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变化及保护建议

2025-02-19 00:00:00方艳红崔磊熊满堂李世元袁婷陈锋
人民长江 2025年1期
关键词:观音岩腹鱼裂腹

摘要:

为了解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后鱼类多样性分布及资源变化,于2019、2022、2023年对金沙江中游干、支流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 193尾,375.42 kg,隶属于4目12科46属68种。

采用物种生态类型与优势度划分、多样性指数评价、群落相似性分析等方法对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优势种以细鳞裂腹鱼、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长丝裂腹鱼、麦穗鱼、棒花鱼、高体鳑鲏为主。干流鱼类资源丰富,各区段多样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良、优秀;支流除水洛河、黑白水河口、漾弓江为优秀外,多样性指数评价为很差—良好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干流鱼类组成可划分为4组,梨园—金安桥、龙开口—观音岩、金沙和银江段各为一组;支流则可划分为5组,各组内鱼类组成差异仍较大。与历史资料对比,渔获物种类数高于2007~2008年,流水性鱼类减少,外来物种增加;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规模变小,产卵场位置迁移,资源量下降。梯级水电站建成运行后,流水生境的减少是影响金沙江中游鱼类的主要因素。针对水电梯级的累积影响,从金沙江中游栖息地保护大局出发,提出了开展鱼类栖息地保护、优化鱼类增殖放流策略,并开展生态调度,做好外来物种危害的宣传、预警等措施及建议。

关" 键" 词:

鱼类组成; 生物多样性; 优势种; 聚类分析; 梯级水电站; 金沙江中游

中图法分类号: Q958.8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5.01.007

收稿日期:2024-06-14;接受日期:2024-08-07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202102);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科技课题项目(ZSGN-KW2404-025)

作者简介:

方艳红,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E-mail:fyh1901@126.com

通信作者:

陈" 锋,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鱼类生态学、水利水电工程水生态影响与保护对策研究。E-mail:chenfeng@mail.ihe.ac.cn

Editorial Office of Yangtze River.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4.0 license.

文章编号:1001-4179(2025) 01-0048-10

引用本文:

方艳红,崔磊,熊满堂,等.

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变化及保护建议

[J].人民长江,2025,56(1):48-57.

0" 引 言

金沙江中游自石鼓至雅砻江口段,地跨云南、四川两省,河长763.5 km,落差1 023.9 m,平均比降1.82‰。雅砻江汇口断面以上流域面积约25.93万km2(不包括雅砻江流域面积),多年平均流量1 860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586.57亿m3。金沙江中游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差异显著,生境复杂多样,鱼类资源丰富[1-2]。根据《四川鱼类志》[3]《云南鱼类志》[4]《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5]《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6-7]《横断山区鱼类》[8]整理,金沙江中游干支流分布鱼类149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2种,多数种类栖息于江河流水中,营底栖或底层生活,是金沙江中游水域生态系统的代表物种,也是维护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保护对象[9]。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水生生物产

生不利影响,协调水生态系统开发与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10]。金沙江中游水电规划有龙盘—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金沙—银江等10座梯级,目前已建成金沙、观音岩、鲁地拉、龙开口、金安桥、阿海、梨园共7个梯级电站,在建银江1个梯级电站,总装机1 520.5万kW。梯级水电工程建成运行,使该水域形成了首尾相连的水库群[11],天然河道减少,流水性鱼类适宜栖息地及产漂流性卵鱼类所需的流程、流速等水文条件遭到破坏[12]。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后,为了减缓水电开发对鱼类的影响,各单项水电工程采取了网捕过坝、增殖放流、泄放生态流量、划定鱼类栖息地保护范围、建设人工模拟产卵场、生态调度、水生态监测等一系列水生态保护措施。目前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基本完成,梯级水电对鱼类的累积影响基本显现。本次研究通过对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后鱼类资源资料的收集和调查,旨在了解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分析鱼类种类组成及变化,从金沙江中游整体保护角度出发,提出优化金沙江中游水生态环保措施的建议,以为金沙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区域与时间

根据不同水文时期,于2019年8月17日至9月20日、2022年3月29日至5月4日、2022年7月6日至8月15日、2023年3月30日至4月29日进行了4次调查。

