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十部委联合发布了《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开展科技伦理活动应依照本办法进行科技伦理审查。其中,第二条中的第二点,将涉及实验动物的科技活动单独列为一项,足以见得国家对于科技工作、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的重视程度。实验动物福利以实验动物伦理审查为重点,必须遵守3R原则。本文分析了基础研究中实验动物福利及动物伦理审查现状,从管理者的角度阐述了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的重要性及管理要点。
关键词:实验动物福利;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管理要点
动物实验是基础科研的敲门砖,数据的采集、检测、指标的量化都需要实验动物牺牲自我,为科学研究事业付出生命的代价。医学、药物的临床试验必须经过伦理审查,需要保证受试者权益最大化,对于方案的科学性、风险受益比、受试者保护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与临床试验相比,实验动物也是生命,必须进行保护。国内 1988年发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强调了保障动物福利并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2018年公布了国家标准GB/T35892(实验动物伦理审查指南),而后相继出台地方和行业标准,从法规角度,让管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
1 实验动物福利及伦理现状
1.1 科研人员了解实验动物伦理情况
在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发布的一项统计中显示,无论调查对象是否已开展动物实验,对动物实验过程中遵循的“3R”原则、动物福利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程度较低,完全不了解者约占50%[1]。罗晶晶等人发布于《基础医学教育》中的数据显示,仅有7.67%的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的相关法规,3.97%的学生了解动物福利问题,11.38%的学生了解“3R”原则[2]。李闪闪等人发布于《科学与社会》中的调查问卷显示,仅53.9%的科研人员能掌握“3R”原则的内容[3]。邹丽娟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调研研究生对动物伦理认知的报告中指出,详细了解“3R”原则的研究生仅占34.62%,5.38%的研究生完全不知道。在《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文件政策解读方面,34.62%的研究生并不了解国家的这份意见。在对实验动物的科研伦理规范了解程度上,7.69%表示非常了解,50%比较了解,42.31%不太了解。由此可见,相当大的比例的研究生不同程度上欠缺实验动物伦理认知和操作技术规范上的知识[4]。
我院急腹症研究所实验动物平台为开放性实验平台,为各大院校和医院的研究生提供动物实验场所。所有带教老师均取得《天津市实验动物人员培训上岗证》,充分理解实验动物伦理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但是在对学生的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生了解动物伦理的相关知识,但90%以上没有取得培训证书,这就使实验动物伦理几乎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要管理人员加大力度进行动物伦理基础与实践操作的普及。
1.2 实验动物伦理管理现状
2006年发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指出,与实验动物相关的实验室、机构和个人,提倡“3R”原则的同时,要求每个机构建立IACUC(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来监督实验动物福利和使用[5]。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2 000多家实验动物专业机构中,30%的机构并没有成立IACUC,已建立的机构中,由于领导层管理的不重视,委员审查能力欠缺,经费不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IACUC如同虚设,伦理审查工作形式大于内容[6]。
第一,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相较我国国内的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以及国外的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国内的动物伦理福利及伦理审查虽然出台了国标、地标,但是仍存在执行层面的诸多问题。目前,诸多的检查多停留在设施的硬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动物的来源是否明确,对于实验动物的伦理审查监督较为薄弱,虽然,从国家的层面一直强调伦理先行,伦理审查,对于文章的发表,杂志社也有相关要求,伦理审查也有相关证明(伦理审查意见),但含金量不足,有些审查意见出自某些技术服务公司,存在为了赚取技术服务费而出具伦理审查意见的嫌疑,且审查人员资质有待商榷。
第二,伦理审查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仅仅在项目开展实验前需要进行伦理审查,根据国家基金委以及各地方基金申报的要求,在申报阶段也需要提供实验动物伦理审查证明,且申报时间短,项目数量众多,造成了从业人员的伦理审查工作压力大。一方面来自申报任务的完成,一方面来自工作单位上级部门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到位,就会造成伦理“得过且过”,科研人员长期“轻视”的恶性循环。更有甚者,在科研成果即将发表前申请“补伦理”,严重违反科研诚信。但天平的一边是即将发表的SCI,另一边是需要出具伦理审查意见,孰轻孰重,相信所有的从事伦理审查的管理人员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和压力。
第三,缺乏伦理过程管理。随着科研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创新型的动物实验越来越多。就我院来讲,每年动物伦理证明出具百余份,实验方案也是多种多样,而伦理委员会委员多为兼职,无法保证对于项目的跟进监督。这就存在某些实验未按照审查方案进行,而存在高风险操作的可能。
