程内容标准化
2.1 思政教学互动标准化,方法灵活多样
标准化的思政教学互动能增强《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设计多样化的互动形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思政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某工程项目中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3]。另一方面,建立互动评价机制。对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进行标准化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参与度、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教师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小组讨论后,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收集学生对互动活动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互动形式和内容。
2.2 思政教学深度标准化,内容循序渐进
标准化的思政教学深度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思政教育质量。一方面,制定思政教学深度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认知水平,将思政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主要包括诚信、责任等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层次涉及创新、合作等更高层次的思政要求;拓展层次则引导学生思考工程造价管理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关系等宏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从基础层次向更高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在引入思政内容时,先设计简单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逐渐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4]。教师要注意教学进度的把握,避免思政内容过于深奥或复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思政实践活动设计标准化
3.1 思政实践主题标准化,明确活动目标
标准化的思政实践主题有助于明确《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目标。一方面,结合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要点确定主题方向。教师应深入分析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各个知识点,挖掘其中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例如,在工程成本控制方面,可确定“精打细算,坚守诚信——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责任与担当”主题。明确主题后,细化主题下的具体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诚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另一方面,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丰富主题内涵。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思政实践主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启发性。例如,确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未来之路”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如何运用创新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在实践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参观绿色建筑项目,了解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特点和创新之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3.2 思政实践流程标准化,有序实施规范
标准化的思政实践流程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计划。教师在活动前制定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员、所需资源等方面的详细计划。例如,对于“工程实地考察与造价分析”实践活动,明确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情况,活动内容包括实地考察工程现场、与工程人员交流、收集造价数据并进行分析等[5]。另一方面,规范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实践活动应按照一定的步骤有序进行,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实施和活动后的总结。在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介绍活动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了解活动要求并做好准备。活动中,教师要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4 结 语
本文提出标准化的“思政元素”融入策略,为《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未来需致力于思政教育标准化体系建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思政教育的个性化与智能化,推动《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教学达到更高水平,为培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与卓越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怡菲.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管理措施[J].中国标准化,2022(22):187-189.
[2]付谦.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标准化管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22):190-192.
[3]晋艳.基于工程案例的“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设计[J].科教文汇,2024(18):86-89.
[4]邢佳.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模块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4(3):60-62.
[5]杨旭.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管理措施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4(5):66-68.
作者简介
尚晶晶,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工商管理。
韩晓榕,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
郝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责任编辑:刘宪银)
基金项目:本文受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思政元素’融入校企合作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2023161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