调查范围为金沙江中游梨园库尾至雅砻江汇口间河段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根据干流梯级开发情况共布设16个采样点,分别是:梨园库尾、梨园库中、阿海库尾、阿海库中、金安桥库尾、金安桥库中、龙开口库尾、龙开口库中、鲁地拉库尾、鲁地拉库中、观音岩库尾、观音岩库中、金沙库尾、金沙库中、金沙坝下、三堆子。在主要支流河口布设18个采样点,分别是:大具河、白水河、格基河、水洛河及支流尼汝河、翠依河、金棉河、黑白水河、五郎河、漾弓江、河川河、后山河、落漏河、渔泡江、万马河、温泉河、马过河、塘坝河(图1)。

1.2" 调查方法

鱼类资源调查在申请获得云南省、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捕捞许可后开展。根据环境和水文情势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梯级水库段采用3层刺网、钩钓、地笼;大型支流河段采用地笼、流刺网、钩钓取样;小型支流采用定制刺网、地笼、手抄网、钩钓取样。其中,

刺网及地笼放置时间为18:00至次日06:00,约12 h,每个监测点连续监测3 d。根据《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6]《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7]《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鲇形目》[5]《金沙江流域鱼类》[13]《四川鱼类原色图志》[14]《四川鱼类志》[3]《云南鱼类志》[4]等相关书籍,现场对采集的鱼类进行种类鉴定,并测量体重、体长等形态学指标。数据采集完成后,鱼类经2%的食盐水浸泡2 min杀菌后放归捕捞水域,同时拍摄视频留证。

1.3" 数据处理

采用Pinkas等[15]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对鱼类优势度进行划分。计算公式如下:

IRI=(N+W)×F(1)

式中:N为某种鱼在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

W为某种鱼在渔获物中的重量百分比,

F为某种鱼采集采样点数占总采样点数的百分比。

IRIgt;500为优势种[16-17]。

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18]对鱼类多样性进行分析。计算方法如下:

H′=-(Ni/N)ln((Ni/N)(2)

J′=H′/lnS(3)

D =(S-1)/lnN(4)

式中:Ni代表第i种鱼类渔获物尾数,

N代表渔获物总尾数,

S代表鱼类总种数,

N代表鱼类总尾数。

根据HJ 1295—2023《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水生生物评价分级参照值进行评价:

H′gt;3.0为优秀,2.0lt;H′≤3.0为良好,1.0lt;H′≤2.0为中等,0lt;H′≤1.0为较差,H′=0为很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鱼类种类、分布与生态类型

本次调查采集到鱼类4 193尾,375.42 kg,隶属于4目12科46属68种(表1)。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有3科36属53种,占总种类数的77.94%;鲇形目次之,有4科5属9种,占13.24%;鲈形目4科4属5种,占7.35%;鳉形目1科1属1种;占1.47%。在科的水平上又以鲤科鱼类为主,有26属37种,占总种类数的54.41%。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为长薄鳅、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金沙鲈鲤、细鳞裂腹鱼、岩原鲤。四川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种,为长丝裂腹鱼;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鱼类有14种,其中极危种(CR)1种为圆口铜鱼,濒危种(EN)6种为西昌白鱼、长鳍吻鮈、金沙鲈鲤、细鳞裂腹鱼、小裂腹鱼、长薄鳅,易危种(VU)7种为软刺裸裂尻鱼、岩原鲤、长丝裂腹鱼、四川裂腹鱼、齐口裂腹鱼、侧纹云南鳅、白缘。

干流渔获物种类数由高到低的空间分布依次是金沙库区gt;鲁地拉库区gt;阿海gt;梨园gt;银江段gt;金安桥、龙开口、观音岩;支流渔获物种类数由高到低的空间分布依次为水洛河gt;塘坝河gt;五郎河gt;漾弓江gt;黑白水河口gt;大具河、马过河gt;落漏河gt;万马河gt;渔泡江gt;温泉河gt;翠依河gt;河川河、后山河;其他支流未采集到渔获物(图2)。