综上,虽然从国家、地方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执行层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实验动物不同于人,对于生存福利无法用语言表达,没有途径倾诉或举报。这就势必造成了实验人员的不重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实验前没有接触过实验动物,存在对动物的恐惧心理,同时缺乏实验操作的培训,无法从技术层面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造成了实验动物的额外创伤。作为管理人员,一方面,面临着上级部门对于伦理审查的要求越来越多,担子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对于科研人员的教育、管理、培训还要不断加强。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将法律法规落实到执行层面,如何从形式主义变为从根本上重视,如何保证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需要从管理角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手抓制度章程的落实,讲究方式方法,一手抓培训教育的内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
2 实验动物伦理管理要点
2.1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普及知识的宣传
基础医学、科研院所等实验机构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在十部委发布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中第三条规定:开展科技活动应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客观评估和审慎对待不确定性和技术应用风险,遵循增进人类福祉 、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科技伦理原则,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科技伦理规范[7]。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应被高度重视,尊重生命的价值。同时,其他的一些国标、地标、行业标准也同样可以以例会加考核的方式进行,避免形式主义。
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大家明白,动物福利是尊重生命,伦理审查是科研诚信的红线,要有底线思维。培训后的成果进行公示,考核未通过的实验人员暂停相关实验,重新培训学习,让大家加深印象,时刻在心中敲响法律法规、科研诚信的警钟。
同时,伦理委员会应每年至少一次举办全院培训,涉及管理人员、实验人员、科研秘书等,利用传统的宣传方式结合新媒体,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老师带学生,学生再带学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伦理审查法规和进展情况,弘扬科技伦理精神,树立典型模范,榜样精神,扎实开展工作。
2.2 管理部门加大培训力度
第一,培训持证上岗。国家标准 GB/T35892-2008,《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中规定,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应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并获得从业人员相关资质和技能[8]。实验动物管理机构每年都会进行实验动物上岗证的培训,但报名人员绝大多数来自高校、医院、药企等单位的实验工作人员,高校研究生寥寥无几。研究生是进行动物实验操作的主要群体,实验动物中心每年要接待大量新人,但大多数研究生未进行过相关培训,并且不了解正规的培训渠道。这就需要上级管理部门将实验动物培训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第二,提升操作技能。实验操作不当势必会造成实验动物不必要的惊恐或损伤。麻醉药的使用方式及麻醉深度的不当,会引起实验动物心率加快甚至死亡。暴力抓取、在实验动物面前处死同类动物、未完全处死等都属于违背3R原则的行为。所以,实验人员应规范操作,提升技能,保障动物福利。
实验室管理部门的岗前培训尤为重要。岗前培训是管理流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培训质量是保障动物实验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实验人员提出实验动物伦理申请时,同步进行岗前培训。
初步培训:实验人员需在开展试验前提交申请,管理人员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实验动物中心整体环境、规章制度、实验操作SOP进行讲解,通过以往的经验,解析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杜绝违规操作。
实践培训:按照申请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管理者演示实验动物的接收、抓取、绑定、消毒、注射、麻醉、尸体处理等环节,强化3R原则的实践意识。
考核:在完成了初步培训和实践培训后,开展实践考核,考核通过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2.3 切实发挥IACUC的作用
第一,IACUC 组成符合需求。IACUC 至少由 5 人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 、副主席及委员(含兽医师)。每届任期3年到5年,由单位负责聘任、岗前培训、解聘并及时补充成员。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制度及SOP,包括审查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实验动物使用计划、监督动物实验开展、纠正并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当的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动物在全过程饲养环节中的福利等。
第二,强化审查流程。审查过程应严谨,充分发挥委员的专业性。审查过程应严格按照SOP执行,在笔者的工作单位,由主要研究者提请实验动物伦理审查,按照标准要求填写《实验动物伦理审查表》,伦理秘书根据试验内容,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后,提请主委选择简易程序审查(由两名相关专业专家审查)或会议审查。审查通过后,伦理办公室出具《实验动物伦理审查意见》,而后方可开展动物实验。
在审查过程中,出现过比较突出的案例。曾有主要研究者提出购买1 004只实验大鼠,在伦理形式审查中,以违背“3R”原则,退回申请。经了解,此项申请由主要研究者的学生申请,其对于实验动物福利及伦理相关知识并不了解。伦理办公室在事件之后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协助修改实验方案,责成重新申报。
第三,注重过程监督。审查后的过程监管要狠抓落实。伦理委员会应每日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巡查,是否按照申请批准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是否在实验过程中保障了实验动物的福利,有没有在操作过程中造成实验动物的恐惧、尖叫,实验操作记录是否完整,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警告,必要时上报管理部门,停止实验。同时,伦理委员会应每月随机挑选1~2个项目进行质控,在质控现场如发现实验方案与批准的方案不一致,应及时沟通进行修正,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同时,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初步建立处罚机制:对于严重违背伦理原则的实验操作,恶意虐待动物的行为,立即停止实验,必要时进行通报批评,禁止进入实验区域三个月;对于发现三次违背伦理审查原则的事件,管理人员上报科教处,相关实验经费不予报销。
