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措施在炎症性肠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5-02-20 00:00:00刘盼汪妍汐
中国标准化 2025年4期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摘 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护理措施在炎症性肠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标准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炎症性肠病患者标准化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心理压力,促进了身体营养情况的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标准化护理,营养指标,生存治疗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4.067

0 引 言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慢性病,可分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会严重损伤直肠以及结肠功能,诱发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炎性反应。近年来,由于该疾病的发生率在不断升高,且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引起了临床消化内科的高度重视,由于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需要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帮助患者身体状况得到恢复[1]。标准化护理能够根据临床最新的研究数据,结合既往临床实践经验,以患者的需求为基础,制定出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将标准化护理应用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中,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 0 2 2年7月至2 0 2 4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 0 0 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 0例。研究组,男5 4例,女4 6例,年龄26 ~55岁,平均(41. 25±3. 26)岁;病程2~ 6年,平均(4.01±0.25)年。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27~57岁,平均(42. 14±3. 43)岁;病程2~7年,平均(4.15±0.3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2)存在明显的腹泻表现;(3)对于研究了解且同意加入。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类疾病者;(2)合并其他肠道严重疾病;(3)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院内的环境、规章制度、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措施,根据医嘱开展用药指导,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叮嘱患者健康饮食,适当锻炼等。

研究组开展标准化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建标准化护理团队。由消化内科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构成护理团队,负责患者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开展。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综合分析,制定标准化的护理计划。(2)护理措施。1)情绪疏导。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通过语言、动作、与患者互动等方式,给予必要鼓舞和安慰。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请心理医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让患者面对病情,维持一个积极的心态。2)日常护理。首先,需要培养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其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不要随意改变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也不要停药。叮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以及过度疲劳等。指导患者选择喜欢的体育活动,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复发。3)每日膳食日记的制作。根据《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确定患者不能吃的食物,制定个体化的膳食计划,以提高营养状态和疾病的防治效果。4)健康教育。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详细地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开展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来院讲解,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难问题。对于一些年龄大、理解能力不足的患者,进行面对面指导。组织病友之间开展交流沟通,促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树立自我护理意识。5)延续性护理。以《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手册》为指导,制定患者自我管理指南,便于患者了解日常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嘱咐患者根据护理指南开展自我管理工作,做好相关记录,便于来院复查。通过微信、电话、QQ等方式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持续了解患者疾病康复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疑问。

1.3 观察指标

(1)营养指标以及营养状态。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验;营养状态应用NRS-2002量表评分,从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态受损情况以及年龄3个维度评价,0~7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营养状态越差。

(2)负面情绪。以焦虑量表(SA S)、抑郁量表(SDS)评分,临界分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情绪越差。

(3)自我管理行为。从病情监测、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运动管理以及用药管理等5个角度进行评价,每项2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4)生存质量。应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IBDQ)评分,包含四个维度,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 P S S 2 2 . 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x ±s)为计量方式,予以t 检验,n (%)为计数方式,予以χ2检验。P﹤0.05,表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营养指标以及营养状态比较

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以及NRS-200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研究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3。

2.4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4。

3 讨 论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易复发的肠道疾病,其特征是迁延不愈,并且要进行长时间的用药治疗。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品质,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临床相关研究表明[2],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标准化护理作为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统一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将其应用至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解决传统护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患者个体化的需求和心理支持方面[3]。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标准化护理培养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因为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患者对于疾病更加了解,掌握了更多的自我护理技能,促进了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此外,护理后研究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标准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纠正机体营养状况。这是因为在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患者的情绪疏导工作,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为患者提供了充足的情感支持;通过为患者建立膳食计划,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物质,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4]。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因为在标准化护理的干预下,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指标以及心理状态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标准化护理可以疏导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移康玉,师艳花.标准化团体心理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标准化,2024(6):309-312.

[2]史少莉,魏珍.营养护理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23,47(5):801-802.

[3]李云飞,李春梅,王艳.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1):165-168.

[4]孙素亚,陈亚梅,林梦月,等.个案管理结合信息化延续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4):163-167.

作者简介

刘盼,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

汪妍汐,通信作者,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

(责任编辑:刘宪银)

猜你喜欢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中外医疗(2017年9期)2017-06-07 00:44:23
康复新液口服治疗轻中度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炎症性肠病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与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血小板参数、C反应蛋白水平及诊断价值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38期)2017-03-20 15:17:16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英夫利西单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免疫抑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
上海医药(2016年1期)2016-02-22 2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