参照《金沙江流域鱼类》《四川鱼类原色图志》,从食性、流水依赖性、产卵类型以及栖息水层4个方面对68种鱼类的生态类型进行了划分。按食性划分,杂食性鱼类占45.59%,肉食性鱼类占42.65%,草食性鱼类占11.76%;按流水依赖性划分,适宜急流生境鱼类占45.59%,静缓流生境鱼类占54.41%;按产卵类型划分,产黏性卵鱼类占44.12%,产沉性卵鱼类占33.82%,产漂流性卵鱼类占17.65%,产浮性卵鱼类占1.47%,蚌内产卵、胎生分别占1.47%;按栖息水层划分,底栖性鱼类占58.82%,中下层鱼类占29.41%,中上层鱼类占11.77%(表1)。

2.2" 优势种组成

IRI值的大小反映了物种的优势度。金沙江中游IRIgt;500的优势种有细鳞裂腹鱼、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长丝裂腹鱼、麦穗鱼、棒花鱼、高体鳑鲏。干流优势种有短须裂腹鱼、长丝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细鳞裂腹鱼;各梯级水库库区优势种有所差异,圆口铜鱼仅在阿海、龙开口为优势种,IRI分别为1 031.2和2 652.6。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优势种相似度较高,共有优势种为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细鳞裂腹鱼,鲁地拉、观音岩、金沙、银江段的共有优势种为鲫。

支流优势种以小型鱼类高体鳑鲏、麦穗鱼和棒花鱼为主;较大支流水洛河的优势种有短须裂腹鱼、长丝裂腹鱼、细鳞裂腹鱼、四川裂腹鱼、齐口裂腹鱼;五郎河以短须裂腹鱼、长丝裂腹鱼、细鳞裂腹鱼、棒花鱼、麦穗鱼为主;其他支流优势种以小型鱼类高体鳑鲏、麦穗鱼、棒花鱼为主(表2)。

2.3" 生物多样性指数

调查区域干流鱼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2.83~4.01之间,Margalef指数在1.97~3.68之间,Pielou指数在0.68~0.86之间。干流除金安桥外,其他水域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在3以上,渔获物种类丰富,多样性指数较高,评价等级为优秀。支流鱼类多样性指数低于干流,除水洛河、黑白水河口、漾弓江以外,其他支流Shannon-Wiener指数低于3,Margalef指数在0~2.80之间,Pielou指数在0~1之间。其中水洛河、漾弓江、黑白水河口多样性指数较高,评价等级为优秀;后山河、河川河水量偏小,鱼类多样性指数为0,评价等级为很差(表3)。

2.4" 群落相似性

通过非加权组平均聚合算法(UPGMA)分别对干支流鱼类种类组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聚类距离为0.6时可将干流分为4组,梨园、阿海、金安桥为一组,鲁地拉、龙开口、观音岩为一组,金沙和银江段各为一组(图3(a))。支流在聚类距离为0.8时可分为5组,各组内鱼类组成差异仍较大,详见图3(b)。同时对干支流鱼类种类组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附图1),阿海库尾支流水洛河、金安桥坝下支流五郎河的鱼类组成与干流梨园、阿海、金安桥的鱼类组成最为相似,鲁地拉、龙开口和观音岩的鱼类组成与支流漾弓江最为相似,干流金沙、银江的鱼类组成与塘坝河最为相似。

3" 讨 论

3.1" 鱼类种类组成及演变

3.1.1" 种类组成变化

从物种丰富度来看,本次调查在金沙江中游共采集到鱼类4目12科46属68种、特有鱼类21种,远少于《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报告》记载的149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2种,接近2007~2008年[19]采集到鱼类62种、特有鱼类21种这一结果。从鱼类组成来看,金沙江中游鱼类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这与长江流域鱼类分布格局一致[2,13]。与2007~2008年对比,本调查中鮡科鱼类所占比例减少,鲤形目鲌亚科和鮈亚科、鲈形目慈鲷科种类有所增加(表4),而2007~2008年调查到的经济鱼类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长薄鳅等资源量下降,被列为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从沿程分布来看,龙开口以上江段以裂腹鱼类为主,采集到硬刺松潘裸鲤、软刺裸裂尻鱼;鲁地拉及以下河段、鲫、鲤数量增多;攀枝花江段外来物种尼罗罗非鱼在金沙库区段数量增加,成为优势种。这与赵承远[20]、邵科[21]等的调查结果一致,也符合青藏高原与江河平原过渡带鱼类区系的变化特点[22-23],同时,聚类分析结果也佐证了这一变化规律。