(见下图)
第四,合理安排审查。正如前文所提,各级基金委要求在申报阶段提供实验动物伦理审查证明。如果在没有确定项目是否中标的前提下,委员对所有项目均进行严格审查,一是浪费人力资源,二是无法保证申报的时间要求节点完成所有审查要求。所以,在我院,经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执行两种审查意见:在申报阶段,经过伦理办公室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即刻领取审查意见,该意见注明“仅用于项目申报”。在项目立项后,正式开展伦理审查,审查意见注明“科学研究”。这样不仅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压力,也保证了项目顺利申报,并能够合理开展。
2.4 增加实验动物中心的建设经费投入
实验动物饲养、暂存等环节的环境不清洁、温度不适宜、饲料和饮水不清洁、垫料不舒适等因素,也可能造成实验动物的应激反应,违背实验动物福利的原则。目前,仍有少数地区由于经费较少等问题,在不符合饲养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动物实验,这会造成实验动物福利缺失,实验数据的不准确,从而增加科研诚信的风险。笔者曾对比过在普通饲养层流架和屏障环境不同饲养条件下的实验动物环境指标,普通环境不能达到无菌要求,笼盒内湿度、氨气浓度超标,同时,实验动物交叉感染疾病的概率极高,达不到实验动物福利的标准。省钱,并不省心!
为提高实验动物整体福利,改善实验动物饲养的条件是非常必要的。设施建设应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各功能区及配套控制区,满足GB50447、GB14925等的相关要求。我国目前用于实验动物基础建设的经费较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实验动物学的发展,需要投入足够经费,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硬件设施。但还是应该注意到,设施建设不单单是基础建设,更重要的是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体现动物福利和实验的设备采购和
更新。
3 展望
据统计,2015年全世界用于科研的实验动物达到 1.921亿
只[9]。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实验动物的使用量也在逐年提升,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实验动物浪费,其价值也未见得充分的利用,所以尊重3R原则,重视实验动物伦理的审查可以优化实验内容,减少动物实验重复的现象。这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也让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和管理有了温度。
许多动物实验会不可避免地对动物实施伤害性刺激,造成实验动物本身的疼痛、疾病、抑郁、恐惧、紧张和不安,并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精神上的伤害。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实验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意识和情感,也希望表达天性和自由,生活没有恐惧、悲伤和焦虑。随着秦川教授带领的团队在新冠疫情期间做出了遥遥领先世界水平的动物实验成果,实验动物行业越发被社会重视。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实验动物福利也实现了接轨,近百家机构设施通过了AAALAC认证。
综上,管理者可以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以共情共鸣的方式从内心引导实验人员重视生命的价值,充分理解“3R”原则,内心上产生一种自律的情绪,同时,狠抓管理,狠抓落实,从培训教育到伦理审查再到实验过程,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直至动物的仁慈
终点。■
参考文献:
[1] 饶木艳,杨岳颖,周俊俊,等.医学生对动物福利认知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137-139.
[2] 罗晶晶,郭英惠,张荣,等.医学实验中实验动物伦理现状调查与反思[J].基础医学教育,2023,25(5):415-418.
[3] 李闪闪,郑小兰,张新庆.我国医学科研人员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和态度分析[J].科学与社会,2021,11(2):13-13.
[4] 邹丽娟,谢微嫣,李艺影.北京某三甲医院研究生动物伦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2023,27(5):59-61.
[5] 王中波,刘杰.实验动物福利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6):153-155.
[6] 刘丽艳,张宏馨,边佳悦,等.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发现问题之思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3,33(9):63-6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正式公布[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3,38(5):519.
[8] 周亮,闫志峰,李勇,等.实验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置现状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1):198-200.
[9] 魏欣,徐维平.替代动物的实验伦理规范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22,39(3):1-5.
收稿日期:2024-10-30
项目资金来源:《薏苡附子败酱散调控MDSCs抑制结肠炎癌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天津中医重点领域课题,2023008
作者简介:刘晋津(1984—),男,兽医师(中级)。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伦理学、科研管理。
通讯作者:张琦(1985—),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肿瘤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