主要支流水洛河调查采集到鱼类10种,远少于2007~2008年及2011年[24]调查到的24种,且未采集到鮡科鱼类。本次调查在渔泡江仅采集到鱼类3种,相比于2007~2008年采集到鱼类14种,种类数量大幅减少;马过河两次渔获物种类组成相似,以宽鳍鱲为主;塘坝河调查到鱼类20种,远高于2007~2008年调查到的10种,但小型鮈亚科鱼类优势度明显、高体鳑鲏占绝对优势。

3.1.2" 鱼类多样性

金沙江中游干流鱼类Shannon-Wiener指数在2.83~4.01之间,Margalef指数在1.97~3.68之间,Pielou指数在0.68~0.86之间,物种多样性评价等级

结果为良好、优秀。这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区干流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 指数(2.725~3.306)较为一致[25]。虽然金沙江中游干流已形成了首尾相连的梯级水库群,生境类型趋向单一,但一方面由于《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和云南省长江十年禁渔于2020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违法和过度捕捞现象已消失;另一方面为了减缓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金沙江中游各单项梯级业主自2012年以来开展了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对鱼类资源有一定的补充。本次调查干流每个监测区段均采集到带有标记的放流鱼类,共计15尾,占总渔获物尾数的0.36%。

支流鱼类多样性指数低于干流,Shannon-Wiener指数在0~3.45之间,Margalef指数在0~2.80之间,Pielou指数在0~1之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支流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如漾弓江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超标;另一方面支流水电梯级密集,多为引水式,减、脱水河段流量明显较小,导致鱼类资源的降低[26]。

3.2" 栖息生境的演变

随着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的运行,7座大坝将自然河流分为8段,原河流连续性生态系统转变为片段式水库——湖泊生态系统。

据相关资料,2004~2005年树底桥至金安桥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等的产卵规模约占58%,渔泡江口至皮厂江段约占10%,中江—太极、朵美—下六、拉姑等地有零星分布[23,27]。圆口铜鱼的产卵场在2006年主要集中在纳那—渔泡江河口和枯木河口—树底桥;在2007年主要集中在拉姑—渔泡江河口、鲁地拉—皮厂和落漏河河口—美阁[28];2008年主要产卵场为观音岩—拉姑、云南大姚湾碧—纳那、云南永胜下六金沙江大桥—皮厂、太极—朵美、云南鹤庆金江—龙开口[29];2010年在金安桥产卵场规模最大,其次为灰拉古、皮拉海、朵美、观音岩[30];而2016、2017年未监测到圆口铜鱼卵苗,2018年圆口铜鱼早期资源量占比极少,在0.63%以下[31]。本次调查在金沙江中游各梯级库尾未监测到圆口铜鱼卵苗,采集到的鱼类早期资源以中华金沙鳅为主,其次是中华沙鳅、长薄鳅等,产卵规模较小。综合来看,2004年至今的调查结果显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主要集中在树底桥、金安桥、朵美(枯木河河口)、皮厂、渔泡江汇口下、纳那、拉古、观音岩。随着梯级水电下闸蓄水,产卵场位置产生了迁移,2010年10月金安桥电站下闸蓄水,形成库区,树底桥—金安桥段产卵生境被淹没,2011年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分布在金安桥以下江段。2014年10月观音岩电站下闸蓄水,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分布在观

音岩以下江段。2020年10月金沙水电站下闸蓄水后,2022年调查结果显示未采集到圆口铜鱼,采集到中华沙鳅、中华金沙鳅、犁头鳅等受精卵,推算出产卵场位于攀钢江段。目前金沙江中游虽能采集到圆口铜鱼,但资源量偏少,对于该水域是否存在圆口铜鱼产卵场还需进一步调查论证(图4)。

此外,金沙江中游渔获物优势种群为裂腹鱼类群,栖息于流水的江、河中下层;有溯流产卵习性,产黏沉性卵,产卵于水流较缓的石砾间隙孵化。鮡科鱼类主要栖息于湍急江河、溪流中。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群形成后,库区流速减缓类似湖泊,库区鮡科鱼类栖息生境消失,而库区也不具备裂腹鱼产卵条件,鱼类栖息、繁殖生境转移至各梯级库尾流水江段及其支流。

3.3" 梯级水电站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梯级水电拦河工程的修建,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生境破碎化[32-34]。澜沧江梯级[35]、珠江流域干流梯级[36]的开发阻断了鱼类的迁徙、流水性鱼类减少、外来物种增加等。目前,金沙江中游干流梨园—攀枝花段已建7座水电站,拦河大坝阻隔了鱼类洄游通路,把天然河流分隔成8段不连续的“河流-湖泊”环境单元。库区适宜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生境演变为类湖泊生境,使其适宜栖息生境萎缩至仅限于库尾江段;坝下水文情势受水电站调节运行影响,与原河流天然状态迥异,坝下诱导产卵所需的流量、洪峰减弱,流水河段缩短[37],而鱼卵比水重,流速低于0.25 m/s时,鱼卵将下沉或沉水而亡[38-39],从而导致诸如圆口铜鱼的产漂流性卵鱼类的部分产卵场生境消失、资源量占比急剧减少。此外,金沙江中游梯级多为日调节运行,电站调峰时下游河道频繁变化的水位也会对鱼类资源产生影响。如在本调查中,鲁地拉坝下(观音岩库尾河段)河滩有较多小型鱼类搁浅死亡。库区水文情势的改变有利于广适性鱼类和外来鱼类的生存[40],因而库区段棒花鱼、麦穗鱼、高体鳑鲏数量增加。

金沙江中游支流小水电分布更为密集,如水洛河规划为“一库十一级”开发已建5个梯级,最后已建梯级撒多坝址距河口约40 km[24];五郎河规划“三库十电站”开发方案已建4级,最后梯级距坝址约9 km;漾弓江规划“一库五级”开发已建6座水电站,最后梯级坝址距河口6 km;马过河已建梯级6座,最后梯级下游流水段仅1 km;渔泡江规划4级,受观音岩回水影响最后梯级流水段长约3 km;万马河已建6座梯级;塘坝河华坪县境内已建5座梯级,最后梯级距河口2.1 km等。支流小水电均为引水式开发,最后一个梯级坝址离河口较近,而减水河段生态流量较小,严重影响鱼类资源,渔获物主要为棒花鱼、麦穗鱼及鳑鲏类等小型鱼类,除水洛河、五郎河外,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

4" 金沙江中游鱼类保护措施及优化建议

为减缓水电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金沙江中游各梯级开展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附表1)。至2019年,金沙江中游各梯级增殖放流鱼类13种,共计888.2万尾,

其中短须裂腹鱼、长丝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细鳞裂腹鱼、圆口铜鱼等为2019年、2022年、2023年增殖放流河段的优势种,但多年平均回捕率仅介于0.16%~2.16%之间,只能说明该措施对金沙江中游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此外,网捕过坝鱼类40种,总计超过25 863.4 kg;在干流、支流修建了10处人工模拟产卵场且在繁殖期采集到裂腹鱼类、金沙鲈鲤、圆口铜鱼、长薄鳅等亲鱼;各梯级制定了保障生态流量下泄计划和调度方案,梨园电站开展了实验性的生态调度工作,并且在调度期间监测到圆口铜鱼、长薄鳅、中华沙鳅等鱼类的产卵活动[41-42]。这些保护措施的逐步实施将减缓单项水电站对鱼类的影响,但其对鱼类资源保护补充作用的具体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评估。

目前,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金沙水电站已运行,银江水电站在建,梯级水电站的累积生态影响逐渐显现。水文情势变化后,鱼类原适宜栖息、繁殖生境萎缩或迁移,原生境的流水性鱼类种群规模下降,亟需结合不同鱼类生活史特点从金沙江中游全局考虑对保护措施作进一步的优化。因此,建议结合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价,适当调整放流种类及数量;在产黏沉性卵鱼类繁殖期(4~6月)开展科学的生态调度保持水位的相对稳定;在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高峰期(5~6月)开展梯级联合调度,为其提供适宜的水温、流速、流程以确保鱼卵的顺利孵化。目前金沙江中游仅建有漾弓江流域小裂腹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而阿海库尾、水洛河段圆口铜鱼、长丝裂腹鱼、细鳞裂腹鱼等资源量相对丰富,且水洛河是其最适栖居生境[9,43],建议干流梨园坝下至阿海段、支流水洛河及支流东义河、尼汝河建立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鱼类为圆口铜鱼、长丝裂腹鱼、细鳞裂腹鱼等。建议对与干流鱼类组成相似的支流,如五郎河、塘坝河等,进行深入评估以确定其作为鱼类栖息地保护段的适宜性。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水电站建设要避让周边存在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从金沙江流域全局考虑可暂缓或取消水洛河下游水电梯级建设;对各支流引水式发电站,应规范和加大泄放生态流量,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提高物种多样性。对于外来物种应严格管理,建议做好外来物种危害的宣传,规范放生活动,避免外来物种引入,同时开展预警和监测。同时,建议深入评估相关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为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保护、有效减缓梯级开发对该流域的影响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5" 结 语

本次研究通过4次现场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目12科46属68种,与历史资料相比,金沙江中游流水性鱼类种类数减少、外来鱼类增加,干流鱼类产卵场规模因梯级水电站开发导致的流水河段减少、水文情势变化等而逐渐减小;支流引水式小水电密集,河流减脱水严重,鱼类资源受影响较大。建议深入评估金沙江中游各梯级水电站相关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优化现有保护措施体系。

参考文献:

[1]" 唐琼英,黎明政.“休渔十年”何时实现:长江鱼类多样性及长江渔业[J].大自然,2014(2):8-11.

[2]" 于晓东,罗天宏,周红章.长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5(6):4-26.

[3]" 丁瑞华.四川鱼类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 褚新洛.云南鱼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5]" 褚新洛,郑葆珊,戴定远.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6]" 陈宜瑜.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中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 乐佩琦.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 陈宜瑜.横断山区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9]" 曹文宣.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的水域生态修复问题[J].长江技术经济,2019,3(2):5-10.

[10]陈小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与对策[J].人民长江,2014,45(15):7-13.

[11]夏传明,许银山.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联合消落优化控制[J].水电与新能源,2018,32(11):19-23.

[12]曹文宣.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的水域生态保护问题[J].长江技术经济,2017,1(1):25-30.

[13]张春光.金沙江流域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14]郭延蜀,孙治宇,何兴恒,等.四川鱼类原色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15]PINKAS L,OLIPHANT M S,IVERSON I L K.Food habits of albacore,bluefin tuna,and bonito in California waters[M].Sacramento:Department.of Fish and Game,1971.

[16]CORTéS E.A critical review of methods of studying fish feed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stomach contents:application to elasmobranch fishes[J].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1997,54(3):726-738.

[17]毛志刚,谷孝鸿,龚志军,等.洪泽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资源变化[J].湖泊科学,2019,31(4):1109-1119.

[18]KREBS C J.Ecological Methodology[M].2nd edition.Menlo Park:Benjamin Cummings,1998.

[19]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报告[R].武汉: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2009.

[20]赵承远,王海龙,张德选,等.龙开口水电站坝上坝下鱼类群落结构变化趋势[J].云南水力发电,2022,38(1):224-229.

[21]邵科,杨志,唐会元,等.观音岩水电站蓄水前后金沙江攀枝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11):2417-2426.

[22]吴江,吴明森.金沙江的鱼类区系[J].四川动物,1990(3):23-26.

[23]强继红,张信,李英,等.金安桥水电站建设对金沙江中游河段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及保护措施[C]∥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大坝委员会,2006.

[24]张华.水洛河干流梯级水电站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25]唐成,邓华堂,田辉伍,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水产学报,2023,47(2):81-100.

[26]林鹏程,李淑贞,秦祥朝,等.黄河伊洛河中下游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J].湖泊科学,2019,31(2):482-492.

[27]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金安桥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R].北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28]程鹏.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的生物学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29]张轶超.大坝建设对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自然繁殖的影响[D].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9.

[30]唐会元,杨志,高少波,等.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早期资源现状[J].四川动物,2012,31(3):416-421,425.

[31]王导群,田辉伍,唐锡良,等.金沙江攀枝花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J].淡水渔业,2019,49(6):41-47.

[32]常剑波,陈永柏,高勇,等.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减缓对策[C]∥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水利学会,2008.

[33]孙鸿烈.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环境问题[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4]黄亮.水工程建设对长江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策[J].湖泊科学,2006,18(5):553-556.

[35]钟华平,刘恒,耿雷华.澜沧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J].水利学报,2007(增1):577-581.

[36]陈锋,雷欢,郑海涛,等.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对鱼类的影响与减缓对策[J].湖泊科学,2018,30(4):1097-1108.

[37]刘飞,林鹏程,黎明政,等.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水生生物学报,2019,43(增1):144-156.

[38]胡鹏,唐家璇,杨泽凡,等.漂流性鱼卵安全漂流的临界水动力条件实验研究[J].水利学报,2021,52(12):1430-1438.

[39]李翀,廖文根,陈大庆,等.三峡水库不同运用情景对四大家鱼繁殖水动力学影响[J].科技导报,2008(17):55-61.

[40]巴家文,陈大庆.三峡库区的入侵鱼类及库区蓄水对外来鱼类入侵的影响初探[J].湖泊科学,2012,24(2):185-189.

[41]杨青瑞,陈冬红,骆辉煌,等.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水电开发中鱼类保护措施[J].水力发电,2022,48(2):8-12.

[42]徐薇,丁胜祥,陈音超,等.金沙江中游梨园水电站生态调度试验及效果分析[J].人民长江,2023,54(9):82-90.

[43]白洁.金沙江上游鱼类及底栖动物多样性和保护[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2.

(编辑:黄文晋)

Changes in fish resources and conservation recommendations in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FANG Yanhong1,CUI Lei2,XIONG Mantang1,LI Shiyuan3,YUAN Ting1,CHEN Feng1

(1.Key Laboratory of Ecological Impacts of Hydraulic Projects and Restor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Institute of Hydroecology,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9,China;

2.China Renewable Energy Engineering Institute,Beijing 100120,China;

3.Fishery Law Enforcement Brigade of Yulong Naxi Autonomous County,Yunnan Province,Lijiang 674199,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ish diversity and changes in resource after the operation of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we conducted surveys at 34 sampling sites along its mainstream and tributaries in 2019,2022,and 2023.A total of 4 193 fish specimens,weighing 375.42 kg,were collected,belonging to 68 species across 46 genera,12 families and 4 orders.The current status of fish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was discussed using methods such as species ecological type and dominance classification,diversity index evaluation,and community similarity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Schizothorax chongi,S.wangchiachii,S.prenanti,S.dolichonema,Pseudorasbora parva,Abbotina rivularis and Rhodeus sinensis.The fish resources in the mainstream were abundant with the diversity index ratings ranging from good to excellent across different sections.Except Shuiluo River,Heibaishui River and Yanggong River,the diversity index ratings for tributaries varied from poor to good.Cluster analysis divided the fish composition in the mainstream into four groups:Liyuan to Jinanqiao section,Longkaikou to Guanyinyan section,Jinsha section and Yinjiang section.The tributarie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with noticeable differences in fish composition within each group.Compared with the historical data,the number of fish species collecte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2007~2008.There was a decline in rheophilic fish species and an increase in introduced species.The spawning scale of drifting egg-laying fish species had diminished,spawning sites had shifted,and fish resource had declined.The reduction of lotic habitats due to the damming of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fish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To address the cumulative impact of hydropower cascades,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listic habitat conserv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including protecting fish habitats,optimizing fish stocking strategies,conducting ecological scheduling,and enhancing publicity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the hazards of introduced species.The results can supplement basic dat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ish resources conserv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Key words:

fish composition; biological diversity; dominant species; cluster analysis;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猜你喜欢
观音岩腹鱼裂腹
人工养殖2 种裂腹鱼生物学指数和肌肉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南疆地区四种土著裂腹鱼类幼鱼对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急性耐受能力
淡水渔业(2022年2期)2022-03-24 02:15:14
观音岩
辽河(2022年1期)2022-02-14 21:16:19
观音岩
辽河(2022年1期)2022-02-14 05:15:04
仿生态养殖短须裂腹鱼母本繁殖特性研究
水产科学(2020年5期)2020-09-23 04:51:40
浅析毕节市裂腹鱼繁养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新农民(2019年2期)2019-02-20 08:32:49
异齿裂腹鱼产后护理技术
当代水产(2018年8期)2018-11-02 05:30:52
观音岩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与分析
两种物探方法在观音岩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云南地质(2015年3期)2015-12-08 07:00:16